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人機互聯、面向多元應用等構建了當代數字技術不變的基因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26 14:37:10

          每經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魏官紅    

          “信息革命來臨以后,數字技術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層出不窮。我個人把它叫做云里霧里,更重要的是不成體系,要抓的時候無從下手,一個東西還沒有抓好,ChatGPT就來了。”5月26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在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

          在吳曼青看來,在變化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不變的東西。“我們要回歸到事物本質,變或不變仍歸結為幾大要素——網絡、數據、計算、安全和服務,這是永遠不會變的。”

          那么具體而言,信息革命帶來了哪些改變?吳曼青認為,首先是網絡技術正在演變,從面向連接到面向業務,再面向多個多元的應用;其次是數據組織的變化,過去把數據變成符號化的知識,后來是結構化、半結構化的數據。“到了這個時代,我們很難對數據下一個定義,是叫非結構化嗎?是不是可以叫做數據鍵?大家都有不同看法。但是數據的組織在悄然發生變化,過去從規則、邏輯、方程到數據庫,現在,我個人把它定義為數據場。”

          第三是計算處理的變化。“計算經歷了從計算知識到計算信息,再到計算數據的不斷演化。第一步要讓計算機懂一個公式,第二步是讓計算機懂得信息是什么,而現在在數據要素流通的過程中,我們可能要讓計算機懂得信息數據有什么價值,經歷了從數據信號處理、數據信息處理到數據智能處理的過程。”吳曼青說道。

          第四則是安全范式的變化,從“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到“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現在則要高度關注“算法安全+數據本身安全”。

          因此,吳曼青認為,到了智能化時代,我們需要人機互聯,面向多元應用,讓數據流通起來,讓數據場把數據管理起來,同時要實現智能化服務計算,更重要的是確保算法安全、數據安全、內生安全、網絡彈性。正是這些構建了當代數字技術不變的基因,需要我們去自由創造,實現中國方案。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8842907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數據安全 數據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站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精品视频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114 | 天堂aⅴ日韩欧美国产 | 亚洲va国产va欧美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