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0 07:53:52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丨 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丨
NO.1 英偉達官宣新一代GPU
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發表GTC 2024的主題演講《見證AI的變革時刻》。在演講中,黃仁勛公布了搭載B200芯片的GB200 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系統,以及英偉達在AI軟件(NIM微服務)、Omiverse云、具身智能方面的最新進展。黃仁勛同時宣布了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公司與Blackwell平臺進行合作。
點評:券商研報認為,AI芯片加速升級帶動光模塊、交換機等底層網絡硬件迭代提速,速率升級同時伴隨功耗成本增加等問題,硅光、LPO、CPO、薄膜鈮酸鋰等新技術方案有望加快導入。國內光模塊廠商全球份額過半,市場競爭力較強,光通信產業鏈料逐步向國內轉移,液冷產業鏈參與者不斷增加,算力上下游協同增強。
NO.2 英偉達發布人形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
當地時間3月18日,英偉達在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2024大會上發布了人形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Project GR00T,以及一款基于NVIDIA Thor系統級芯片(SoC)的新型人形機器人計算機Jetson Thor;還對其機器人平臺 NVIDIA Isaac™進行了升級,包括生成式AI基礎模型和仿真工具,以及AI工作流基礎設施等。
點評:英偉達相關負責人在3月18日的媒體吹風會上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指出,目前關于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焦點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以應對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隨著時間推移,預期在服務行業中將會出現更多的應用場景。
NO.3 聯想聯手英偉達推出多款AI服務器
3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聯想集團處獲悉,此次GTC大會期間,聯想集團推出了一款采用聯想海王星液冷技術的5U系統——全新聯想ThinkSystem SR780a V3,其電源使用效率(PUE)達1.1。通過使用CPU和GPU的直接水冷以及NVIDIA NVSwitch技術,系統可以在不達到任何熱限制的情況下維持最大性能。
點評:公開信息顯示,直接水冷解決方案是通過循環利用溫水來冷卻數據中心系統實現功耗降低,相比傳統風冷系統效率更高。根據Uptime Institute2021年全球數據中心年度調查,作為用于確定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行業指標,PUE和功耗是最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方法之一。由于液冷提供了比空氣更節能的替代方案,系統可在消耗更少能源的同時實現更高的持續性能。在此背景下,隨著AI技術日新月異的迭代及數據中心的快速擴建,水冷技術成為各廠商新一輪的競爭熱土。
NO.4 亞馬遜云科技:重點發展Amazon Bedrock和Amazon Q
3月14日—16日,亞馬遜云科技全球客戶技術支持與服務副總裁Uwem Ukpong到訪上海辦公室。在接受采訪時,Uwem Ukpong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24年,亞馬遜云科技的布局重點,就在Amazon Q和Amazon Bedrock。
點評:亞馬遜云科技在2023年出現了分水嶺。2023年上半年之前,亞馬遜云科技主要是提供云服務等基礎產品,與基礎模型的服務商更多是合作關系。從財報可以看出,亞馬遜云科技(AWS)對亞馬遜整體利潤貢獻非常可觀。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亞馬遜在大模型發展上緊鑼密鼓、頗為激進。比如40億美元投資于可與OpenAI叫板的大模型公司Anthropic,投資1億美元成立生成式AI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大模型Amazon Titan也更面向客戶,并且跟一些大模型服務商展開了云服務之外更為深度的合作。
NO.5 小米總裁盧偉冰回應小米汽車進展
3月19日,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回應小米汽車進展時表示,小米SU7是一輛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性能、配置和體驗都非常出色。關于定價問題,他表示,會有點貴,但相信大家看完3月28日的發布會后會認可這一定價。盧偉冰介紹,小米的階段性目標是進入純電豪華轎車的銷量前三,但他同時表示,相比銷量,小米更關心用戶的體驗和口碑。他還介紹,在雷軍發布了預約品鑒微博后,一天之內預約到店試駕人數增加逾10萬人,其中有的單店預約人數超過1萬人。
點評:有統計顯示,2月下旬以來,已有10家左右車企陸續下調旗下車型的售價,調價車型以新能源純電和混動車型為主,價格集中在10萬—20萬元區間,最高降幅接近15%,達到3萬元,壓力給到了遲遲未公布定價的小米汽車。此前雷軍曾公開回應稱,小米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信心打開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