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股票量化私募規模降至7800億元 持股市值跌超三成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5 22:50:40

          每經記者 李 娜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量化私募基金的“好日子”在2024年面臨轉折。

          中信證券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國內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資產規模約7800億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萬億元顯著下降,降幅超過35%。

          多家機構數據顯示,資產規模在“600億+”的量化私募,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徹底清零。

           視覺中國圖

          記者注意到,與上述情況相伴的是,量化私募基金降費、不收取業績報酬的消息不斷傳出。最近一起是,昔日百億私募星闊投資對旗下南山1號紅利低波100指增B類產品的管理費和業績報酬費,均給出了五折優惠。

          在采訪中,有券商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不必悲觀看待國內量化私募行業的市場前景。“量化的底層邏輯是指數投資,以后指數投資是方向,普通老百姓就買ETF,高凈值客戶會買量化,因為有超額。至于超額收益,我覺得會持續有,雖然會慢慢下降。從海外來看,最后量化的發展會成為市場重要的力量。我們其實還在早期,在發展過程中有些規范也是好事。”

          “600億+”區域全部清零

          自2019年起,沉寂許久的量化私募行業開始走上擴展之路,并于2021年首度實現管理規模破萬億元。2023年,量化私募基金依然過著“風景獨好”的日子。

          進入2024年,行業形勢出現了變化。中信證券日前發布研報指出,截至2024年6月,包含指數增強、量化選股、市場中性和DMA在內,測算國內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市場規模約7800億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萬億元顯著下降;持有股票市值7100億元,2023年末為1.08萬億元。

          不難看出,2024年上半年,國內股票量化私募行業無論是規模還是持有股票市值降幅都超過了三成。

          2024年一季度遭遇史無前例的大幅回撤,給予量化私募基金行業前所未有的沖擊,也拖累了各家量化私募的管理規模。

          據量化投資與機器學習公眾號數據,從2023年各季度國內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資產管理規模來看,每個季度管理規模在600億元以上的量化私募都有4家;而截至2024年3月31日,管理規模在600億元以上的量化私募僅剩下幻方量化1家,其余3家九坤投資、靈均投資、明汯投資管理規模均跌至500億~600億元梯隊。此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400億~500億元梯隊也從2023年四季度的2家(誠奇資產、穩博投資)減少至1家。

          值得一提的是,穩博投資的管理規模在2024年一季度快速下滑至200億~300億元。

          經過2024年二季度洗禮,截至6月30日,“600億+”梯隊已成“無人區”;400億~500億元梯隊也出現了空檔。幻方量化二季度規模降至500億~600億元,誠奇資產跌入300億~400億元梯隊,啟林投資則退出200億~300億元梯隊。

          此后,量化私募行業由原來的“四大天王”變為“五大天王”。根據衍復投資近期的小范圍路演表述,其現有規模上升至560億元。

          “即使是頭部量化私募基金公司,其發展的路徑也并不一樣,有的走資管路徑,有的走自營路徑。規模小的時候,資管路徑可能更好。今年這場‘黑天鵝’過后,一些以自營為主的量化私募,其管理規模更為抗跌,待后續市場走好,其規模也會大幅上漲,彈性會更好。”北京某量化私募基金資深人士這樣表示。

          市場調整是規模下滑主因

          最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多位量化私募人士交流時獲悉,2024年量化私募規模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市場持續調整而引發業績表現欠佳。

          “量化私募其實主要是股票多頭。影響最大的是市場調整、交易量萎縮、沒有增量資金。最終,能不能扭轉下滑局面,最關鍵的就是看市場和經濟基本面。”某大型量化私募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總體表現弱勢分化,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股票量化多頭產品遭遇極大挑戰。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有業績展示的1980只股票量化多頭產品,上半年收益均值為-7.99%,超額均值為-2.49%,其中804只產品實現正超額,占比40.61%。

          總體來看,2024年上半年指數增強產品受市場大小盤風格極度分化影響較大,對標大盤股的股票量化多頭產品在超額和收益端均有不錯表現;反觀小盤股,雖然超額端表現出色,但受指數端拖累較大。

