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1 00:02:09
公告提出,將引導地方依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項目,鼓勵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11月20日,工信部發布公告,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以進一步加強光伏行業規范管理,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推動我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公告提出,將引導地方依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項目,鼓勵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21年本)》進行修訂,形成《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
根據《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的要求,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之前,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現在提升到30%。雖然只提高了10個百分點,但對于投資體量較大的光伏項目,實際上是提高了初始資金或者自有資金的門檻。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周全法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目前就光伏企業而言,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棄光的現象,也就是光伏發出來的電不能完全被消納,最終被浪費。
周全法表示,提高最低資本金的比例,對于行業而言有兩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產能,避免行業的無序擴張。其次是能夠提高光伏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比如要對簡單的單晶硅和多晶硅組件擴大產能非常簡單,但如果要生產鈣鈦礦或BC組件,就需要一定創新、資金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提高準入門檻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了產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對于光伏行業的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等諸多領域均進行了更加具體的規定。比如文件規定,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鼓勵企業取得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
王衛權向記者表示,當前光伏風電行業存在著階段性的供需失衡問題。少部分企業單純擴大產能導致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設置更高要求的參數和標準,一方面能倒逼企業對原有的生產線做升級改造,降低能耗并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對新進入的企業,則要求他們要安裝更加先進的生產線。
記者注意到,圍繞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明確,在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及規劃確定或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及生態保護紅線,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建設工業企業的區域不得建設光伏制造項目。
上述區域內的現有企業應按照法律法規要求拆除關閉,或嚴格控制規模、逐步遷出。生態保護紅線內零星分布的已有光伏設施嚴禁擴大現有規模與范圍,項目到期后由建設單位負責做好生態修復。
此外,在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方面,《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要求,鼓勵企業參與光伏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參照光伏行業綠色制造相關標準要求,開展綠色產品認證、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評價等工作。
王衛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出臺迫在眉睫。光伏行業階段性的供需失衡,導致光伏價格不斷下跌,如果企業虧損運營,就很難有大的投入去做研發,這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不利于我國可再生行業保持國際競爭優勢。
此外,光伏行業需要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包括不斷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處置產生的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做到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這些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