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6 23:42:16
3月25日,復星醫藥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收410.67億元,同比微降0.80%,歸母凈利潤27.70億元,同比增長16.08%。董事長吳以芳在3月26日的業績會上表示,行業仍處低谷,公司將通過“聚焦”核心業務與“瘦身”非核心資產優化結構。未來三至五年,公司將專注腫瘤治療、免疫炎癥等領域,期待CAR-T產品納入丙類醫保目錄。
每經記者|許立波 每經編輯|魏官紅
3月25日,復星醫藥(600196.SH,股價24.55元,市值656億元)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報告,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10.67億元,同比微減0.80%;歸母凈利潤27.70億元,同比增加16.08%。受益于供應鏈管理、運營效率提升等舉措,復星醫藥經營現金流為44.77億元,同比增長31.13%。
3月26日,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在2024年度業績會上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表示,資本市場目前仍處于“春寒料峭”的低迷狀態,前幾年持續的價格壓力給行業帶來了挑戰,行業仍處于低谷期,“我們還是要重視自身的造血能力、重視自己的現金流”。
圖片來源:由每經財報智能體一鍵生成
財報顯示,復星醫藥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分業務板塊看,2024年,復星醫藥的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9.24億元、43.23億元、76.47億元,分別同比減少4.29%、減少1.53%、增長14.61%。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聚焦”與“瘦身”是整個復星系去年以來在運營管理上的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報稱,2024年,復星醫藥在質量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周期管理、創新研發等環節持續推進精益管理,推動運營效率和盈利空間的提升。報告期內,毛利率減銷售費用率同比提升2.45個百分點,剔除新并購企業的影響,管理費用下降3.55億元。
記者注意到,“瘦身”方面,復星醫藥在2024年通過股權轉讓或者股權重組的方式處置了包括重慶國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國融樂養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在內的六家子公司。天眼查顯示,這六家子公司的經營范圍大多為健康咨詢服務、養老服務等。
此外,今年3月13日,復星醫藥公告稱,將出清其所持的和睦家醫療股份;具體而言,其子公司復星實業擬以現金1.24億美元對價,向Calcite Gem轉讓其所持標的公司(其主要資產系其通過控股子公司NFH持有及運營的“和睦家”醫院和診所)940萬股普通股;交易完成后,復星醫藥將不再持有標的公司股份。
吳以芳強調,公司在2024年持續推進資產結構優化,通過出售持有的資產等回籠資金約30億元,2025年還將繼續加大回籠資金力度,退出和整合非核心、非戰略、低效率的資產,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以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和資產效能的提升。“可能一些過重的資產我們也會考慮去處理,這樣的話確實能放下包袱,能夠進一步改善公司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
針對復星醫藥未來三到五年“聚焦”的戰略重點,吳以芳的回答則是:高價值的創新藥以及高價值的醫療器械。財報顯示,2024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55.54億元;其中,研發費用36.44億元,資本化研發投入19.10億元。
復星醫藥方面表示,公司聚焦腫瘤(實體瘤、血液瘤)、免疫炎癥等核心治療領域,重點強化抗體/ADC(抗體偶聯藥物)、細胞治療、小分子等核心技術平臺,并與產業基金合作布局核藥、RNA(核糖核酸)、基因治療、AI(人工智能)藥物研發等前沿技術。
財報顯示,2024年,復星醫藥制藥業務銷售額過億元的制劑或系列共49個。其中,超過10億元的大單品共四個,分別為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肝素系列制劑。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提到的漢曲優以及漢利康,漢達遠(阿達木單抗注射液)、漢貝泰(貝伐珠單抗注射液)也是復星醫藥營收過億元的產品,而這四款產品均為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的生物類似藥產品。參照此前廣東等11省聯盟集采中,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價格降幅近50%;面對即將到來的全國性生物類似藥集采,復星醫藥的整體營收預計將遭遇一定沖擊。
對此,吳以芳表示,國內很多生物類似藥獲批時間并不長,“我們第一個上市的(生物)類似藥剛滿五歲”;生物類似藥的投入也非常大,“可能還沒有幾家(企業)真正回了本”。因此,站在企業角度,希望未來在推動生物類似藥集采時,在進一步提高藥品可及性的基礎上,能給生物類似藥產業發展留出一定的空間。
復星醫藥從Kite Pharma引進的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產品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去年則為3億元至5億元銷售規模區間。2024年,為進一步鞏固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優勢地位,復星醫藥增持細胞治療平臺復星凱瑞股權至100%,并將與Kite Pharma繼續推進奕凱達及Brexu-Cel(即在研項目FKC889)在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合作。
吳以芳補充道,在完成對復星凱瑞的100%全資控股后,公司進一步強化了其創新研發能力。現階段,復星醫藥希望通過自主研發與業務拓展(BD)相結合,全面豐富和拓展復星凱瑞的研發管線。除了血液瘤,公司也在積極評估CAR-T進入實體瘤的可行性。
復星醫藥對計劃于年內出臺的丙類醫保目錄也充滿期待。“現行醫保目錄強調保基本、廣覆蓋,將臨床價值高、超出范圍的藥品納入丙類目錄,是一件大好事,CAR-T產品恰恰好符合這一定位,我們堅信CAR-T會被納入丙類目錄。”吳以芳說。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