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6 21:47:10
每經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6月19日,一篇自媒體“小作文”暗指南方精工進入了特斯拉產業鏈,公司也在互動平臺稱,?“相關樣品已送至美國特斯拉,試驗結果良好,獲得較高認可”?及“在國內RV減速機配套軸承等組件供應領域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 等。
于是,6月20至6月27日,南方精工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買了南方精工的股民也迎來一波“狂歡”。
但7月4日晚間,南方精工回復深交所關注函,卻承認此前在互動易平臺的回復“公司在國內RV減速機配套軸承等組件供應領域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事實,存在誤導性陳述的情形。
7月5日、6日,南方精工連收兩個跌停。在股吧中,多位投資者對于此次的“踩雷”表示要維權處理。
資料顯示,南方精工主營滾針軸承、超越離合器、單向滑輪總成和機械零部件等多種精密零部件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產品應用領域包括汽車、摩托車和工業領域。
“4連板”后承認夸大事實
據第一財經,6月15日,一個名為“陸家嘴小作文”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題為《南方精工小作文》的文章,稱特斯拉機器人正通過持續的設計方案改進實現降本,其中提及南方精工相關產品價格等詳細信息,暗指南方精工進入了特斯拉產業鏈。
當天,南方精工漲停,不過,由于不是公司官方發聲,南方精工在連漲兩日后很快“偃旗息鼓”。
6月19日,針對這篇小作文,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向南方精工詢問其在國內RV減速機配套軸承等組件的供應情況,在人形機器人產業是否有產品配套以及是否進入特斯拉產業鏈。
南方精工回復投資者稱,“公司在國內RV減速機配套軸承等組件供應領域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目前公司和國內頭部兩家減速機廠商合作開發新型減速機;相關樣品已送至美國特斯拉,試驗結果良好,獲得較高認可。”
圖片來源:深交所互動易
得益于近期國內機器人概念熱炒,南方精工隨即受到熱捧。二級市場上,6月20日至6月27日四個交易日南方精工連獲四個漲停板,股價累計漲幅為46.46%。6月29日午間,因其“大膽發言”引起的股價異動,南方精工收到交易所關注函。
7月4日,在回函中南方精工澄清了互動平臺上的“夸大其詞”,讓南方精工“原形畢露”。
首先,對先前在互動平臺表示的“公司在國內RV減速機配套軸承等組件供應領域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南方精工承認表述不準確,與事實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存在誤導性陳述的情形。
具體來看,上述產品僅為公司滾針軸承細分應用領域的產品,占公司營業收入和生產的比例極低,且預計未來亦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2022年,相關產品銷售收入為566.37萬元,占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的比例為0.96%,目前該產品在手訂單不超過100萬元。
對備受關注的涉特斯拉方面,南方精工表示公司產品并非直接供應特斯拉,也沒有取得下游客戶將相關樣品送至特斯拉以及試驗結果和評價的書面依據,同樣承認公司在互動易平臺回復的表述不準確,存在誤導性陳述的情形。
對于自媒體的小作文,南方精工則表示,文中的信息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符,或存在夸大公司經營情況的情形,關于公司經營業績的表述,更是作者本人的主管判斷。公司與該文章作者或相關方不存在關聯關系,相關數據也并非來源于公司。
受此影響,7月5日南方精工開盤即封跌停板,7月6日,南方精工再次跌停,股價報16.16元,總市值56億。
業績層面,南方精工并無可圈可點之處,公司今年一季度虧損2709.84萬元,同比盈轉虧,其2021年、2022年凈利同比均呈腰斬狀態。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南方精工股東戶數約為5.3萬戶。
董事長妹妹曾精準“踩點”
值得注意的是,關注函中,深交所還要求南方精工核查異動期間董監高及其直系親屬的股票買賣行為。
在披露相關信息時,南方精工稱,公司董事長妹妹于2023年6月19日買入5900股公司股票,并于2023年6月27日賣出5900股公司股票。
對此,南方精工表示,董事長妹妹不在公司任職且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上述交易均系其自主決策,不存在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的情形。同時,南方精工還表示,除公司董事長的妹妹外,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全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近親屬,在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不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隨后,南方精工又在補充公告中稱:公司董事長妹妹于2023年7月3日買入1.46萬股公司股票,并于7月4日賣出1.46萬股,7月4日又買入1萬股公司股票,截止目前仍持有1萬股公司股票。南方精工特別提到,其目前年齡較大,退休在家,上述交易均系其自主決策。
南方精工還稱,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且公司在RV減速機領域的相關產品僅為滾針軸承的細分應用領域產品,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極低,且預計對公司未來整體經營業績亦不構成較大影響,近期股價連續上漲已偏離公司基本面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據界面新聞,江蘇一位律師人士表示,立案登記制下,因上市公司公開發布夸大、虛假信息受損失的投資者,在程序角度是有權利進行訴訟索賠的,但對于其“夸大”究竟是何情形還需要有權部門認定,需要證監部門進行處分處罰后才能進行。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孫志成?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資料、第一財經、界面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