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8 20:37:18
◎3月28日,南方基金將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基金募集期延長。同日,嘉實基金公告延長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募集期。而在不久前,匯添富基金也將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基金募集期延長。
◎昨日,多家基金公司上報的科創綜指場外指數增強基金和場外指數基金獲批。截至目前,已有40余只科創綜指相關基金上報,已發行產品規模超200億元。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作為今年初發布的重要寬基指數,科創綜指相關基金的發行備受市場關注,不過本月陸續有公司旗下產品宣布延長募集。
3月28日,南方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南方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基金于3月17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3月28日。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基金募集期將延長至4月3日。
無獨有偶,今日,嘉實基金也發布了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延長募集期的消息。根據公告,嘉實上證科創板綜合ETF于3月24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3月28日。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基金管理人決定將募集時間延長至4月3日。
再把時間向前推,本月月中,匯添富就發布了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基金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將認購截止日從3月28日延長至4月15日。
一方面是多只科創綜指相關基金延長募集期,另一方面有數據顯示,目前已有40余只科創綜指相關基金產品上報,發行成立產品最新合計規模超過200億元。就在昨日,首批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和3只場外指數基金也正式拿到批文,即將發行。
3月28日,多只科創綜指相關基金宣布延長募集期。
南方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基金于3月17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3月28日。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經基金管理人與本托管人以及銷售機構協商,決定將該基金募集期延長至4月3日(含當日)。
無獨有偶,嘉實基金今日也發布了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嘉實上證科創板綜合ETF于3月24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3月28日,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基金管理人決定將募集時間延長至4月3日。
不僅如此,再將時間向前推,3月15日,匯添富基金也發布了旗下上證科創板綜合ETF聯接基金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公告顯示,該基金于3月17日開始募集,原定于3月28日截止認購,匯添富基金決定將基金認購截止日延長至4月15日。
對此,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部分公司的發行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華林證券資管部董事總經理賈志則對記者指出,權益產品包括被動指數基金,新發募集時都要受發行時的市場熱度影響。“目前,市場前期熱點降溫,市場賺錢效應減弱,會影響發行。”
記者注意到,不僅新發產品遇到了延長募集的情況,已經發行的科創綜指ETF也面臨著規模下降的問題。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15只科創綜指ETF總發行規模達227.78億份,而截至3月28日的最新總份額為132.19億份,縮水了近百億份。
今年1月,繼上證綜指、創業板綜指之后,科創板也迎來其真正意義上的代表性綜合指數——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隨著科創綜指的發布,相關基金產品也開始積極上報并發行。
2月底,多家基金公司上報科創綜指場外指數增強基金和場外指數基金。就在昨日,這批產品正式拿到批文,即將發行。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上報的科創綜指相關基金產品已經超過40只,且已發行成立的產品最新合計規模超過200億元。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募基金積極布局科創綜指基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科創綜指聚焦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我國科技創新核心力量,公募基金布局相關產品是響應國家科技強國戰略,引導社會資本向硬科技領域傾斜的重要舉措。第二,科創綜指能夠較好地反映科創板市場整體表現,為投資者布局“硬科技”發展機遇提供了新的優質工具。第三,科創板企業大多處于成長期,具有較高的發展潛力,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取更高收益的機會。第四,科創綜指相關基金產品的推出,有助于吸引更多資金關注“硬科技”產業,引導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不過客觀來說,跟蹤同一指數的產品扎堆發行,產品設計層面容易出現趨同,渠道深耕能力、持續營銷水平以及投資者教育成效,正成為決定管理人能否突圍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在之前的幾只熱門指數上已經體現得很充分了。正如賈志所說,這時候“主要看管理人的渠道營銷能力”。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也提醒道,同質化競爭可能會引發費率戰,不僅影響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有可能壓縮行業健康發展空間。另外,同質化競爭導致大量相似的指數產品集中上市,使得投資者在選擇時面臨困難,同時缺乏足夠的資源和渠道優勢的中小基金會面臨挑戰,“這些都值得基金管理人注意”。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