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1 18:26:26
周五大盤強勢反彈,雖然有所回落,但上證指數只要不跌破周四的低點,那么反彈有望延續。將時間拉長一點,由于上證指數上方壓力較多,疊加三角形預期,在見到下一個波段高點之前,12月中上旬大盤以反彈或震蕩為主,但要降低高度預期。板塊方面,重點關注AI應用、人形機器人板塊。
本周,各大指數波段見底反彈,周五一度走出大漲走勢。全周,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1.81%、1.66%、2.23%。
周五的大漲,是否意味著一輪行情開始了呢?未來一段時間,哪些板塊值得關注?今天,牛博士和達哥就大家關心的話題進行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又到我們周末聊市場的時間。周五市場一度大漲,這是否意味著調整結束了呢?大盤12月是否會結束震蕩態勢?
道達:周五市場的大漲有點略微超出預料,之前預計的是橫盤震蕩幾天再選擇方向。在這當中,符合預期的是,沖高之后又大幅回落。既然市場選擇了這種走勢,那么我們就要尊重市場。
由于上證指數30分鐘、60分鐘級別沒有出現底背離,這意味著本輪反彈可能很難越過11月8日的高點3509點。
上證指數最近三個交易日的日K線是兩陽夾一陰,這是一種進攻型K線組合,只要不跌破周四的低點3290點,就還有反彈的預期。
說完下方支撐,我們再來看上方壓力。
目前上證指數上方面臨多重壓力,一是20日均線,目前在3358點;二是11月19日-21日的中繼形態高點3378點;三是前期下跌過程中的震蕩平臺底部3402點;四是10月月K線的中分位3413點;五是10月月K線實體的中分位3477點。
在上述壓力位中,3477點的壓力最大,主要原因在于,在高開低走的長周期K線(即10月月K線)實體的中分位附近,經常會出現反彈遇阻的現象。
我們也可以舉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手上拿著皮球,然后自然性地放手,皮球在落地之后,其彈起來的高度會越來越低。
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形態,一般都需要有三個高點及三個低點。如果三角形有一條邊是水平的,那么三個高點相差不會太大。
上證指數從3674點開始算起,至今有兩個高點和兩個低點;從3509點開始算起,至今有一個高點和兩個低點。這就意味著,在3509點之后,至少還會出現一個低于3509點的高點。
當三角形走向末端,即走勢走向收斂,未來突破的力度才會更大。
因此,我認為,下周還會繼續震蕩或震蕩式反彈,當然這個過程仍然處于10月高點以來的震蕩過程中。
簡單來說,12月中上旬,市場大概率會繼續震蕩或反彈,但高點可能很難越過3509點。
周末,消息面迎來利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制造業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PMI數據回升,對A股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下周的重要事件方面,12月5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受邀接受采訪;12月6日,美國將發布11月的非農數據。
牛博士:感謝達哥對大盤走勢的分享。11月除了上旬市場表現較好之外,其他時間基本是調整或震蕩,操作體驗不是太好。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開始了玄學的炒作,比如證券簡稱中含有“東方”二字的股票、含有數字的股票以及生肖蛇概念等。這種無厘頭炒作,在12月還會延續嗎?還有哪些機會值得關注?
達哥:玄學炒作,主要發生在市場震蕩或相對低迷的階段,起到維持賺錢效應的作用。
從最近幾年的年底行情來看,市場都有炒作跨年妖股的傳統。從這個角度來說,12月妖股炒作、玄學炒作大概率會延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種擊鼓傳花的游戲,也是高手的游戲,交易能力不強的投資者不要輕易在大漲之后再去追高。
板塊方面,有兩個板塊值得中期關注。
一是AI應用。
參照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兩大產業的經驗來看,他們都經歷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傳導規律。比如智能手機先是炒作上游硬件,之后是炒作下游的應用。電動汽車先是炒作上游的電池等,之后是炒作汽車零部件及汽車整車。
去年是英偉達產業鏈主導的AI硬件行情,今年是國產算力鏈主導的國產AI硬件行情,這兩個都屬于上游。上游炒作結束或炒高之后,市場資金會轉戰下游的AI應用。
從AI應用相關的板塊表現來看,目前已經有部分龍頭股開始啟動。
二是人形機器人及機器人概念。
之前我提到,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車路云等是新質生產力中落地速度或落地預期速度最快的方向。比如低空經濟,今年2月-5月炒作了一波,經過幾個月的震蕩后,又在10月開啟了新的一波炒作。
隨著華為等巨頭入局,以及特斯拉機器人引入靈巧手迎來“里程碑”,人形機器人產業開始提速。
從人形機器人板塊的走勢來看,11月以來才有第一波炒作的模樣,我認為,后續仍然值得關注。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周五大盤強勢反彈,雖然有所回落,但上證指數只要不跌破周四的低點,那么反彈有望延續。將時間拉長一點,由于上證指數上方壓力較多,疊加三角形預期,在見到下一個波段高點之前,12月中上旬大盤以反彈或震蕩為主,但要降低高度預期。板塊方面,重點關注AI應用、人形機器人板塊。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