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8 22:19:59
每經評論員 楊卉
7月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落幕。今年的展會熱鬧非凡,各類大模型悉數登場。令人意外的是,大眾印象中搞通訊的三大運營商在產品和落地情況上脫穎而出。有觀察者稱,有“國家隊”背景的三大運營商才是人工智能領域真正的產業大玩家。看似是外行入局,實際上,運營商做大模型的優勢是碾壓式的:有人,有錢。
從三大運營商目前搭建的架構來看,其邏輯不是要成為頭部或“網紅”大模型公司,而是在推出參數、等級有一定競爭力的AI產品的同時,做AI基礎設施的搭建者,與行業客戶合作推動AI應用落地,提供“AI+”新設施。例如升級數據中心為智算中心、加速算力基礎設施向通智超量一體化演進等。畢竟,比起單靠大模型變現,底層架構的需求規模和變現速度顯然要更大、更快。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三大運營商正處在業務轉型和價值重塑的關鍵階段。一方面,以聯網通信為基礎的傳統業務趨于飽和,用戶增速明顯趨緩;以算網數智為代表的新興業務雖然增速較快,但占整體營收的比重仍然較低。另一方面,業內一直認為資本市場對電信運營商的估值偏低,要重塑價值,就需要在傳統通信業務之外講出新故事,AI就是十分“趁手”的載體。
理想狀態下,運營商完全可以立足通信網絡的資源優勢,發揮算力網絡的比較優勢,摘掉電信運營商標簽,發展業務“第二曲線”的同時實現網絡技術創新,例如三家運營商都在強調的“AI+5G”。
大模型上,做底座和強調應用是大家的一致選擇,中國移動有九天人工智能基座,中國電信做了基礎模型+行業模型+應用模型布局,中國聯通有元景MaaS(模型即服務)平臺。在未來的AI布局上,中國移動還要搞“AI+未來產業”,涉及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新業態。中國電信的大模型產業鏈從參數到落地應用已有一定優勢,會繼續打造更多的行業大模型和一系列AI+終端,開拓產業客戶。中國聯通方面,除了AI產品,還看重通過算網創新、數智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意在打造下一代互聯網,即聯接智能算力的互聯網。
在筆者看來,在4G路口,三大運營商的不同選擇推動了當前行業格局的形成。此后的通信技術迭代里,5G“殺手級”應用未至,6G投放強度待定,短期內很難靠通信產業來改變各自的基本盤。但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一段時間里,電信運營商雖然很難重新“洗牌”,卻也站上了新的賽道。若AI能力逐漸拉開差距,起碼在轉型和估值上有望“先行一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