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8 16:21:46
◎專家認為,未來做大模型的可能會有兩類企業,一種是基礎大模型,具備通用大模型的能力;還會出現很多垂類大模型,比如金融、醫療、制造業等層面的行業大模型,當然垂類大模型也建立在基礎大模型之上。
每經記者 陳婷 每經編輯 劉雪梅
一個幽靈,大模型的幽靈,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上空游蕩。
7月6日至8日,作為ChatGpt掀起全民熱潮后的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無論是展會還是論壇,人們談論的、思考的,分秒不離“大模型”。
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在內的中國互聯網大廠,都派出重磅人士進一步披露了各家在大模型等AI領域的布局,傳遞了相關觀點。
2023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騰訊、百度、商湯、阿里巴巴、科大訊飛、京東云等大廠齊聚,重點關注大模型、智能芯片、科學智能、機器人、類腦智能、元宇宙、自動駕駛、數據論壇、法治與安全、區塊鏈等十大前沿風向。圖片來源:IC photo-1787522211434987565
以阿里巴巴為例,7月7日,在大會上,阿里云宣布AI繪畫創作大模型通義萬相開啟定向邀測,該模型可輔助人類進行圖片創作,未來可應用于藝術設計、電商、游戲和文創等應用場景。
阿里云智能集團CTO周靖人表示,這是阿里云大模型全面掌握多模態能力的關鍵一步,該能力將逐步向行業客戶開放。
對于互聯網大廠在大模型上的不斷加碼,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兼國際業務部負責人、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武超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模型非常重要,互聯網公司接連下場押寶無可厚非,但最后做到什么程度,有很多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更需要持續投入。正像上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大廠也會在其中做各式各樣的云服務一樣。
“由于大模型對未來商業模式的影響太大了,所以大廠們很難接受未來的應用建立在別人的模型上,我覺得這是個機會成本問題。”武超則認為,目前大模型的門檻非常高,國產廠商各有千秋,相互之間的差距還沒有拉開。
顯而易見,這是一場誰也不愿缺席的戰役。
世博展覽館里,“邁向通用人工智能”八個大字昭示著當前的全球熱點。
大會開幕式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演講中表示,去年年底ChatGPT的出現,把人工智能推到了一個新的風口上,“可以說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在當前這個時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最熱門的話題,沒有之一。”
正因為“沒有之一”,今年的大會展館里,展示的成果除了圍繞大模型的研究之外,便是大模型在不同行業的應用。那些在大模型領域積極探索的各大互聯網大廠也逐一亮相。
7月7日,阿里云智能集團CTO周靖人表示:“今天,我們從信息時代真正進入了智能時代,模型變得無處不在,模型代表的知識體系也變得觸手可及,可以讓大家利用知識改變業務系統,改變行業應用。”
本次大會上,阿里巴巴官宣了其一段時間以來在多模態上的探索成績。
阿里云在現場展示了通義萬相生成圖片的效果,當輸入“沉浸在全頁灰度涂色的迷人世界中,有一只老虎在曼陀羅寧靜的森林中,畫面采用線條、筆畫”后,系統能迅速生成線條細節豐富的老虎圖片,如果繼續使用風格遷移功能,還可隨意切換圖片風格。
在7月6日的產業發展主論壇上,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京東科技智能服務與產品部總裁何曉東演講時表示,大模型將重塑所有的商業模式,京東也即將發布千億級言犀大模型。目前,京東旗下言犀大模型已寫出30億字營銷文案,上萬個直播腳本。
百度首席技術官、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透露,截至目前飛槳已凝聚750萬名開發者,這也是百度今年以來首次對外披露飛槳生態最新數據。
據介紹,百度自2010年起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是全球為數不多、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從昆侖芯片、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文心大模型到人工智能應用,百度在AI四層技術棧的各層都有布局。
王海峰表示,文心一言將發布更多優質的百度官方和第三方插件,讓用戶能夠更好地應用文心大模型,同時也將逐步開放插件生態,幫助開發者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自己的應用。
本次大會上,據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吳運聲介紹,在應用創新方面,騰訊云行業大模型能力應用到金融風控、交互翻譯、數智人客服等場景中,提升了智能應用效率。
僅從本次大會對外披露的內容看,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關注點有同有異。
多模態,是各家的關注重點之一。
何曉東認為,未來通往AGI的終局,多模態智能是必經之路。如果想打造一個像人一樣聰明的AGI,就需要向人學習,通過多模態方式來進行知識獲取、知識融合,這是讓機器走向AGI的必經之路;未來人與機器交互時,必然是通過語言、視覺、語音進行溝通的,所以機器也必須能夠理解相應的信息,否則機器就無法服務人類。
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云“通義”大模型系列首次亮相,在此之后,通義千問、通義聽悟等模型和產品相繼推出,記者從阿里云方面了解到,通義萬相的問世意味著阿里云在大模型領域已經具備處理或生成文本、語音和圖片等模態的能力。
“多模態是大模型演進的必然路徑,我們希望用不同模態的能力服務千行百業,幫助企業全面擁抱智能化時代。”周靖人表示。
武超則表示,在大模型的建設上,互聯網公司目前發展路徑已經出現了不同,有的重點在垂類應用上,有的在to B,有的在to C。
具體來說,騰訊更關注行業大模型。大會上,騰訊副總裁、騰訊政企業務總裁李強表示:“大模型時代,數據、網絡、算力構成了底層基礎設施的‘鐵三角’。對于大模型的未來,我們認為,通用大模型不是模型應用的唯一方向,面向垂直產業的模型,會成為大模型價值的引爆點。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大模型產業應用也將迎來加速,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在武超則看來,未來做大模型的可能會有兩類企業,一種是基礎大模型,具備通用大模型的能力;還會出現很多垂類大模型,比如金融、醫療、制造業等層面的行業大模型,當然垂類大模型也建立在基礎大模型之上。
當前,國產廠商之間的差距還沒有拉開。不過,武超則認為,到今年年底,第一梯隊基本上就會出現,“錨定GPT3.5水準的大模型產品要發布。”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
武超則稱,“人工智能從長期來看對B端的影響更大一些,這與此前B端數字化起點比較低、數據質量比較高、市場空間更大有關;C端目前來看解決的更多是降本的問題,但更大的消費力和增效就相對較難。”她認為,這也是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那一波的不同之處,互聯網浪潮中,C端是走在B端前面的。
封面圖片來源:ICphot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