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8 16:38:23
每經記者 趙云 每經編輯 彭水萍
咳咳咳,昨天市場反彈,心態一下子樂觀不少,但沒想到今天就又被上了一課。
很多網友留言問“臉疼不疼”,其實還是有一點。但市場是最好的老師,認知就是用來刷新的,看多做多的態度不會變。
今天要刷新的認知就是“為什么次新股這么熱鬧”。
開始之前,還是簡單回顧盤面。
周五大盤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跌超1%,深成指再創年內新低,科創50指數早盤高開尾盤翻綠。
盤面上,新股與次新股集體大漲,環保股震蕩走強,“一帶一路”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醫藥股集體調整,券商股沖高回落。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近4000只個股下跌。兩市成交額7446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8億。北向資金連續10個交易日凈賣出,創歷史最長連續凈賣出天數紀錄,其中北向資金今日全天凈賣出85.22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37.23億元,深股通凈賣出47.99億元。
接下來進入正題。
細心的朋友應該注意到了,今天滬深兩市股票簡稱前帶了“N”或者“C”的股票(也就是上市不足5個交易日),就沒有一只在跌的。
不過故事還要從9天前講起。這是上周三(8月9日)上市曾驚艷市場的三只新股。
這是今天收盤后,“三兄弟”的表現。
再細節一點看,被股民戲稱為“蒙古大將”的盟固利已經20cm三連板了,威力傳動則是“三兄弟”中最接近首日收盤價的。
實際上,以同花順“新股與次新股”指數為例,從上周三至今,次新股的行情并非一帆風順,同樣隨大盤行情起伏。
為什么最近兩個交易日突然爆發呢?首先消息面上,無疑受到了昨晚“回購潮”的刺激。
據報道,截至昨晚,周三周四兩天有超40家上市公司公告將回購股份,其中大部分是科創板公司。
也別管這些公司什么時候開始回購,最終能回購多少,總之“回購潮”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愿意響應的資金,今天就匯聚在了次新股,尤其是科創次新股這個盤子里。
客觀來說,科創板這幾年確實跌得夠多。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估值來看,截至2023年8月17日,科創板整體估值水平僅為35倍PE,這樣的估值與科創板的高成長性不符,投資價值凸顯。
另一方面,“弱市炒新”的默契又一次顯現。倒不是說今天A股的表現一定比本周前三天弱,但客觀上,部分指標暫時還不能支撐行情繼續上行。
比如量能沒有明顯放大,兩市成交額仍在7000多億,導致板塊繼續如電風扇輪動,連昨天最強的機器人也只能高開低走,持續性不足。
再比如人民幣匯率今天沒有繼續明顯下行,截至收盤,在日K上收出了下影線;北向資金見勢也停下了抄底的手,繼續凈流出。
所以本質上,市場回到了前幾天的筑底狀態,這時候資金選擇有消息刺激的次新股板塊來炒作,也沒毛病。大家不必過于悲觀。
對于接下來的操作,空倉/輕倉觀望當然是風險最小的選擇。
此外,券商股仍值得重視,不論看戲還是想練手。理由也很簡單,目前支撐指數的陣眼,仍然在券商。
以上證指數為例,分時圖上看,大約上午10點15分后,指數一路下行。
而證券板塊上午同時段基本保持橫盤,甚至下午在帶領一波上攻無果后,才終于“繃不住了”。
此外,今日領漲的環保板塊,以及沖高回落的“一帶一路”板塊,也可以繼續關注其持續性。因為前者屬于久違地逆勢上漲,而后者在周末應有更多消息發酵。
就這樣吧,周末愉快。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66576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