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美國老成都”的“巴適”生活

          環球人物網 2024-12-31 21:34:01

          2024年9月,江喃在成都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王博碩/攝)

          江喃,本名Jonathan,出生于美國西雅圖,成都喃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化推廣媒體人,2005年因成都電視臺一檔名為《道聽途說》的節目走進大眾視野。

          綠蔭掩映下的茶館里人頭攢動,茶客們高聲閑談。江喃自在地融入其中,用四川話和記者擺起了“龍門陣”。如果忽略他的金色卷發和藍綠色眼眸,只聽聲音,會誤以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成都人。

          今年,是這個美國“蓉漂”旅居成都的第二十六個年頭。1998年,江喃從美國西雅圖飛到成都,到四川大學進修中國文化。7年后,他以外籍主持的身份,在成都電視臺一檔名為《道聽途說》的節目里驚艷亮相,隨即爆紅。各類綜藝、美食節目的邀約紛至沓來,他也被更多觀眾所熟知、喜愛。

          如今,闊別熒屏多年的江喃,轉型做起了文化推廣博主。“我希望能發揮點余熱,讓更多人看到成都‘巴適’的安逸生活。”

          “一見鐘情”的成都緣

          江喃與中國的緣分,要從他的童年說起。小時候,他跟隨爺爺奶奶在夏威夷生活。熱情善良的老兩口經常接納外國留學生在家中寄宿。

          “我的爺爺奶奶格外喜歡中國留學生,因為他們普遍比較懂禮貌,還愛學習,也比較好相處。”江喃告訴記者,在和中國留學生相處的日子里,他們一起吃中餐、聊中國文化。通過留學生的描述,他對中國這個大洋彼岸的古老國度充滿了種種幻想。

          長大后,江喃產生了學習中國文化的想法。他進入西雅圖大學,專修中國文化、人類學、宗教學3門學科。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他越來越想親眼看一看真實的中國。1998年,他終于獲得了前往四川大學交流的機會。

          起初,江喃的計劃很明確:完成為期半年的交流后,在成都體驗3年生活就回美國。沒想到,他對成都的歷史文化、城市氛圍、美景美食一見鐘情,年復一年地住了下來。

          “到成都后,第一件有新鮮感的事就是過春節時,同學邀請我去他家過年。那天,我第一次喝到了中國啤酒,只喝了兩三杯就暈了。”江喃笑著說。這次經歷讓他對中國的民俗及待客之道有了初步了解。

          要盡快融入“老成都”的生活,必須先過語言關。“我當時決定一整年不說一句英語,只用中文的邏輯去思考。”江喃回憶道。只要有空閑,他就去文殊院的茶館,跟當地人一起喝茶、“擺龍門陣”,提高四川話水平。

          “老年人喜歡聊中醫、養生,還會聊成都的歷史,都很有意思。”這個方法非常奏效,江喃的四川話水平飛速提升。不久后,他的四川朋友建議他取一個中文名字。

          “我覺得‘江’字發音與我英文名中的‘Jon’相近,而且道教文化崇尚水,姓江再合適不過了;四川話中很多句式都以‘喃’結尾,我當時說話也不太清楚,像是喃喃自語,而佛教文化常用‘喃’字,代表著循序漸進、不急不躁的人生態度,所以就以喃為名了。”

          外國“辣王”一炮走紅

          讓江喃真正在成都立足的,是他對當地美食的熱愛,尤其是對麻辣口味的偏愛。

          “我從小愛吃比較辣的菜,川菜特別合我胃口。”江喃說。這樣的口味喜好,與成都“熱辣滾燙”的城市特色不謀而合。

          2005年,江喃報名參加了成都國際美食節的“辣王大賽”,比拼誰最能吃辣。他從2000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入圍前十。決賽階段,他要挑戰一口氣吃50個新鮮小米辣(灌木狀辣椒)。

