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1 18:14:10
今天,4月行情正式開啟。那么,在4月行情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達哥用Wind統計了一下數據,相信其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計顯示,2010-2024年期間,除2015年4月各大指數因市場處于大牛市均上漲之外,其余年度的4月份,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的上漲次數分別有7次、6次,中證2000指數、微盤股指數的上漲次數均只有4次。如果剔除漲幅小于1%的次數,則中證2000、微盤股指數的上漲次數更少。
另外,2019-2024年這6年的4月份,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的上漲次數均有4次,中證2000指數、微盤股指數的上漲次數分別只有2次、1次。如果剔除漲幅小于1%的次數,則中證2000指數、微盤股指數的上漲次數更少。
為何要提到剔除漲幅小于1%的次數,主要原因是漲幅太小,操作體驗感可能不是太好。
達哥對此做個總結:從歷史來看,4月行情,市場風格明顯偏向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而以中證2000、微盤股為代表的小盤股、微盤股表現相對差。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春季行情中,在流動性充裕的二三月份,小盤股、微盤股的表現大多較好,而進入4月就迎來了上市公司財報密集披露期,資金對小盤股、微盤股的業績存在一定的擔憂。
我們回到市場。
今天,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38%,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0.01%、0.09%。
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11323億元,較昨日縮量893億元。滬深京三市共有3854只上漲,1406只個股下跌,個股漲跌幅的中位數為上漲1%,今天市場情緒有所修復。
昨天,達哥在文章中提到,如果上證指數30分鐘級別的底背離共振構筑成功,那么將展開反彈。今天,底背離共振構筑成功了。
那么,這次的反彈行情能反彈多高呢?
首先,3月24日至3月28日,上證指數出現了一個平臺,在平臺跌破后,平臺自然就轉為壓力。其中,平臺高點3394點附近的壓力比較大。
其次,深證成指昨天跌破了2月10日至3月28日的平臺底部,如今這個平臺底部也轉化為壓力。
最后,中證500指數、中證1000指數、國證2000指數,這三個指數昨天均回到了前期低點附近,暫時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一般來說,在重要支撐或壓力附近,容易出現反復。因此,達哥認為,這次的反彈行情,大概率是震蕩式反彈或弱反彈。至于最終情況會如何,我們以市場實際走勢為準。
今天市場出現了一個現象,部分高位橫盤股出現破位下跌的情況,比如指南針、光啟技術等。在市場賺錢效應不足的情況下,高位股的風險是需要提防的。
板塊方面,醫藥、醫療保健兩大板塊領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上市公司財報密集披露期,資金因對部分公司業績擔憂而轉向防御品種;另一方面,消息面出現了或存在一些利好。
一是國務院國資委鼓勵國有企業在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并購重組。
二是國家藥監局綜合司近日公開征求《關于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舉措(征求意見稿)》意見。
三是恒瑞醫藥、聯邦制藥、和鉑醫藥的創新藥管線,被海外醫藥巨頭看上,提振了市場對創新藥企業估值的預期。這方面,達哥在3月26日的文章中談到過。
四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讓人民群眾用藥更放心”。
五是俄羅斯當地媒體近日報道,出現一種導致咯血和高燒的未知病毒。俄羅斯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新聞處稱,未知病毒可能是支原體感染。
上述因素中,達哥認為最值得期待的是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一些藥品的超低價中標,容易帶來行業惡性競爭,而一旦打破這個現象,那么醫藥股的邏輯就發生了變化。因此,需要重點關注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方面的政策。
貴金屬板塊今天調整。雖然國際金價持續上漲,但期貨現貨的走勢與股票是存在差異的,因此要注意節奏。
其他板塊方面,電力板塊指數創下1月6日以來的新高。達哥認為,更大的可能是與其具有防御屬性有關。
盤后,傳來利好消息。金融監管總局、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深化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股市并長期持有。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今天上證指數30分鐘級別底背離共振構筑成功,意味著市場將展開反彈。不過,從各大指數的情況來看,反彈大概率是震蕩式反彈或弱反彈,要降低高度預期。風格上,以藍籌為主;操作上,醫藥、電力表現占優,表明資金仍有防御思維,因此適當控制倉位。
板塊方面,醫藥板塊雖然利好密集且今天表現突出,但需要關注集采政策變化;貴金屬板塊需要注意節奏。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