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4-07-25 09:41:51
2023年7月25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宣漢縣成功入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居第90名,位列四川省7個上榜縣(市)第4位。成為川東北地區唯一入圍縣,宣漢縣完成了從“國貧縣”到“百強縣”的華麗蝶變,一躍千年一舉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普光氣田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百強縣’是干出來的!”“百強宣漢,幸福滿滿”……這振奮人心的消息在廣袤的宣漢大地不脛而走,瞬間刷爆了朋友圈。
自2021年宣漢縣正式被省委省政府納入全國百強縣培育縣以來,宣漢始終把爭創“百強縣”作為縣域發展第一任務,舉全縣之力、匯全民之智,奮勇拼搏、爭先競位。
兩年來,宣漢縣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榮譽:百億級項目攜手共闖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那片“藍海”、漸勢成網的公鐵重點交通項目在大山深處鋪就大道坦途……先后榮獲“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中國西部百強縣”,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中國旅游百強縣”,2022年全縣GDP突破600億元大關,終于實現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的夢想。
農業豐收 百強基石穩固如磐
“我們積極推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稻田里種水稻,水溝里養著魚兒,還在水田里錯峰發展鴨兒,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年收入突破20萬元。”宣漢縣胡家鎮鴨池村黨委書記馮涌樂呵呵地說,通過“稻漁+”綜合種養,讓一田兩收甚至三收,在保證土壤生態平衡的情況下,使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產值更大化。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傳統糧油生產大縣、生豬調出大縣,近兩年來,宣漢始終堅持“農業興縣”戰略,積極探索盆周山區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著力打造“128”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新模式,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創新推廣“生產環節土地托管”和“盆周山區農機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牛果藥茶菌”五大特色產業,成功創建“蜀宣花牛+優質牧草”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建設五大“鄉村振興示范區”,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建成“美麗宣漢·宜居鄉村”200個,落地“一村一項目·黨建引振興”項目487個,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2800萬元、較2020年增長了近4倍。
宣漢糧食豐收
2022年糧食總產量59.1萬噸,生豬出欄80.9萬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04.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8%以上。宣漢肉牛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為四川省五星級園區,宣漢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縣”。
工業騰飛 百強支柱高聳入云
“轟隆—”循聲來到宣漢縣普光經濟開發區鋰鉀綜合開發產業園,只見贛鋒鋰業10萬噸退役電池回收綜合利用項目生產車間正在試生產。該項目正式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利潤10億元、年創稅2.4億元。
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宣漢爭創全國百強縣的底氣所在。近兩年來,宣漢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機遇,主動扛起“建設萬達開天然氣鋰鉀綜合利用集聚區”主戰場使命,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大力發展天然氣硫磺、鋰鉀綜合利用、微玻纖、金屬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
同時,堅持“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思路,高標準打造普光經濟開發區,布局普光能源化工、柳池金屬新材料、南壩天然氣三個功能園區,兩年投入22億元,建成標準廠房21萬平方米、實施場平4000余畝,成功認定為第二批省級化工園區。
浙江正凱先進智造產業園
浙江正凱、江西贛鋒、廣東美聯、四川金海馬4個百億級項目加快推進,普光經開區累計入駐企業115家、投產93家,全縣2022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正原微玻纖成功創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1%。“四大支柱產業”產值突破350億元,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240.9億元、較2020年增長了近2倍,增速連續7年保持達州市第一,帶動全縣第二產業增加值兩年翻一番,達到306.4億元。