          數據顯示,有業績展示的110只滬深300指增產品上半年超額均值為-0.38%,其中正超額產品占比61.82%,憑借指數端加成實現0.57%的正收益。反觀中證1000指增產品,雖然上半年有業績展示的297只產品實現5.18%的平均超額,其中正超額產品占比72.39%,受指數端拖累,以-12.52%的收益均值在股票量化多頭產品中墊底。同樣受到指數端拖累的還有中證500指增產品。上半年其他指增和量化選股產品超額表現較弱,好在指數端發揮較好,使得整體收益并未進一步下跌。

          從業績表現來看,2019~2021年是量化私募的高光時刻,幾乎所有量化私募策略取得了兩位數收益,其中中證500指增收益表現搶眼,分別達到43.45%、36.39%、26%的收益。

          2022年以來,盡管仍然能獲得超額收益,但量化私募整體收益表現逐漸歸于平淡,2024年以來更是陷入低谷。據中信證券研報統計,截至2024年6月21日,絕大部分主流量化私募策略年內收益為負值。其中,量化CTA策略收益最高,僅為0.25%;中證1000指增策略收益最低,為-12.56%。

          對于2024年上半年量化私募遭遇的挑戰,在某金工首席看來,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年初量化私募超額的那輪大幅回撤,對市場造成了較大影響;其次是現在大部分量化策略是指數增強和量化多頭,市場調整,量化私募規模自然也會下跌,這與主動基金比較類似。

          事實上,從量化私募各主流策略近年來的收益表現看,量化私募的收益和當年市場大勢的表現相比,具有較高的相關性。2018年市場下行,多數股票量化策略當年也出現虧損;2019~2021年A股震蕩上行,市場熱點紛呈,各量化主流策略的同期表現也同樣不俗;2022~2023年,市場持續調整,量化私募雖然跑出超額收益,但整體表現遠低于過去幾年。2024年以來,量化私募收益的整體表現與A股大勢呈現較強關聯性。

          今年以來對量化加強監管

          另外,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2024年對量化加強監管也是行業規模出現收縮的原因之一。

          2024年以來,多項關于量化交易的規范措施先后出臺。

          4月3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以下簡稱《運作指引》)。

          有分析認為,《運作指引》預計在短期對部分量化策略形成挑戰;長期來看,有助于規范私募行業整體發展。

          5月15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這也是國內首部關于量化交易的法規。

          6月7日,“滬深京”交易所同日發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其中對程序化交易報告管理、交易行為、信息系統、高頻交易等作出了更細化的規定。

          7月10日盤后,證監會發布消息稱,批準中證金融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的申請,自7月11日起實施。存量轉融券合約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結。轉融券業務暫停對容量不大的另類策略、股票多空策略影響較大。

          某券商研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量化工具都被嚴監管了,私募信披被約束,各方面措施都在束縛量化的手腳,其規模自然會有所壓縮。”

          DMA策略可謂是受政策影響最大的量化策略之一。據中信證券統計,截至2024年6月,除滬深300指增外,其他主流股票量化策略規模均有壓縮。其中,受微盤股下跌行情、杠桿融資約束收緊等影響,DMA業務壓降明顯,資產規模從超過3500億元大幅跌至約1100億元,持有股票市值從2900億元跌至約900億元。

          一些主攻DMA策略的量化私募也受到較大影響。據統計,穩博投資的管理規模從2023年四季度的400億~500億元快速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200億~300億元。而在2023年,穩博投資的管理規模曾一度出現快速增長。

          量化私募產品募集降溫

          多家量化私募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24年感覺最為明顯的就是量化私募產品募集降溫,缺乏增量資金,與以往量化私募基金在家坐等資金自動上門、不得不限購的現象形成極大反差。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業內有觀點稱,在經歷年初的大幅回撤后,目前量化私募募資情況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基本處于停滯。

          上海某量化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春節前后那波下跌過后,投資者也沒啥信心,市場增量資金基本上也就沒有了。最大的感覺就是券商現在對代銷的私募審核得特別嚴。”

