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8 22:23:36
4月17日晚,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獲得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簽訂重組支持協議,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占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此次重組方案的亮點為“全額債權轉股權”,為債權人提供短期流動性及潛在股票升值收益機會。若重組成功,加上年初境內債重組,預計融創整體償債壓力將下降近700億元。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今年以來,多家房企境外債務重組取得新進展。
4月17日晚間,融創中國(HK01918,股價1.580港元,市值167.09億港元;以下簡稱“融創”)發布公告稱,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獲得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簽訂重組支持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簽署程序,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占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
公告顯示,此次融創境外債務重組將公司發行或擔保的債務全面納入重組方案,覆蓋了公開市場債券、私募貸款等不同類型。重組方案的一大亮點是“全額債權轉股權”,即為債權人提供獲得短期流動性及潛在股票升值收益的機會。
“此次融創境外債重組參與轉股的債務規模近百億美元,如果境外債方案獲得通過,加上年初融創境內債重組成功,預計公司整體償債壓力將下降近700億元(人民幣,下同),每年可節約數十億元利息支出,公司抗風險能力會得到提升。”一位知情人士4月18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
據克而瑞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59家出險房企披露了債務重組或破產重整方面的相關進展,其中已有14家房企完成全部或部分債務重組。
在港股上市的內地房企中,包括花樣年控股、龍光集團、遠洋集團等,已基本完成境內和境外債務的整體重組或展期,時代中國、碧桂園、方圓地產等則已基本完成境內債務的展期。
不過,并非所有出險房企都能順利完成債務重組。在債務規模龐大、資產大幅縮水、債權人反對、企業造血能力修復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少出險房企的自救計劃仍障礙重重。
而一些已完成債務重組的房企,面對尚未恢復的市場,流動性危機依然嚴峻。一位債務重組方面的專家在接受每經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上一階段房企境外債重組有著共性邏輯,即以公司未來經營可產生的現金流為基礎確定重組后的留債規模,不足以覆蓋的債務部分將通過債轉股、折價收債、債務豁免或削減等方式予以壓降。”
以融創中國為例,2023年11月20日,其通過降杠桿、留債展期兩大策略,為債權人提供留債展期、可轉債等多元選項,完成了90.48億美元境外債務重組,成為第一家完成債務重組流程的大型房企。
但從2024年業績來看,融創實現收入約740.2億元,同比減少約52%;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257億元,而2023年的虧損約79.7億元。截至2024年末,融創的現金余額約為197.5億元,而2023年約為246.2億元。疊加年初來自債權人的清盤呈請壓力,融創亟需更徹底的債務解決方案。
公告顯示,此次融創境外債務重組將上市公司發行或擔保的債務全面納入了重組方案,覆蓋了公開市場債券、私募貸款等不同類型,以徹底化解上市公司層面的債務風險。
每經記者注意到,“全額債權轉股權”成為本次融創境外債重組方案的一大亮點。方案顯示,融創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新MCB),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6.8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后18—30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通過這一方式,融創為債權人提供了獲得短期流動性及潛在股票升值收益的機會。
如果重組順利完成,融創將有機會成為第一家基本上無境外債務的大型房企。
但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債務重組經常出現高溢價轉股。截至4月17日收盤,融創中國股價為1.58港元,漲幅為5.33%。融創的境外債重組實際轉股價雖然相比當前股價存在溢價,但對比市場同行則相對較低。
“債務重組方案提供了全額債轉股的方式,實際轉股價相對市價溢價而言,符合市場轉股的一般水平。”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債轉股給債權人提供了短期流動性退出的機會,帶來實質經濟利益;同時,還用MCB形式提供了本金總額1%的早鳥同意費,是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的5—10倍,這些都體現出融創對債權人的誠意。
融創此次境外債重組方案,也得到了債權人的積極反饋。公告顯示,持有債務本金合計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已簽訂支持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必要的簽署程序,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占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融創正向其他債務持有人尋求更廣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市場關注的“債轉股”會引起股權稀釋的問題,融創在本次債務重組方案中推出“股權結構穩定計劃”,向主要股東提供部分附帶條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東在6年內僅獲得該等受限股票的投票權等嚴格受限的權利,除非達到特定條件,否則不能處置、抵押、轉讓受限股票。
“通過該計劃,主要股東股權比例維持在一定水平,賦予長期責任,避免過分稀釋,讓其能夠持續為公司核心經營事項及長遠發展貢獻力量。”上述知情人士向每經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融創將持續推動保交付、化解債務風險、盤活資產等工作和落實恢復經營、提振業績等安排,需要依賴一支穩定且有能力的團隊全力以赴,此次境外債重組方案推出“團隊穩定計劃”,通過新發行股份方式,向在核心經營事項中做出貢獻的骨干員工逐年授予股份,以作為未來整體薪酬的補充,讓團隊保持長期穩定性。
據億翰智庫觀察,當前能在債務重組上取得重要進展的房企存在不少共性:一是重組方案本身的誠意,對債權人利益保障的條款,綜合考慮并兼顧各類型債權人的利益;二是企業自救的行動和舉措;三是管理層的穩定性等,讓債權人對企業自救有信心。
“融創本次重組方案將有力解決融創境外債風險,且不會占用公司境內任何資金和資源。同時,還充分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解決了股權結構和團隊穩定問題。”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事實上,對于融創而言,化解債務一直是近兩年的工作重點。
就在今年初,融創總規模154億元的境內債重組成功,僅用時50多天,成為行業首家完成境內公司債整體重組的房企,預計可削降約70%的境內債務,且5年內不再有兌付壓力。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融創有息負債已降至2596.7億元,較2023年底減少181.6億元。“倘若本輪境外債重組順利完成,本息全額債轉股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成功削債超70億美元。疊加境內債重組的化債影響,預計將整體壓降公司近700億元的債務,公司債務壓力將大大減輕。”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每經記者注意到,融創在一二線城市的重點項目也持續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今年以來,融創已先后獲得長城資產、中信金融等多家金融機構支持,累計獲得數十億元新增融資,助力重慶、天津等地項目后續的開發建設。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828341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