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4 19:15:59
12月14日至15日,以“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4(第二屆)央地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作主題演講時表示,要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鑄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國有企業包括中央企業助力地方發展先進生產力,加強央地合作,必須重視和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星
每經12月14日電(記者 周逸斐)12月14日至15日,以“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4(第二屆)央地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作主題演講時表示,國有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地方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從五方面發力。
第一,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鑄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國有企業包括中央企業助力地方發展先進生產力,加強央地合作,必須重視和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第二,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第三,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搶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沿陣地。
第四,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現代服務業作為新興生產性服務業態,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形態和重要工程。第五,探索構建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季曉南認為,國企在助推地方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也面臨一些體制和政策掣肘,有五方面不足。
一是先進生產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不夠,重大原創性、顛覆性成果不多。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的比重懸殊,助力中西部產業換新行動方面難度不小。三是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能力較弱,國有資本難以發揮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帶動作用。四是體制機制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適應性有待提高,中長期激勵機制進展遲緩。五是國企與民企科技合作項目對接不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混合模式突破較慢。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地方應提前做幾點準備,更好實現央地共贏。首先是明確產業規劃,地方重點發展哪些產業,應該是明牌,要避免攤大餅。其次是優化營商環境,讓央企和民企和諧共生。另外,提供政策支持方面,要傾聽企業需求,合理需求應盡量滿足。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主辦,中企研戰略與投資專業委員會、企業觀察報社、《國企》雜志、全國各省市區駐京辦事處信息協會承辦,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協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