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9 22:00:09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馬子卿
7月7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2023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渤海人壽養老健康部總經理嚴霄表示,“在資本市場波動、銀行降息背景下,民眾對于養老金補充的需求以及配置長周期資產的動力是非常強烈的,但保險行業過往的經營模式造成了養老金產品的中間營銷成本過高、客戶缺乏信任等問題。”
縱觀國際上的養老金大國,都是在立法和稅收政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類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沒有一個國家的養老金體系是通過營銷的方式在零售市場上去形成的。因此,中國商業養老保險的機遇取決于壽險和養老金經營主體在功能區分和銷售模式上的改革。
養老金是極其專業的領域,其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營主體要高度專業化,因為它要在一個長周期里實現資產相當確定性的增值,因此,養老金行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領域,需要在風控、精算、投資等領域擁有極高的專業度,并且向市場呈現出長期資產管理的能力和品牌;
另一方面,也需要推動形成專業化的養老金市場,將客戶養老保險的服務需求與資金管理的需求匯集至養老金的專業機構,與傳統的壽險業務形成差異化格局。
在業務模式上,養老金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國家養老保險三支柱的體制機制和稅優政策,探索利用有效的方法推動職業群體的二、三支柱市場發展,解決養老保險零售市場的營銷成本畸高的痼疾。此外,養老金領域還應積極推動二、三支柱個人賬戶打通、對接領取期的終身保障等機制以及逐步提高稅收優惠額度等政策的出臺。
在保險產品與養老服務融合方面,嚴霄認為,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不同,養老險和養老服務本身并沒有融合的內在要求,因為養老險是用來提供退休后的財務安排的,而退休后養老所需的服務是多樣的,并非保險公司憑借一己之力能夠滿足的。
嚴霄指出,“養老服務市場和產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市場本身的發展規律,即便是資產體量龐大、尋求長期優質資產的壽險公司,自建養老服務體系尤其是重資產形態的養老社區也需要尤其謹慎,如果養老服務市場本身沒有發育成熟,這部分資產就無法帶來較好的回報,反而會造成對負債端的拖累。”因此,養老服務還是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逐步發展,形成市場的專業化分工,不應盲目地與壽險業態去融合。
展望未來,嚴霄認為,發展養老金市場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我們補充養老和個人風險保障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陷入衰退的大環境下,加強福利政策的運用是政府干預經濟的有效措施,商業保險行業應該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商業養老保險行業一定會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