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17 20:13:10
2024年11月,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十周年。十年來,該機制不斷發展,建立了全方位聯通體系。目前,兩地市值占比超85%的股票已實現跨市場直接交易。互聯互通歷經初始發展、穩健擴容、提速優化三階段,推動了境內外證券行業跨境業務發展,也為在港中資機構提供機遇。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肖芮冬
2024年11月,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正式邁入十周年,這十年時間已經充分驗證了互聯互通這一創新機制的成功。
十年來,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已經建立起覆蓋場內交易、場外交易,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股票、債券、資管和衍生產品在內的全方位聯通體系。據統計,截至目前,兩地市值占比超85%的股票已實現跨市場直接交易。在交易量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與2014年開通首月的日均數據相比,分別增長了21倍和40倍。
時值互聯互通十周年之際,近期業內有呼聲,為了鼓勵更多投資主體參與互聯互通交易,港股通投資者準入門檻存在進一步降低空間。目前,開通港股通的門檻為賬戶內20個交易日的日均證券類資產需達到50萬元人民幣,與科創板、北交所投資者準入要求保持一致。
據工銀亞洲研究近期發布的研報,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通常是指基于香港和內地金融基礎設施互聯建立的金融聯通機制,始于2014年11月落地的滬港通。
10年來,互聯互通機制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著長足的發展。截至目前,兩地市值占比超85%的股票已實現跨市場直接交易。從成交額看,2024年年初至8月底,陸股通日均成交金額占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的15.5%,同期港股通日均成交額占港股日均總成交額的33.4%。
從資金流向看,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8月16日,北向資金歷史累計凈流入1.76萬億元人民幣;截至今年10月末,南向資金歷史累計凈流入3.05萬億元人民幣。
回顧互聯互通走過的十年歷程,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
2016年12月之前可稱為互聯互通初始發展階段,建立了股票二級市場聯通機制,啟動基金互認安排。2014年11月滬港通落地,2016年12月深港通啟動。
2017年~2021年8月,互聯互通進入到穩健擴容階段。具體而言,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通”正式啟動,兩地首次建立債券市場聯通渠道。2020年“新債易”系統上線,境外投資者可跨境參與債券一級市場發行認購。股票市場聯通方面,跟隨兩地IPO上市制度改革,滬深港通交易標的持續擴容。2019年10月,滬深港三大交易所明確香港上市同股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港股通的條件,小米、美團成為率先被納入港股通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2020年11月,內地合資格科創板股票、香港上市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滬深港通范圍。
2021年9月至今,互聯互通進入提速優化階段。其中,股票市場聯通方面,交易標的和人民幣計價擴容。2023年3月,符合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被納入港股通標的。2023年6月19日,港股“港元—人民幣雙柜臺模式”正式啟動。根據2024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5項兩地互聯互通優化措施,港股人民幣柜臺正式納入港股通。資管市場聯通方面,理財通正式落地并實現擴容。2021年10月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開始運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首次涉及澳門;2024年2月26日,“跨境理財通2.0”生效,在投資者準入條件、參與機構、合格投資產品范圍、個人投資者額度、宣傳銷售安排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擴容,以適應和滿足當前不斷增長的南向投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ETF通的落地并擴容,為內地與香港投資者的跨境投資提供了更多便利選擇。2022年7月ETF正式納入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今年ETF互聯互通正式迎來開通兩周年。據中信建投統計,ETF通實施以來,截至2024年8月末,陸股通ETF累計成交額為3095.5億元,港股通ETF同期累計成交額為9097.4億元,是北向的近3倍。內地資金持有港股通ETF市值最大的是恒生科技ETF基金,持有市值占內地資金持有港股通ETF總市值的75.3%。
