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1 23:04:03
每經評論員 余蕊均
新晉高校第一大省河南仍在為“大學”發愁。日前,一則“黃河大學(籌)項目一期工程已審批備案”的消息,引發外界對其復建黃河大學的高度關注。但很快,被推上輿論風口的河南又將該項目“下架”,表示“暫不實施”,讓“黃河大學花落誰家”再生懸念、猜想重重。
作為中外合辦的第一所現代化大學,“黃河大學”曾在鄭州短暫辦學六年,其間實行了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學分制、全英語教學、招生直接研究生起步等諸多新舉措,因辦學理念先進,在當時引起不小轟動。
盡管“黃河大學”早在1991年就已整體并入鄭州大學,但因為這份歷史羈絆,河南近年“瘋狂建大學”卻從不曾將其遺忘,“復建”想法由來已久。這也是為什么山東提出探索籌建黃河大學時,會被部分網友抗議,認為山東應該建“黃河下游大學”,或者“泰山大學”。
同為沿黃經濟大省,河南、山東均有意“黃河大學”,不僅是看重“黃河”響亮的名號,更因其代表的未來競爭力——以創新為基因和屬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肩負基礎前沿科學重任,有望在某些領域快速沖擊世界一流。
不過,高起點也意味著新型研究型大學將比傳統大學“更燒錢”,僅靠政府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對河南和山東來說,如何建立起財政長期穩定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學校自身主動造血的多元經費投入機制,為其提供穩定充足的資金,顯然是建校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
事實上,無論河南還是山東,眼下都不缺大學,但都缺好大學。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名單,河南、山東各有174所、161所高校,分列全國第一、第四,但從結構看,河南??圃盒U急冉种瑑H有2所“雙一流”,山東雖有71所本科院校,“雙一流”也只有3所。
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橫空出世”的“山河大學”,一個由網友虛構的面向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定向招生的綜合性大學。彼時,教育部曾回應稱,將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
而按照網友的設想,“山河大學”由四省300余萬名考生每人出資1000元,總共30多億元籌建,大有“涓涓細流匯成海”之意。
實踐中,東部地區先行探索建設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無不需要巨額資金支持。作為國內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最初到賬資金僅15億元,而據測算,西湖教育基金會需要一個200億元到250億元的永續資金池,才能確保學校實現長期穩定發展。
其后,寧波籍企業家、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名下基金會捐贈300億元,與寧波市政府共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發起設立福耀科技大學(暫名),由河仁慈善基金會首期捐資100億元。
魯豫兩省當前不僅要解決“有學上”的問題,更要滿足“上好學”的需求,進一步加碼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加快形成與經濟大省競爭力相匹配的科創實力。換句話說,誰能更快暢通籌建機制,誰就能搶得先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