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跨國公司碳中和50人論壇秘書長劉恒偉:民航需建立可與國際對話的ESG標準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8 16:09:54

          ◎“未來國內飛機飛入歐洲,就進入了歐洲的碳市場體系。”跨國公司碳中和50人論壇秘書長劉恒偉表示,無論從碳市場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航空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進一步談到整個ESG體系時,他認為,民航還需要建立一個可與國際對接、對話的ESG標準體系。

          每經記者 楊卉    實習生 黃燦    每經編輯 文多    

          近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五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ASRIF)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峰會以“高質量建設空中絲綢之路、高能級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圍繞民航業復蘇、區域開放合作、智慧民航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等進行議題設計。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從地面到空中、從場內到場外、從生產到管理、從行業到產業……民航業要如何將綠色低碳轉型打造為發展“加速器”?如何建設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峰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上述主題,對跨國公司碳中和50人論壇秘書長劉恒偉進行了獨家專訪。在劉恒偉看來,推動民航綠色低碳轉型有四個可參考途徑:通過節能實現減排;CCS(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燃料轉換;通過交易的方式,如購買碳配額、碳信用,來抵消排放。

          圖片來源:活動主辦方提供

          航空業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主要有四條路徑

          NBD:在您看來,民航業向綠色低碳轉型有哪些必要性?

          劉恒偉:航空業本身就是一個高排放的行業。當前各個行業都想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這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國也提出力爭2030年前要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要實現碳中和。落到民航業——尤其是跨國航班上,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必要性還要更高一些。以飛往歐洲的航班為例,未來國內飛機飛入歐洲,就進入了歐洲的碳市場體系,需按相關規定繳納“碳關稅”。因此目前無論是從碳市場的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航空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NBD:能否舉例說明,航空業可采用哪些模式來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目前來看低碳創新成果的具體應用場景有哪些?未來是否會進一步下沉?

          劉恒偉:其實在綠色低碳轉型這方面,航空業與其他行業沒有本質區別。實現路徑方面,大體有四個途徑。首先是通過節能實現減排,這也是我們較為熟悉的一個模式;第二條路徑是CCS(碳捕集與封存)。通過碳捕集技術將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起來,然后運輸到合適位置,永久埋藏在地下或是其余能夠實現永久固態的儲存方式。第三種路徑是通過燃料轉換來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最后,如果技術路徑還是無法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交易的方式,企業去購買碳配額、碳信用,來抵消排放。

          這四條路線不僅對于航空業適用,也適用于其他行業,目前都在推廣中。但對航空業或是身處其中的某一家企業來說,很難通過單一路徑就能實現凈零排放、實現碳中和,未來需要的是一套組合拳。

          至于應用場景,減碳很重要的一個方向是數字化。以汽車為例,車載導航的應用就是通過數字化平臺來進行最優路線分配,讓用戶節省時間、燃料等成本。這類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就在大規模推動減排,未來也可以在航空業或臨空經濟園區推廣應用。應用場景未來還是要下沉擴容,其他行業已有的應用場景,也都可以借鑒嘗試。

          NBD:低碳轉型時該如何協調經濟與低碳之間的平衡?

          劉恒偉:在航空業里,這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也是一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但這里面存在一定認識誤區。我們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更多的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在我看來經濟效益和低碳轉型之間并不是一個矛盾或是需要平衡的關系,反而綠色低碳轉型可能是經濟增長的一個新驅動力。

          這些實現路徑中,無論是購買碳配額,還是燃料轉換,對資金的消耗量確實都相對較大,但實際上做低碳減排,各行各業面對的挑戰是一樣的。低碳轉型不僅是技術的轉型,還需要很多配套及產業的升級更新。比如在轉型過程中,會有企業因實力不同遇到資金困難等問題,這時就需要綠色金融來配合介入,助力企業轉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民航業需建立可與國際對接、對話的ESG標準體系

          NBD:要實現民航的綠色轉型和全面脫碳目標,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劉恒偉:我的觀點是,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無論是低碳轉型、綠色發展,還是包括現在比較熱的ESG概念,都不是成立一個部門,一個人去負責,企業定期發布一份ESG報告就可以交差的事情。尤其目前很多ESG報告還是停留在“好人好事”層面,實際上這不是國際銀行嚴格意義上對ESG披露或實現綠色轉型的方式

          因此認知很重要,民航業轉型時一定要意識到,這是一個理念的轉變,要將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完全融入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中。轉型設想起來是很美的,講故事也很美好,但實際操作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企業的商業模式、人員體系都隨時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轉型前一定要充分認識,下定決心。

          NBD:從國際角度來看,國內民航業該如何對標國外標準,讓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國內民航企業在海外市場發展的助力?

          劉恒偉:首先非常明確的一點是,民航業與其他行業一樣,要全面擁抱ESG框架體系,來推動自身綠色低碳轉型。我們提到的綠色低碳,其實只是ESG中的“E”,我們應該有自己的ESG體系框架。落到民航業,類似于搭建起一種語言模式,民航需要建立一個可與國際對接、對話的ESG標準體系

          現在國內一些行業出現了一種情況,就是熱衷于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但制定了標準后就結束了,標準是需要有人使用的,若無人監督使用就是無效的。另外,若一份標準不能實現對接,也就失去了價值。

          NBD:從國際角度出發,國內民航企業要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可參考的方向有哪些?

          劉恒偉:我覺得在減碳這個領域,很多事情需要持有開放的思維,尤其是加強國際合作。低碳轉型中,技術創新至關重要,先要推動技術創新,然后才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但技術創新需要一個過程,需從研發到示范再到推廣應用。其中研發環節很關鍵,且是一個“有錢人的游戲”。國家越發達、經濟體越發達,研發投入就越大,研發能力也就越強。對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這個特征非常明顯。

          目前來看,國內民航業依然擁有巨大的市場,這也意味著還有很多應用場景有待開發。未來,一方面我們要增強獨立研發和創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全球低碳轉型浪潮也提供了合作的空間和機會,發達國家有較強的研發實力,但缺少應用場景;國內剛好有無限可能的應用場景。增加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對接,也是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向前邁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綠色低碳 民航 碳中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伊伊久久综在合线视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九九热日本在线视频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