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6 21:51:46
◎在二季報中,騰訊第一次披露視頻號的廣告收入——第二季度視頻號創造30億元廣告收入,促使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4%至250.03億元。
◎騰訊的To B業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已經成長為業績中流砥柱,至今已連續九個季度營收占比超過30%,是最大的收入板塊。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陳俊杰
8月16日下午,騰訊控股(00700.HK,股價328.8港元,市值31420.92億港元)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該季度實現營收1492.08億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Non-IFRS)375.48億元,同比增長3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降本增效以及高毛利的視頻號收入帶動下,騰訊第二季度利潤增速超過了收入增速。
微信視頻號的商業化進程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二季報中騰訊也給出了視頻號的最新成績單——視頻號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創造30億元廣告收入,視頻號帶貨技術服務也為To B業務創造新增量。
第二季度,騰訊降本增效效果顯著,在收入增長11%的情況下,成本僅上漲3%,且成本占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 57%下降至53%,促使凈利潤大幅提升33%。騰訊在財報中表示,第二季度向更高利潤率的優質收入來源傾斜,結合自去年形成的嚴謹成本紀律,讓利潤增速超過了收入增速。
騰訊提到的高毛利率業務中,視頻號是重要支柱。去年以來,騰訊不斷加速視頻號的商業化進程。去年7月,視頻號推出信息流廣告;今年1月,視頻號開始收取直播帶貨技術服務費。直至今年第二季度,視頻號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助力視頻號貢獻可觀收入。
在二季報中,騰訊第一次披露視頻號的廣告收入——第二季度視頻號創造30億元廣告收入,促使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4%至250.03億元。
騰訊表示:“我們(網絡廣告)的增速超過了整體行業水平,這歸功于驅動廣告平臺的機器學習系統的升級,以及廣告主對視頻號廣告的強烈需求。除了汽車交通行業外,所有重點廣告主行業在我們平臺上的廣告支出都實現了同比雙位數的增長。”
“越來越多商家和創作者以視頻號為著力點,通過小程序、企業微信、支付等工具包的協同,在微信生態內實現創收,反哺了騰訊廣告的增長。”騰訊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除了廣告收入之外,視頻號的商業化還體現在直播帶貨技術服務費,這部分計入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第二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5%至486億元。騰訊稱,這得益于線下線上商業支付活動的增加、視頻號直播帶貨交易產生的收入以及云服務的輕微增長。
在8月16日舉行的業績電話會上,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第二季度,我們通過引入更多的品牌商品、推出運費險、升級客戶服務功能,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并促進復購。視頻號直播電商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第二季度GMV同比增長150%,為我們創造高利潤的傭金收入提供了機會。”
今年是騰訊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即“930變革”的五周年。如今,騰訊的To B業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已經成長為業績中流砥柱,至今已連續九個季度營收占比超過30%,是最大的收入板塊。
首先,在金融科技方面,騰訊在二季報中表示:“商業支付收入隨著消費支出的提升而增長,同時我們的理財業務的用戶規模與客戶資產保有量擴大。在監管方面,我們已完成了對財付通的自查和相應整改工作,并提升了我們支付業務的合規經營能力。我們期待在支持性監管框架下推進我們的業務發展與創新。”
其次在企業服務方面,記者獲悉,騰訊通過自研技術、產品生態、運營支持等多維度發力,騰訊產業生態的合作伙伴突破10000家,在30多個行業推出超過400個聯合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今年6月推出的模型即服務(MaaS)解決方案,有望在未來為To B業務貢獻新的收入增長點。該解決方案的思路是基于騰訊云自研的高性能計算集群、AI原生矢量數據庫、高性能網絡等,幫助企業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開發定制大模型。
巧合的是,在二季報發布的前幾個小時,騰訊云對外宣布了MaaS解決方案的升級。在8月16日舉辦的2023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宣布了騰訊云TI平臺已經全面接入Llama 2、Falcon、Dolly、Vicuna、Bloom、Alpaca等20多個主流模型,且支持系列模型的直接部署調用、應用流程簡單、可全程低代碼操作。
在財報中,騰訊也呼應了上述升級動作,稱“將繼續推動創新,包括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我們正在以騰訊云模型即服務 (MaaS) 為合作伙伴提供模型庫,同時也在打磨我們自研的專有基礎模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獲悉,騰訊今年上半年累計研發投入311.91億,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云技術、大出行、即時通訊等前沿領域。騰訊行業大模型已經應用于金融、文旅、傳媒、政務等10余個行業,提供超50個行業解決方案。
其中,在金融領域,騰訊助力中金所技術公司打造自有模型,降低技術開發與運營成本,多場景數據分析每日調用峰值高達1億次。在傳媒領域,騰訊聯合央視總臺,打造了傳媒大模型方案,推動了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智能化進程。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