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6 12:06:46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趙云
7月26日上午,國債期貨開盤集體上漲,30年期主力合約漲0.44%,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超長期限國債ETF延續漲勢,多只30年期國債ETF價格創歷史新高。
昨日盤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快速升值,引發市場關注和提前反應,有觀點認為后續寬松政策值得期待。
目前權益資產的配置價值正在凸顯。但就二季度情況來看,依然有資金從權益資產撤出而選擇在固收端抱團的現象發生。
7月26日早盤,30年期國債期貨顯示出凌厲走勢,跳空高開創歷史新高,漲幅接近0.46%后有所回落,截至午間收盤,漲幅為0.42%,110.45元的價格繼續維持歷史高位。
來源:Wind
不僅是30年期國債期貨,早盤長債類ETF也保持強勁勢頭,開盤博時上證30年期國債ETF漲0.31%報103.145元,創歷史新高;鵬揚中債-30年期國債ETF漲0.28%。
此前市場對于債市過熱的探討不絕于耳,但今日的上攻再一次引爆資金的做多熱情。
到底發生了什么?從業內分析來看,這與昨夜人民幣匯率的提升不無關系,而且基于現階段的國內貨幣政策,對未來寬松政策的預期使得債市的抱團進一步得到強化。
可見,早盤出現的債市活躍并非沒有先兆,而是已有資金入市搶籌。據浙商證券的研報分析指出,昨天A股收盤后,美元兌人民幣在岸匯率出現快速下跌,最低點一度觸及7.2080,人民幣升值幅度接近400bp。
記者查閱數據發現,這樣的匯率變化此前并不多見,而最低點的7.20附近也是今年2月份的集中穩定區域,此后便出現了震蕩性走勢。彼時也是A股啟動普漲行情的關鍵時期。
對于此次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的意義,前述浙商證券研報分析指出,(行情)已經疊加美元自身擾動、日元升值引領、央行適度調控三重力量加持,往后看,人民幣匯率或已度過貶值壓力最大的時期,貨幣政策發力可期。
需指出的是,寬松的貨幣環境對經濟恢復有一定作用,但無視匯率的下降一再進行降息,也會無形加大本幣的匯率風險。因此,只有當流出匯率空間之后在考慮寬松貨幣政策更有安全邊際,這也是在機構看來,人民幣匯率升值利好貨幣政策調控的原因。
然而,對于債市持續吸引資金,業內并非完全按照價值投資的邏輯去解讀。有觀點認為,目前債市活躍的本質原因是資金需要避險。一部分紅利資產的股票也被資金抱團,但顯然債市的抱團更加明顯。
本質上,投資紅利股跟投資債券的邏輯是相似的,都是基于分紅、派息的確定性來進行,甚至是一種被動的投資策略。但就目前的股債性價比來看,非紅利資產的股票同樣具有投資價值,但囿于市場走勢偏弱、恐慌情緒蔓延和賺錢效應遲遲不來等因素,增量資金的信心明顯不足。
這一點從二季度的公募基金權益產品和固收類產品的規模變化也能看得出來,整個主動權益類基金內部呈現普遍凈贖回的態勢,而債市卻是紛紛涌入新增資金,即便是部分標的的到期收益率明顯下降,資金的抱團依然明顯。
據天相投顧數據,2024年二季度,主動權益基金的規模持續下滑至3.49萬億元。其中,偏股混合基金在產品數量和產品規模上占據主導地位,其產品數量為2474只,產品規模從2021年四季報的3.46萬億元回落至二季末的2.07萬億元,占當期主動權益基金總規模的59.45%。
反觀主動偏債管理型基金,在一季度規模大增基礎上繼續增長。二季度主動偏債類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相比上一季度有所上升,純債與“固收+”基金合計規模達到9.7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純債基金與“固收+”類基金管理規模均有所上升。
從投資債券的角度來看,機構預期貨幣政策仍有寬松空間,整體長端利率仍處在下行通道,因此在資產荒背景下機構更偏向通過拉升久期博取階段性行情收益。但不可否認的是,權益資產在當下依然好過債券,而市場信心依然是制約后者發力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