          “募資是‘冰點’。今年能夠逆勢增長的是極個別,每一個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某中型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坦言。

          一位券商財富管理條線人士表示:“其實量化不是最近難銷,基本上在前面行情大跌的時候就很難銷了。我們基本還是圍繞且跟隨一些好的量化私募,目前不會進行大量的代銷。一些好的量化私募,還是有客戶會買。”

          深圳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年初業績回調后,我們對代銷的量化私募產品進行了全面學習和研究,包括他們的策略、業績穩定性等。代銷的量化私募產品管理得更加嚴格了。”

          然而,在某熟悉量化私募的頭部券商投顧看來,盡管2024年量化私募的業績總體乏善可陳,但是內部也存在一定分化。“量化私募是比較寬泛的,從因子構成上,可分為基本面因子和量價因子。基本面為主的量化今年表現還可以,因為基本面選出來的以滬深300為主,今年紅利、藍籌不跌反漲。去年業績好的量化管理人,都是量價為主的,今年就不行了。量價因子更容易選擇小盤股,因為小盤股波動大,今年小微盤市場表現差,而且沒有好的對沖工具,所以業績差。”

          不過,上述投顧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該說今年所有私募都很難賣。即便是基本面因子為主的量化機構,大概也只有一兩家比較出彩。因為過去兩年做基本面的都打不過量價,所以市場份額就小。今年投資人風險偏好特別低,所以大家都募集不到錢。”

          選擇降費來吸引投資者

          按照當前行業管理,私募管理人的收費模式以“2~20”為主,也就是私募管理人收取基金規模2%左右的管理費和投資收益部分的20%作為業績報酬。

          小型量化私募為了快速打開知名度,會選擇降費吸引資金。2024年以來,越來越多量化私募開始選擇降費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最近一則案例是,昔日百億私募星闊投資對旗下星闊南山1號紅利低波100指增B類產品的管理費和業績報酬費,均給出了五折優惠。調整后,管理費降至0.5%,業績報酬降至10%。

          4月,百億私募思勰投資旗下的一只小市值量化精選產品采取“1.8%管理費+0業績報酬”,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除了思勰投資,2023年磐松資產旗下指數增強策略產品免收業績報酬的消息,也一度成為業內的熱點話題。

          據了解,目前不僅是量化私募,主觀多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在陸續降低費用。

          關于降費的初衷,星闊投資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紅利低波100指數具有每年回撤相對較低、幾乎每年都能獲得正收益的特點,能幫助投資人穩健地穿越牛熊的市場行情。此次降費舉措是針對自己的產品線和策略特點,有針對性的市場推廣,不代表市場或其他任何同行。

          事實上,在部分投資人看來,行業紅利期過去后,在募集困難的當下,選擇降費也能理解。

          前述北京某量化私募基金資深人士指出,在投資者和管理人能夠達成一致的前提下,費用水平、結構的多元化探索是行業發展的一種豐富性體現。基于市場現狀,以降費作階段性調整,一定程度上可以回應投資者需求,對管理人的選擇和評估,最終還是要回到長期超額能力的評估上。合理的費率水平也有利于管理人迭代技術、提升管理運營水平、夯實風控設施和人才培養,從而形成可持續獲取超額的良性循環。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2024年,量化私募邁入了實質性成熟發展期。一方面,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擁有較為完善策略布局、前瞻技術實力、穩定人才體系的管理人,可以更好地發揮優勢。另一方面,隨著行業規范化,投資人端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不管是從市場需求還是從投資機會的角度來看,優質的量化私募仍然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某頭部券商分支機構負責人認為,從配置的角度看,量化也是個不可或缺的工具。不過,預計未來國內量化行業最終會和國外一樣,超額收益逐漸回歸到正常水平。

          短期而言,量化私募行業可能依然面臨一些壓力。上述投顧人士坦言,預計未來量化私募進入收縮期。“首先,業績越來越難做。另外,監管限制了量化的募集,一是不讓銀行代銷,二是約束了非代銷機構對私募產品的信息披露。”

          封面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量化 私募 股市 市值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 | 日韩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精品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