文旅璀璨 百強魅力星光熠熠
“巴山之月”“樹冠云廊”……走進宣漢縣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只見一個個森林旅游景觀從規劃圖紙上,變成景區內的一處處旅游實體。
月亮坪景區不僅有浪漫游歷的覓月森林、繁花疏影山川秀麗的宜居森林、運動探奇的歡樂森林、研學教育的科普森林、健康頤養的康養森林“五大”組團,還將是集融入愛情主題、養生康樂、林間運動和探險娛樂,研學游為一體的綜合森林樂園,成為宣漢縣踐行“文旅靚縣”戰略的重要載體,川渝地區重要的頤養宜居逸游的康養好去處。
月亮坪鄉村振興示范區
近年來,宣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文旅靚縣”戰略,堅持“各具風情、功能互補、差異發展”思路,根據片區生態資源稟賦,打造巴山大峽谷、洋烈水鄉等多個生態觀光景區。充分利用月亮坪2萬余畝原始森林、每立方厘米1-3萬個負氧離子的資源優勢,規劃打造月亮坪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區。持續開展“大發掘、大考古、大利用”,建成開放全國首個巴文化主題博物館——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吸引全國各地游客來宣旅游。
目前全縣創建中國森林體驗基地等國家級生態品牌4處,建成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6個,巴山大峽谷創國家5A級景區有序推進,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開門迎客,2022年全縣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0億元,帶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11.2億元,宣漢連續3年躋身“中國旅游百強縣”,先后榮獲“天府旅游名縣”“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真正成為“天府旅游名縣”排頭兵。
開放翻涌 百強動能奔涌不息
“縣委、縣政府高起點規劃,重新打造一個明月新城,那是我們社區老百姓幾輩人的夙愿!”宣漢縣蒲江街道辦明月社區總支部書記龍偉說,該縣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明月新城,打造集科研、金融、電商及企業總部辦公為一體的城市中央商務區,引導核心技術研發、平臺運營等功能落地,不斷把開放的因子融入城市發展脈絡。
明月新城效果圖
開放發展促進共同繁榮,近兩年來,宣漢始終堅持“開放活縣”戰略,浙川合作優勢互補、城(口)宣(漢)萬(源)協同發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道坦途,西(安)達(州)渝(重慶)、成(都)南(充)達(州)萬(州)兩條高鐵過境宣漢,包茂、恩廣高速公路及規劃建設的S13城口—鄰水(城宣大鄰)高速公路、S18開州—松潘(通宣開)高速公路帶動宣漢,1234交通格局加速構建,宣漢逐步成為四川東出北上的橋頭堡。
“宣漢這幾年的城市建設太快了,城市越來越漂亮了,醫療條件越來越好,子女上學也方便……感謝黨和政府想我們百姓所想,解百姓所憂,把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讓我們無憂地生活在這依山傍水的公園城市里頭,好巴適!”宣漢縣居民何龍說。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營商環境方面,全力建設市場、政務、要素、誠信、政商五大環境,累計投入15億元助企紓困、減稅降費,宣漢被評為全國個體工商戶發展工作聯系點;
招商引資方面,堅持全員招商,組建10支招商小分隊、5大片區駐點工作組,招商引資工作連續兩年達州市第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6個、總投資2202.8億元、到位資金538.4億元;
項目融資方面,精準對接上級“十四五”規劃和投資政策,全力推介優質項目,與金融機構簽訂了55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兩年融資113.1億元、授信129.7億元,到位84.1億元,為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成功入圍全國“百強縣”不僅僅是“經濟數據”的變化,更是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
教育方面,累計投入資金19.5億元,實施教育項目85個,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宣漢中學連續兩屆入選“中國縣域百強中學”,縣職中本科上線人數連續5年居同類學校第一、入圍全國中職50強;
醫療方面,縣醫院成功晉升“三甲”醫院、連續7年躋身全國縣級醫院百強,縣域內就診率超過90%,實現了“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社會保障上,在落實就業、社會救助、殘疾保障等政策的同時,創新推出“銀發食堂、幼兒托管服務”,全面保障“一老一小”;
城建方面,按照“公園城市”設計理念,推進明月新城建設、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改造老舊小區7490戶,宣漢被評為全省首批鄉村水務試點縣、全省生態園林城市。推進“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縣內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2萬公里,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