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5 23:35:44
據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15日在北京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指示精神,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沖擊帶來的困難挑戰,以更大力度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潛力。
李強來到外貿優品中華行西單大悅城展銷現場,走進紡織品、輕工產品、食品等展銷區,與參展企業負責人和銷售人員交流,詳細了解產品出口及內銷情況。李強指出,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給我國外貿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大家要團結一心、主動作為、克難奮進,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創新貿易渠道方式,努力穩住外貿基本盤。要用足用好各類政策,做好國內外標準銜接,搭建外貿優品拓內銷平臺,培育外貿企業自主品牌,建立直達企業的政策宣介機制,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要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穩就業、促增收、強保障等方面下更大功夫,進一步提升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意愿,培育壯大內需增量市場。要促進良性競爭,引導企業立足優勢差異化發展,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來提高競爭力,以優質供給創造新的需求。
在北投科創社區人才公寓項目現場,李強聽取北京市存量房盤活再利用、商品住房轉化人才公寓項目等情況匯報,察看樣板間和周邊環境,與入住公寓的專家交談,對北京市的相關做法予以肯定。李強說,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是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要落實好各項相關政策,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并及時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要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通過多種方式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要聚焦城市新市民、住房困難群眾關切,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李強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著力推動“好房子”建設,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尹力、吳政隆參加調研。
相關新聞:多地發力,房地產市場穩步向好
每經編輯 賈運可
今年以來,各地政策頻出,房地產政策“組合拳”持續落地顯效,房地產市場交易和社會信心出現積極變化,部分城市回暖態勢比較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比如,4月15日,江蘇省無錫市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全面取消限售政策尤為引人注目。自4月14日起,無錫全市范圍內商品住房取得不動產權登記證書后即可上市交易,這一舉措有效滿足了居民各類住房置換需求,極大提升了房產的流動性。同時,新政還支持優化調整高品質住宅相關建設指標,加大公積金對高品質住宅的貸款力度,支持企業探索商品房共有產權銷售等多種創新舉措,從多維度激發市場潛力。
不僅是無錫,全國多個城市都在積極行動。2025年以來,“穩”字貫穿房地產行業發展主線。據克而瑞統計,一季度全國至少已有66個省市出臺124次穩市場政策,涵蓋取消限售、加大公積金貸款支持力度、加大“以舊換新”力度等多個方面。
例如,3月份,山西省住建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山西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2025年行動計劃》,鼓勵居民住房消費,支持房地產企業推出優惠讓利措施促進商品房銷售。山東省濟南市印發《2025泉城消費提升行動方案》,實施住房消費促進行動,激活市場活力。江蘇省南京市推出“房七條”,涉及全面取消限售、深化“以舊換新”等方面。4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通知,取消住房公積金貸款對普通住宅與非普通住宅的區分標準,降低剛需群體購房門檻。
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3月以來,部分熱點城市住房成交量明顯回升。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份,在全國50個樣本城市中,一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增速分別為111%、101%及67%。土地市場方面,房企競逐熱情也在高漲。
這也從金融領域得到印證,一季度,住戶貸款增加1.04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長較快。“有的分行3月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量較上年同期大體翻了一番,提前還款現象已有明顯減少。”一家國有大行相關人士說。
此外,專項債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工作也在穩步推進。根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0日,全國各地公示擬使用專項債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數量約850宗,總面積超4000萬平方米,總金額達1282億元。這一舉措將有效盤活存量資源,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房地產市場正朝著平穩健康的方向發展,各地通過精準施策,不斷釋放市場潛力,進一步夯實市場回暖基礎,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邁出堅實步伐,也充分體現了房地產市場在政策引導下的強大韌性與發展活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