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8 17:39:28
每經編輯|王月龍
8月28日,鵬輝能源(300438)2024產品技術發布會首發一系列電池新品。在儲能方面,推出戶用儲能低溫電芯POLAR系列、電力領域高功率大容量風鵬電芯590Ah;在新型電池技術方面,發布第一代固態電池技術及未來研發路線。目前,鵬輝能源低溫戶儲電芯POLAR系列50Ah、72Ah、100Ah已量產交付。風鵬電芯590Ah,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量產。
此前,鵬輝能源于8月21日在官微表示將于28日舉辦產品技術發布會,并稱“全固態電池重大突破”。后于22日公告稱,固態電池預計一年內不會大批量生產,對本年度業績沒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鵬輝能源28日低開3.06%,開盤后公司股價繼續走低,尾盤一度拉紅,截至收盤,鵬輝能源跌8.67%,報22.66元/股。
采用氧化物復合固態電解質
目前循環壽命600次,2026年量產
據鵬輝能源公眾號,8月28日,鵬輝能源2024產品技術發布會首發一系列電池新品。發布會上,鵬輝能源展示了第一代固態電池20Ah實物及內部切面,公司自研的高離子電導率、高穩定性、低成本的氧化物復合固態電解質,實現了固態電池在工藝和材料的雙向突破,解決了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的工藝技術難題。
鵬輝第一代固態電池內部展示。圖片來源:鵬輝能源公眾號
鵬輝能源稱,公司將氧化物復合固態電解質用于構筑全固態電池,實現了電池的本質安全,同時,大幅降低了固態電池成本!鵬輝能源第一代固態電池技術,實現了電解質濕法涂布工藝創新,解決了氧化物電解質的制備工藝難題,極大推動了鵬輝能源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采用此工藝的固態電池,整體成本相較常規鋰電成本預計僅高出15%左右。未來3~5年,隨著工藝不斷優化及材料進一步降本,有望達到與常規鋰電相同成本。
鵬輝能源自研的第一代固態電池,完全采用無機固態電解質替代隔膜與電解液,消除了有機電解液的安全隱患,為下一代高性能固態電池開發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圖片來源:鵬輝能源公眾號
鵬輝能源稱,得益于自研復合固態電解質、高導熱添加劑、自動安全機制三重安全防線,鵬輝能源第一代固態電池可以通過最嚴苛的針刺試驗,在受到針刺時,能迅速導出并抑制內部能量釋放,有效確保固態電池各組件在極端條件下依然保持完整性,不冒煙、不起火、不爆炸,從源頭避免危險發生。在-20℃~85℃溫度環境,均可穩定充放電循環,實現了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適用于極寒到酷暑各種復雜氣候。
視頻來源:鵬輝能源公眾號
鵬輝能源第一代固態電池在確保本質安全基礎上,循環壽命600次,能量密度280Wh/kg。2025年,在材料端搭配使用更高比例硅基負極,能量密度將達300Wh/kg以上。公司預計2025年啟動中試研發并小規模生產,2026年將正式建立產線并批量生產。對于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鵬輝能源在技術工藝及配套設備方面,正在推進相關切實工作。
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大跌95%
股價因“固態電池”一度大漲
據每經網,8月27日晚間,鵬輝能源(SZ300438)發布了2024年半年報,該企業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73億元,同比下降13.75%(對比2023年同期調整后數據,下同);歸母凈利潤4167.90萬元,同比下降83.41%;扣非后凈利潤約為1165.39萬元,同比下降 95.05%。
鵬輝能源主要業務是鋰離子電池、一次電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該企業鋰離子電池收入約為34.96億元,同比減少了24.51%,同時該業務的毛利率為12.32%,比上年同期減少5.12個百分點。
此外,鵬輝能源還計提了較大額的資產減值準備。據其同步披露的半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及核銷資產的公告,本期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15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975.34萬元,此外還計提了合同資產預期信用損失966.95萬元等。合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1.45億元,對報告期內利潤總額產生對應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從鵬輝能源2024年半年報數據看,該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在擴大。根據2024年半年報,截至報告期末,鵬輝能源應收賬款賬面余額達到26.54億元(其中賬齡在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約為22.17億元),計提壞賬準備后賬面價值24.68億元,賬面價值占總資產比例達到15.53%。
記者查詢鵬輝能源2023年半年報發現,截至去年6月底,其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21.56億元(賬齡1年以內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19.09億元),計提壞賬準備后的賬面價值為18.93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12.72%。
8月21日,鵬輝能源“全固態電池重大突破”“實物首秀”消息一出,引發市場討論,公司股票近期也連續大漲。不過,在連續收獲兩個“20cm漲停”后,鵬輝能源發布股票異動公告,其中表示:“本次為公司固態電池等產品技術的發布,涉及材料、工藝及產品安全性等技術和性能的研發進展,以及基于此為實現產品量產和產業化所做的切實工作,但按公司計劃預計一年內不會大批量生產,對本年度公司業績沒大的影響。”
編輯|||王月龍 杜波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鵬輝能源公眾號、公開信息、每經網(記者 吳澤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