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8 19:50:56
◎伴隨互聯網而生的網文并非新生事物,已發展了30年。而今,AIGC、短劇、Sora等紛紛襲來,坐擁超5億讀者的網文,如何抓住讀者的心?
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董興生
#中國人看網文1年花了400多億#……2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披露的數據登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討論。
“受精品化、IP轉化提速、全球化等趨勢推動,2023年網絡文學(以下簡稱“網文”)閱讀市場規模達404.3億元,同比增長3.8%,網文IP市場規模大幅躍升至2605億元,同比增長近百億元,網文產業迎來3000億元市場。”《報告》指出,中國網文作者規模達2405萬,網文作品數量達3620萬部,網文用戶數量達5.37億,同比增長9%。
圖片來源:《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報告》發布研討會現場表示:“網文不僅僅是文本,也有IP轉化,特別是像游戲、動漫、網劇、有聲書的改編,網文是拉動下游文化產業的強大引擎,是文化強國的新載體。”
伴隨互聯網而生的網文并非新生事物,已發展了30年。而今,AIGC、短劇、Sora等紛紛襲來,坐擁超5億讀者的網文,如何抓住讀者的心?發布會現場,中宣部文藝局局長劉漢俊、胡邦勝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高翔以及閱文集團副總裁楊晨等圍繞網文發展的特點、變化、面臨的挑戰等展開深度討論。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文作者較上年新增225萬,總規模達2405萬;網文作品數量較上年增加420萬部至3620萬部。
圖片來源:《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十年來廣大網絡作家筆耕不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拉動了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胡邦勝在活動現場表示,目前,中國作協有1.4萬會員,其中40歲以下的作家大多數是網絡作家,“網文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文學發展的新力量”。
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研究院研究員馬季觀察到,過去30年,我國網文在全球網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網文扎根于民眾之間,和傳統文學所強調的精英化的寫作不同,此前20年二者是一種有效的補充,但最近5年,我認為已經不單單是補充狀態,網文已經融入文學作品當中。”
馬季認為,網文對傳統文學已經進行了反哺,二者有了互補的地帶。“有的作家在傳統文學里有一定的位置,在網文也有影響力,很難確定是傳統還是網絡作家,而這種作家的數量越來越多,對當代文學的影響越來越大。”
“現在的文學是需要網絡的。”《人民文學》副主編陳濤表示,前段時間《人民文學》做了一場直播,“我們為此籌備了9個月,直播賣雜志的效果很好,近16萬單……”“網絡重新定義了文學,尤其是傳統文學也要向網文學習。傳統文學的格局比較僵化,二者應該共融共生。”
胡邦勝還指出,我國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不足5%,而比起傳統文學,網文是最能拉動下游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GDP的文化樣式。
“IP前置開發模式逐漸成熟,2023年IP市場規模增長近百億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網絡文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湯俏在解讀《報告》時,以《宿命之環》舉例說,2023年,該作品“本章說”字數累計超7000萬,用戶最高為作品配音超2800次。“動畫已是IP改編成熟賽道。2023年,騰訊視頻經典暢銷榜TOP10中,50%是網文改編的動漫,如《斗羅大陸》等。”
近年來,《慶余年》《贅婿》《錦心似玉》《蓮花樓》等網文IP改編的影視、游戲作品不斷點燃市場。網文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數字出版行業,而是當前中國影視、動漫、衍生品等文化形態的重要且成熟的IP源頭?;鸨瑒〖?、熱播動漫、人氣游戲等各類故事形態中,隨處可見網文的身影?!秷蟾妗凤@示,2023年,影視劇熱播TOP20中60%改編自網文。
圖片來源:《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我們要關注AI技術對文學創作形成的機遇和挑戰。”中宣部文藝局局長劉漢俊在《報告》發布現場率先提出了科技給網文行業帶來的影響,引發其他專家、學者紛紛展開探討。
圖片來源:《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網文是率先擁抱AIGC時代的行業之一,作家強大的創作力在生產工具升級以后,完全可能實現更大突破。比如說翻譯加速、海外短劇的制作和傳播等。我們相信,未來隨著‘AI+IP’系列技術成熟,并逐步嵌入到IP開發的具體場景中,這將極大釋放IP開發的產能,推動網絡文學邁向全新形態。”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表示,作為一名從事網文20年的老編輯,他期待新形態的網文可以像好萊塢、日漫、韓流一樣,成為全球年輕人新的文化符號和龐大產業集群。
湯俏表示,目前AI技術輔助IP轉化提速,并幫助海量網文實現一鍵出海。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張伯江看到了科技影響之下,網文行業暗藏的一些隱憂。“從經典的文學價值觀來看,人工智能大幅度參與網文創作對文學本身的典雅化、風格化有一定程度的戕害,生成式人工智能語言風格問題至今沒有很好地解決,相關的研究都還比較粗糙。”
張伯江認為,文學的生命力在于風格,因此當人工智能介入后,網文創作怎么保持文學本身的風格化特點很重要。另一方面,AI技術帶來的一鍵出海使得網文翻譯效率提升百倍,翻譯成本下降超過九成。“但網文在浩浩蕩蕩的出海過程中,如何保證風格性和藝術性?”
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夏烈也表示,AIGC對網文有正反面的作用,將來人和機器之間如何優化,才能讓網文持續下去或者產生新的網文,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不只是AIGC,胡邦勝還提到,前不久Sora出現以后,實現了文本閱讀和視頻閱讀的統一,那么Sora將對網文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此外,微短劇也是此次《報告》發布現場眾人討論的一大焦點話題。
網文IP短劇 圖片來源:《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截圖
夏烈指出,現在微短劇多數跳過了網文,而網文IP微短劇也尚未達到市場預期。“我們認為,經過改編的IP是非常經典的,但是(在微短劇市場)占比非常有限,產業價值也有限。提倡網文與微短劇強強聯合,推動網文微短劇做出精品化市場。”
“短劇風口能釋放中腰部IP價值,精品化是短劇發展的必然趨勢。”湯俏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