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5 23:13:58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董興生
進入存量時代后,“大屏化”“高端化”成為電視行業破局的重要抓手。而AI(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大屏化”“高端化”的相遇,為電視行業破局增添了新的動能。
“所有大屏的體驗,都值得用AI重塑一遍。”3月15日,在“海信視像AI美好生活”全場景顯示新品發布會上,海信視像(600060.SH,股價24.51元,市值319.95億元)總裁李煒如是稱。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李煒之所以做出上述表述,有電視行業持續低迷、各大企業嘗試通過大屏化破局的背景。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3142萬臺,同比下降13.6%;零售額為1098億元,同比下降2.3%。雖然整個電視行業表現低迷,但是電視行業也展現出了逆勢變革的韌性。各大電視品牌都在積極制定應變策略。其中就包括大尺寸化、創新化以及場景化等方向,這也是2024年電視行業逆勢變革的方向。
事實上,大尺寸化是電視行業穩定不變的趨勢之一。市場調研機構Omdia研究顯示,2023年5月,液晶電視面板出貨加權平均尺寸首次超過了50英寸。而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電視市場65寸的市場占比已經超越55英寸,成為第一大尺寸。而截至2023年6月,中國整機市場平均尺寸已突破60英寸。
不過,在大屏化成為趨勢的市場中,如何讓電視更為智能,也面臨著一些難點。
基于海信在智能化戰略上12年的經驗,李煒表示,基于電視的AI,必須要解決當前用戶在體驗上的四大卡點:
第一,產品視聽在各個維度的參數都已經很高,但這并不代表用戶真實感知的畫質也很好。因為信號內容不同、使用的環境不同,不可能僅僅用實驗室的標準,去適配千變萬化的內容與使用場景。
第二,今天的電視已經集成了很多的智能應用,但智能并不代表易用。語音交互不聰明、理解力差、功能入口分散且隱藏深;不好用、不好找、不會用,這與智能的宗旨背道而馳。
第三,硬件參數往往是用戶購買的首要參考,但用戶的真實體驗并非僅由硬件決定。如果系統調度、軟件解碼算法、刷新率等不匹配,反應遲鈍、起播卡頓就會時而發生。
第四,當下電視提供了不少內容與服務,但模式化的服務很多根本用不著。用戶期望的個性化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
也正是由于上述卡點,李煒做出了“所有大屏的體驗,都值得用AI重塑一遍”的判斷。與此同時,AI的加持,也讓智能電視與人的交互感更強。
“電視AI應該通過越來越簡單的交互調用、最想看的視聽內容和多樣化的服務,用最好的畫質、最好的視聽呈現,而且越用越流暢。”李煒表示,圍繞并實現“視聽越來越真實,交互越來越簡單,運行越來越流暢,服務越來越多樣”的四大新價值后,電視也將越來越像家人,越用越親近,“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能陪伴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