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4 21:18:26
◎對于物美系重返資本市場決心的背后,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并不復雜,主要還是急需更多資金做大業務規模、做大供應鏈、做大品牌。”供應鏈公司是零售商超的上游,下游日子不好過,上游自然會直接受到影響。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重返資本市場一路坎坷,物美系掌門人張文中依然在路上。
近日,麥德龍供應鏈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麥德龍供應鏈是從物美科技分拆重組而來,專注于提供食品快消供應鏈解決方案。
時間回到2019年,物美集團以19億歐元(當時約合149億元人民幣)收購麥德龍中國,堪比當時兩個家樂福中國的體量。次年4月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80%股權正式交割完成。2021年,物美將旗下物美超市的零售業務和麥德龍中國打包為物美科技遞表港交所,由于聆訊期未通過而失敗,IPO計劃被暫時擱置。
此次麥德龍中國將零售與供應鏈業務進行拆分,并于6月12日更名為“麥德龍供應鏈”。前不久,同屬物美系的多點數智也選擇三度沖擊港股。無論是“以供應鏈之名”,還是圓數智零售的夢,張文中都有一份不甘心。他在202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我們必須警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2023年4月,張文中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開啟首秀,線下大賣場在直播間里想找一份熱鬧;困頓之中,永輝超市等來胖東來的“爆改”;而在回應大潤發“閉店潮”時,高鑫零售前CEO林小海坦言,“過去幾年是大賣場的陣痛轉型期”。這片落日余暉里,還有很多不甘心。
招股書顯示,麥德龍供應鏈服務的對象和方向主要包括三塊,分別是:對于企業及機構客戶提供福利禮品解決方案、食品服務及配送解決方案;對于零售商,提供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以及商品批發。
收入占比最高的是“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這一項服務也包括向零售商的產品銷售及供應鏈服務。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其收入分別為166.34億元、164.14億元、149.32億元,占營收比分別為59.8%、60.6%、60.1%。
對于2022年至2023年這項收入下滑9%,麥德龍供應鏈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其對物美集團的產品銷售減少,一方面物美集團門店數量減少約15.0%;另一方面,戰略性地采納會員機制,暫時影響尚未成為會員的消費者的購買等。
而這項主營收入的減少,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體收入。2021年—2023年,麥德龍供應鏈收入分別為278.20億元、271.02億元、248.58億元,三年年復合增長率為-5.47%。收入逐年下滑,利潤表現也相對不穩。凈利潤分別為3.32億元、-4.71億元、2.53億元,三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2.76%。
與多點數智相同,麥德龍供應鏈也有依賴物美系的問題。2021年—2023年,其來自物美集團的收入分別為170.97億元、168.87億元、154.05億元,分別占其總收入的61.5%、62.3%及62.0%。
實際業務層面,在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這一主營項上,截至2023年12月31日,麥德龍供應鏈向物美集團的100家麥德龍門店以及366家物美超市門店及304家物美便利店提供這項服務。
IPO前投資麥德龍供應鏈的明星機構包括騰訊、聯想、光大控股、安邦集團等。主要股東方面,張文中透過中間實體合共擁有麥德龍供應鏈已發行股本約73.31%。
線上零售以各色形式加速滲透,讓本身就所剩無幾的增量變得更加窘迫。從貨架電商到直播電商,從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再到即時零售,線上的玩家們總能拿出新形式、新渠道吸引目光,這讓本身日子就不好過的大賣場玩家,日子更加難過。
永輝超市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永輝超市營收為786.4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71%;歸母凈利潤為-13.29億元。對于虧損原因,永輝超市表示系主動關閉虧損門店及環境影響所致。
記者注意到,永輝超市連續3年累計虧損超過80億元。2022年,永輝超市營收900.91億元,同比下降1.07%;歸母凈利潤-27.63億元。2021年其營收為910.62億元,同比下降2.29%;歸母凈利潤-39.44億元,同比下降319.78%。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處境同樣艱難。最新業績顯示,高鑫零售2024財年收入為725.67億元,較2023年的836.62億元下降13.3%。年內虧損16.68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238.5%。
轉型的陣痛期,昔日大賣場巨頭們都在謀求新出路。電商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傳統零售賣場已經不具備吸引力,但前端食品、餐飲的品牌化,其實正在倒逼后端供應鏈的標準化。
“海底撈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樣的供應鏈公司也在一級市場拿到過不少錢。此番物美將零售和供應鏈業務進行剝離,供應鏈公司單獨上市,主要還是因為,零售賽道內本身可講的空間越來越少。”
對于物美系重返資本市場決心的背后,李成東認為,“并不復雜,主要還是急需更多資金做大業務規模、做大供應鏈、做大品牌。”供應鏈公司是零售商超的上游,下游日子不好過,上游自然會直接受到影響。
據招股書,2021年末至2023年末,麥德龍供應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25.8億元、18.6億元及5.3億元;負債方面,公司流動負債凈額分別為6.8億元、19.0億元、43.7億元,截至2024年4月30日,其流動負債凈額增至82.3億元。
不難看出,當下現金已遠無法覆蓋流動負債,麥德龍供應鏈現金流動性壓力不小,上市募資迫在眉睫。
麥德龍供應鏈在招股書中表示,本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加強供應鏈能力;開發新和差異化的商品;維持并擴大客群;加強數字化;抓緊潛在投資或收購機會以增強供應鏈網絡、補充業務;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對今年消費零售品牌上市的整體情況,李成東告訴記者,從資本市場環境方面看,一方面是企業符不符合上市條件,是否合規、有無股權的問題、內部有無紛爭等;另一方面是上市時機的問題。“環境不好,消費、零售市場的增勢本身也大不如前,上市之路坎坷的也不止物美一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收入計,中國食品快消供應鏈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70366億元增至2023年的9900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1%,預計在2023年至2028年間將以7.4%的復合年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28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41497億元。
該市場也相對分散。按2023年的收入計,前五大食品快消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的市場份額為0.8%。同年,麥德龍供應鏈市占率為0.2%。
拋開現實的困難,從目前物美系排隊IPO的兩家公司看,數智零售、供應鏈服務和品牌,都是張文中未實現的夢,他挑選的,也的確是當下零售市場最火熱、最具前景的方向。但前路漫漫,老將要應對的,將是更多的未知和挑戰。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