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5 07:37:59
每經編輯 杜宇
據科技日報,阿里達摩院聯合全球十多家醫療機構的研究團隊將AI用于無癥狀人群的胰腺癌篩查研究。研究表明,通過“平掃CT+AI”,人類首次擁有了大規模早期胰腺癌的篩查手段。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上。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視頻截圖
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獨特的深度學習框架,并訓練出胰腺癌早期檢測模型“PANDA”。該技術利用AI放大并識別平掃CT圖像中那些肉眼難以識別的細微的病灶特征,實現高效、安全的早期胰腺癌檢測,并克服了過往篩查手段假陽性偏高的難題。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視頻截圖
胰腺癌,素有“癌癥之王”的稱號,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10%,是中國乃至全球生存率最低的惡性腫瘤。80%的胰腺癌一旦發現就是晚期,目前臨床指南缺乏有效的胰腺癌篩查手段,體檢及醫院常用的平掃CT圖像對比度低,也很難識別早期胰腺病變。
據澎湃新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表示:“胰腺癌的發病率雖然不是很高,但由于人口基數巨大,即使只有10%的患者有特定基因突變,也會有很多受眾。所以我認為在臨床需求方面,任何一個疾病領域都不會是小眾的。我們只需要義無反顧地往前走。”
針對胰腺癌變位置隱匿、在平掃CT圖像中無明顯表征等特點,基于阿里達摩院的醫療AI技術,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等研究機構構建了一個獨特的深度學習框架,最終訓練為胰腺癌早期檢測模型PANDA。
該模型一是通過構建分割網絡(U-Net)來定位胰腺,二是采用多任務網絡(CNN)來檢測異常情況,三是采用雙通道Transformer模型來分類并識別胰腺病變的類型。簡而言之,該技術利用AI,放大并識別平掃CT圖像中那些肉眼難以識別的細微的病灶特征,實現高效、安全的早期胰腺癌檢測,并克服了過往篩查手段假陽性偏高的難題。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視頻截圖
截至目前,這項技術已在醫院、體檢等場景被調用超過50萬次,每1000次只出現一次假陽性,未來將持續進行多中心前瞻性臨床驗證,以期改寫“胰腺腫瘤不推薦篩查”的悲觀論點。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科技日報、澎湃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科技日報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