十年間,隨著互聯互通不斷深化發展,也推動了境內外證券行業各機構跨境業務的發展。
一些服務外資通過滬深港通北向資金參與A股的經紀商,對這十年來互聯互通的發展有深刻的感知。據瑞銀介紹,相較于2017年,公司通過滬深港通進行的北向日均交易量大幅提升了12倍。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認為,作為全球范圍內最成功的金融創新之一,滬深港通在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具有諸多典范作用。中國內地是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過去十年,互聯互通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其國際化進程,增強了投資者多樣性以及產品的豐富度。另外,互聯互通使得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充分融合。在交易量方面,根據港交所的最新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與2014年開通首月的日均數據相比,分別增長21倍和40倍。隨著雙向資金流入的穩步上升,兩個市場無論是從投資理念還是交易策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互聯互通十年的發展是一個漸進過程,包括納入股票數量的增長、產品逐漸多樣等。相信未來這個漸進的模式是會持續且值得期待的。”房東明坦言。
互聯互通的深度推進對內地券商同樣意義深遠。據統計,截至目前,開展港股通業務的內地券商超過百家,港股通業務已成為內地券商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
今年1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圳市分行、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深圳監管局聯合公告了首批參與“跨境理財通”券商試點名單,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金財富等14家券商入選。
方正證券認為,“跨境理財通”作為理財市場增量資金渠道,試點機構擴容一方面提升了“跨境理財通”業務吸引力、為市場引入增量資金;另一方面豐富了試點券商的財富產品體系、銷售渠道,利好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一些跨境業務布局完善的頭部券商有望受益。業內呼吁,未來“跨境理財通”可逐步拓展至內地更多地區。
與此同時,互聯互通開通也為在港中資機構提供了重大機遇。上述工銀亞洲研究發布的研報指出,在港中資機構在各項互聯互通中承擔托管人、做市商、結算行等基礎性角色,是互聯互通試點創新的重要參與者。未來在港中資機構充分發揮熟悉客戶、貼近市場的經營優勢,開展基于北向互換通、北向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下的代客業務,為境外投資者參與互聯互聯業務提供更多元化渠道選擇,也存在著機遇和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在互聯互通十年成功實踐的基礎上,未來,在涉及進一步提高互聯互通交易“便捷度”等多個旨在提升雙向開放力度的領域,應有持續探索的空間。
房東明表示,在互聯互通機制已經逐步完善的基礎上,期待在準入條件和交易模式上能有更大的突破。“目前,滬深港通在股票相關產品上已經基本滿足了海外投資者的需求。下一步,期待資產類別上的多樣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包括國債類、期貨期權等,拓展海外投資者配置中國的更多可能性。同時,海外投資者在逐步加大投資中國的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工具和產品進行風險管理。”
此外,房東明指出,“在監管模式上,內地交易所和監管機構采取的是直接持有賬戶體系下的穿透式監管,境外主要資本市場大多采用間接持有賬戶體系,也就是會員制的報告制度。如何在符合兩地監管機制的前提下,增加交易產品和策略的多樣性,也需要兩地有關部門進一步溝通和協商。相信這個機制是一個不斷進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值得關注的是,適逢互聯互通十周年之際,近期業內有呼聲,為了鼓勵更多投資主體參與互聯互通交易,港股通投資者準入門檻存在進一步降低空間。上述工銀亞洲研究近期發布的研報指出,目前,開通港股通要求賬戶內20個交易日的日均證券類資產需要達到50萬元人民幣,與科創板、北交所投資者準入要求保持一致。但港股市場大中型優質標的的波動性相對較小。在嚴格港股通交易標的定期篩選管理、作好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的基礎上,港股通投資者準入門檻或有望降低。
此外,互聯互通稅費成本也有進一步降低和優化空間。在股票市場,目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所得股息紅利需繳納20%的紅利稅、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更高,明顯高于A股投資者股息紅利稅(0~20%);也高于港股市場其他境外投資者(無紅利稅),以及香港投資者通過滬股通、深股通投資A股取得的股息紅利稅率(10%),未來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紅利稅或有望研究降低。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