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3 11:21:14
2月12日晚,雷軍開啟元宵節直播,并回應了網友關注的一些問題。談到小米公司市值破萬億,雷軍表示感謝股東們的看好支持,雷軍稱:“掙錢了,這是大家投資應得的回報;但是如果短期內有波動,也請大家不要罵我。”雷軍還談到了近期被刷屏的DeepSeek,稱贊其非常了不起,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AI工具,這樣能提高工作效率。
每經編輯|杜宇
2月12日晚,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他在元宵節當晚的直播內容。雷軍表示,直播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期間他帶大家逛了小米食堂,邀請了5位小米SU7 Ultra小訂用戶一起吃飯,并與大家暢聊了月底即將發布的小米SU7 Ultra和小米15 Ultra的相關信息。雷軍還品嘗了小米食堂的特色美食,現場氣氛熱烈,許多小米員工也圍觀了直播。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雷軍稱整理了一下直播中的網友關注的信息,以下是重點內容整理:
關于小米食堂
小米食堂一共11800平方米,可以容納4000多人同時用餐,曾經創下過一頓午餐16000人用餐的紀錄。客單均價:早餐平均為5.27元/人,午餐平均為16.81元/人,晚餐平均為16.79元/人,三餐的客單均價為14.25元/人,而且總廚還是中華民廚,好吃不貴!小米最大民間組織,叫“我米干飯群”,里面有5000名小米員工在里面交流美食,給食堂提意見,我強烈建議食堂可以舉辦員工廚藝比賽和食堂開放日。
關于小米汽車
小米SU7的累積交付量已經超過16萬輛,我們已經連續4個月交付2萬輛。小米汽車春節服務無憂數據:車輛救援/維保服務覆蓋256城市、道路救援1225次、專業服務答疑56970次。我們的銷售、交付和服務春節里不打烊,受到廣泛的贊譽,特別感謝所有堅守崗位的同事,感謝用戶們的信任和支持。
關于小米SU7 Ultra
2月5日以來,小米SU7 Ultra全國進店,歡迎大家到店品鑒。實車撲面而來的豪華感,真的是照片和視頻拍不出來的。
除了閃電黃,小米SU7 Ultra還有另外四款新配色,非常適合城市用車環境中。
車標真的是金的,24K金,但是不建議大家摳。
全車使用的碳纖維組件大于17處,內飾用的是5平方米Alcantara超細纖維面料。
小米SU7 Ultra正在全國各地挑戰專業賽道,目前成都、株洲賽道順利拿下“最速四門量產車”頭銜,未來我們還將持續挑戰更多專業賽道。
小米汽車精英駕駛培訓正在籌備賽照班,未來將逐步向用戶開放。
我們將專門為小米SU7 Ultra車主開設Ultra Club,為所有車主籌備賽道培訓、紐北參觀體驗等多種活動。
關于小米15 Ultra
雷軍表示,媒體2月12日報道了權威機構的1月國內手機銷量數據,小米表現非常出色,市場份額已經位居中國市場第二,銷量環比增長超40%,增速第一。
小米15 Ultra定位巔峰科技影像旗艦,將和小米SU7 Ultra一起,于2月底發布。這款小米定位最高端的旗艦機,又有了巨大突破,尤其是夜景,我對它的表現非常有信心。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雷軍表示,小米 15Ultra是小米定位最高端的手機系列之一。我們上一代的小米14 Ultra定價6499元,這一年來研發成本,器件成本越來越高。從盈虧角度上來說,一定需要漲價。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雷軍回答網友們關心的問題
問:小米公司市值破萬億,是什么心情?
答:感謝看好、支持我們的股東們。如果掙錢了,這是大家投資應得的回報;如果短期內有波動,也請大家不要罵我。
股價漲跌,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我們能保證的是,一定持續努力工作,全力以赴為股東創造價值。
問:雷總什么時候學叉車?
答:發布完兩個Ultra(小米15 Ultra、小米SU7 Ultra)就去學。我決定在小米內部號召、組織感興趣的同事們,一起跟我學。說不定我們可以組織一場叉車比賽。
問:你如何看最近的AI熱潮?
答:春節期間,被DeepSeek刷屏了。他們非常了不起,我們都非常欽佩。
其實無論你怎么看,AI事實上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AI的工具,會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生活便利。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據證券時報,2月5日,小米集團舉行戰略研討會,對過去5年的探索進行了總結復盤,并對未來5年高端化的全新方向進行深入探討。
雷軍在微博寫道:“‘高端化是我們必須要走的道路,我們要不怕損失、不怕犧牲,堅定不移往前推進。’這是三四年前,我在小米內部高端化研討會上的講話內容。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決心干了五年。”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市場份額位居中國第二,全年繼續保持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的地位。汽車業務方面,小米SU7的總交付量已經超過15萬輛。
2024年11月18日晚間,小米集團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總收入突破92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08.9億元增長30.5%;經調整凈利潤為63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凈虧損15億元,環比收窄約16.6%。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