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3 23:04:31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新帥上任后,英特爾或啟動其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4月23日,據多家外媒報道,英特爾計劃在本周宣布裁員超過20%的計劃。這將是該公司自1968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組織調整。同時也是新任CEO陳立武(Lip-Bu Tan)上任后推動的首次重大重組。截至2024年底,英特爾全球員工總數為10.89萬人,若按20%比例計算,裁員規模將超過2.18萬人。
此前,當地時間3月12日,英特爾宣布,董事會已任命陳立武(Lip-Bu Tan)為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該任命自3月18日起生效。
陳立武于1959年出生于馬來西亞的一個華人家庭,隨后在新加坡長大。其在大學主修物理學,后來在美國的麻省理工獲得了核工程理學碩士學位,并在舊金山大學完成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學習。
據《中國經營報》,英特爾中國方面回應稱,現在只是外媒的傳言,對此,目前我們沒有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3日發稿,英特爾股價上漲6.69%,總市值907.66億美元。
英特爾近年來因財務壓力、市場競爭及戰略轉型考量,已啟動多次大規模裁員。
2022年10月為應對PC市場下跌困境,英特爾宣布首次大規模收縮業務,全球裁員約1.2萬人,約占當時總員工數的5%。
2023年5月,為了推動業務向AI和先進制程聚焦,英特爾進行了一輪結構性裁員,CCG和DCAI部門各裁員約20%,預算削減10%。
2024年第二季度,因盈利表現不達預期。英特爾為了全面削減開支,將裁員規模提高到15%以上,涉及1.5萬人。
最新這次裁員計劃,將使英特爾員工規模回到2010年的水平。
當地時間1月30日,英特爾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其中,第四季度營收為142.6億美元,同比下降7%;凈虧損1.53億美元,而2023年同期的凈利潤為26.6億美元。英特爾2024年全年營收531億美元,同比下降2%,全年凈虧損188億美元,而2023財年的凈利潤為17億美元。
第四季度按照業務部門營收來看,英特爾客戶計算集團凈營收為80.17億美元,同比下降9%;英特爾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AI)集團營收為33.87億美元,同比下降3%;英特爾網絡和邊緣計算業務營收為16.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
英特爾代工部門(Intel Foundry)營收為45.02億美元,同比下降13%;英特爾其他所有業務(包括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業務Altera、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支持英特爾創新計劃的創業公司、以及來自已剝離業務的歷史業績)營收為10.42億美元,同比下降20%。
英特爾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17億至127億美元,市場預期為128.7億美元;預計第一季度英特爾每股收益為-0.27 美元,非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為0.00美元。
英特爾首位華人CEO陳立武上任后,明確提出聚焦AI和先進制程技術的戰略轉型,集中投入18A制程研發和AI芯片業務。
根據規劃,英特爾將在2025年推出Panther Lake處理器,其AI性能較前代提升5倍,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18A制程量產。與此同時,英特爾正與微軟、戴爾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動AI PC生態建設,試圖在端側AI市場開辟新戰場。
據財聯社,據媒體報道,英特爾正委托臺積電使用其2納米制程生產Nova Lake CPU。考慮到英特爾自己擁有18A工藝,且一直宣傳該工藝勝過臺積電的2納米技術,這份代工合同可能透露出一些引人深思的訊號。
英特爾聲稱將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而這可能是其將Nova Lake生產外包給臺積電的一個原因。但業內也懷疑,既然18A工藝已經投入了試生產,英特爾將生產外包可能是由于產能需求的驅動,而不是性能或回報等方面的問題。
還有傳言稱,英特爾可能采取雙源戰略:既使用臺積電的2納米技術生產旗艦產品,也會將18A工藝用于英特爾自己非旗艦芯片的生產。
編輯|||孫志成 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自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界面新聞、中國經營報、財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