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30 14:33:04
◎經統計,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共有579家,品牌價值的總和為69386.16億元。不論是上榜企業數量,還是品牌價值總量,都集中在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個城市的合計占比均超八成。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董興生
據悉,由每日經濟新聞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出品的《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即將出版,其中,將發布品牌價值靠前的3000家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及行業榜、區域榜。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據此發布“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城市榜”,本期集中解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上市公司的品牌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南方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
經統計,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共有579家,品牌價值的總和為69386.16億元。不論是上榜企業數量,還是品牌價值總量,都集中在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個城市的合計占比均超八成。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陳明教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品牌價值的城市分布格局,充分展示了深圳、香港和廣州不僅在生產規模上具備強大實力,更在品牌溢價能力上表現卓越。
在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TOP3000上,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共有579家,品牌價值的總和為69386.16億元。
從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來看,深圳市蟬聯第一,總量高達41443.34億元,遙遙領先;第二名香港特別行政區也超過萬億元,但較上一年下降了3.72%。兩座城市的上榜企業品牌價值合計高達53906.86億元,占城市群品牌價值總和的77.69%,該比例較上一年增加1.77個百分點,表明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的品牌價值增長向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集中。
同時,廣州市位居第三名,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突破6000億元,而佛山市則下降了14.84%,不足5000億元。中山市、惠州市、東莞市、肇慶市和江門市的上榜企業合計品牌價值均不足千億元。
數據來源: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TOP3000
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座城市。其中,深圳上榜企業數量達到244家,較上一年增加21家,處在第一梯隊;香港上榜企業數量較上一年減少14家,共計124家;廣州則增加4家,達到105家,后兩者均處在第二梯隊,且差距正在縮小。從第四名佛山市開始,各城市的上榜企業數量均不足30家,與前三名產生了顯著差距。
數據來源: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TOP3000
由此可見,不論是上榜企業數量,還是品牌價值總量,其分布都集中在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個城市的上榜企業數量占比達81.69%,品牌價值合計占比達86.48%。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經濟總量,這三座城市在上榜企業品牌價值方面的領先優勢更為顯著,形成了顯著的區域品牌價值高地。
針對這一現象,陳明表示:“一個地區經濟體量的傳統衡量標準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它可以依據生產法計算,主要反映地區企業和單位在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價值,強調量的積累。然而,品牌價值則代表著企業和單位勞動成果在市場中的額外附加值,這是基于顧客心理資產的貨幣化體現,即產品的溢價能力,它更側重于質的提升。”
陳明進一步分析,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品牌價值的城市分布格局,充分展示了深圳、香港和廣州不僅在生產規模上具備強大實力,更在品牌溢價能力上表現卓越。相較之下,其他城市的生產模式則略顯粗放,主要停留在量的競爭層面,缺乏品牌對消費者情感和社會價值的深度挖掘。“為此,這些城市亟需引入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理念,在提升產品基本價值的同時,加強品牌建設,以品質、情感和美學價值為核心,推動產業升級,邁向更高層次的市場競爭。”
從行業來看,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榜企業所處行業中,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較高,但兩者也產生了一定的分化趨勢——前者較上一年增長了7.19%,后者較上一年下降了15.79%;家電和金融行業位居第三名和第四名,品牌價值均超過6500億元;汽車行業較上一年增長28.23%,品牌價值達到3749.01億元。其余行業的品牌價值總量均未超過3000億元,其中還有24個行業低于1000億元。
數據來源: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TOP3000
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共有579家企業上榜,較上一年增加10家。其中,電子行業上榜企業數量最多,共有85家企業上榜,房地產和裝備行業緊隨其后,數量分別為66家和63家。從變化情況來看,運輸、金融、公用、建筑、休閑、媒體均下降2家,電子、零售和教育行業增加較多,分別增加了6家、5家和4家。
數據來源:2024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總榜TOP3000
在快速增長的行業領域中,深圳都以其卓越的引領力脫穎而出。例如,6家零售行業新上榜企業都來自深圳;在10家電子行業新上榜企業中,深圳獨占了6家。
“深圳在品牌培育方面的顯著成就,首先得益于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推動。”陳明透露,深圳工業總會早在2003年就集結了25家政府機構、69個行業協會、3個研究機構、12個專業機構以及兩大傳媒集團,共同啟動了“深圳知名品牌”的培育評價工作。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品牌建設的積極性,更通過評價推動了品牌建設的質量提升。
陳明進一步解釋,深圳以創新和品牌建設為核心驅動力,聚焦于產業鏈的高端環節,有效提升了整個地區企業的競爭力水平。這種策略不僅營造了全社會對品牌重視的營商氛圍,而且由于其毗鄰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深圳很早便受到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的深刻影響。在承接國際品牌代工的過程中,深圳企業不僅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更學習了市場運作的精髓。因此,眾多深圳企業從一開始就瞄準了世界級品牌的目標,努力提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在品牌勢能上遠遠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5901787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