          江喃常在節目中展示自己吃辣的“功底”。

          比賽過程中,江喃不經意間用四川話感慨了一句“辣慘咯”,一下吸引了在場20多家媒體的目光,紛紛對他進行采訪。江喃就這樣“火”了,被稱為“外國辣王”。

          “那時候,在成都的外國人不多,能說四川話的外國人就更少了,不少電視臺想邀請我去做節目。”他從此打開了一扇職業大門,成了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江喃的熒屏首秀就是《道聽途說》,這檔節目當時在成都幾乎家喻戶曉。

          江喃曾在成都電視臺《道聽途說》節目中擔任主持人。

          “我最開始不知道這檔節目有多火,工作一段時間后,有一次我準備去電視臺上班,站在路邊打車時,路過的市民紛紛停下來,喊我‘喃哥’‘喃哥’,我才知道這個節目的影響力有多大。”在積累了一些主持經驗后,江喃又投身于自己更加感興趣的美食節目。新工作不僅滿足了他大快朵頤的愿望,也讓他在尋覓成都美食的過程中,逐漸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川菜品類豐富,口味也比較包容,成都又是天府之國,環境特別好,蔬菜特別多、特別新鮮。”在江喃看來,食物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之一,不管語言有沒有障礙,只要菜肴好吃、健康,外國人一樣喜歡。

          “我的父母和美國朋友們特別喜歡吃火鍋?,F在只要到了圣誕節,不管我回不回美國,他們都要吃火鍋。我還讓他們嘗試吃花椒,他們對這種食材特別好奇,都覺得很香。”隨著江喃在成都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的美國親友的飲食習慣也有了不少改變。

          現在,江喃盤下了天府新區青龍老街的一套老房子,計劃將這里打造成一家素食餐廳,用川菜的烹飪方式做一些創新的素食菜。

          “我還沒有找到離開的理由”

          除了方言和美食,江喃也熱衷于解鎖更多的文化體驗。

          “我有很多師父!我學中醫、學散打評書,后來又拜師學習書法。中國的拜師禮儀非常隆重,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美德。拜師,不單是為了學藝,也要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更好地融入這里。”

          愛好眾多的江喃,說自己并沒有刻意計劃什么,只是單純地喜歡“耍稀奇”(四川方言,意為嘗試、體驗新鮮事物)。正是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2020年,他創辦了喃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并開通短視頻賬號,想把這座城市帶給他的獨特感受分享給更多人。

          江喃的短視頻賬號“喃喃之行”收獲了不少粉絲。

          “如果有朋友來成都,我會推薦他們去大慈寺、文殊院,或者都江堰古鎮,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江喃笑道,“但如果大家真的想帶點兒什么東西回去,在我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待上一段時間,選擇一些文化項目,專注地去體驗、學習。”

          成都已經成為他的第二故鄉,他也見證了這里的發展變化。

          “1998年時,二環路才剛修好,雙流機場只有一個小航站樓。當時我出行大多是騎自行車、開私家車或者打出租車。現在不僅有了地鐵、高鐵,還新修了天府機場,交通方面的變化簡直令人難以想象!而且空氣也更加干凈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單從這些細節就能直觀地感受到,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成都出發,江喃開始走向中國更廣闊的天地。在陜西西安,他驚嘆于兵馬俑的磅礴氣勢、逼真神態;在甘肅敦煌,絢麗的壁畫令他眼花繚亂、思緒飛揚。“除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中國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也值得借鑒、點贊。”

          江喃感慨中國之大,每個城市的歷史、美景、美食都獨具特色,讓他充滿探索的熱情。“正因如此,我還沒有找到離開的理由。以前大家看電視,也就100多個頻道,現在做自媒體,每個人都是一個頻道。我想讓自己的頻道被看見,還要狠下一番苦功!希望未來能創作出更多優質短視頻,讓更多外國人感受到中國的魅力。”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日韩精品码在线一区 | 亚洲午夜Av在线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