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6 20:38:04
每經記者 彭水萍 每經編輯 肖芮冬
4月中旬以來,A股的持續震蕩調整讓不少量化機構也“吃盡了苦頭”。公募量化方面,上周400多只產品中僅14只產品獲得正收益,占比不到4%,其中指增策略更是211只產品僅4只沒虧錢,上周業績前十竟出現6只虧損產品,這種普跌程度在今年以來實屬罕見。百億量化私募方面,雖然相對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超額收益尚可,但正收益產品也僅僅是超過一成。
此外,從今年以來量化私募產品總體業績來看,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有業績展示的4844只量化私募產品年內整體收益率為3.69%。不過,年內平均超額收益為-0.46%,2236只產品實現正超額,占比46.16%。
NO.1 博潤銀泰投資晉級,百億量化私募達31家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新增三家百億私募,均為量化私募,分別是二月首次加入百億私募陣營的穩博投資和千宜投資,以及四月新進入百億私募行列的博潤銀泰投資。至此,管理規模達到100億以上的量化私募達到31家。
本月新進入百億私募行列的博潤銀泰投資成立于2012年11月,注冊資本1333萬元,是一家來自北京的私募機構。穩博投資和千宜投資則均來自上海。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從公司策略的維度來看,目前我國31家百億量化私募中,23家為股票策略,5家為多資產策略,3家為期貨及衍生品策略。
NO.2 量化私募年內平均超額收益為負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有業績展示的4844只量化私募產品,年內整體收益率為3.69%。其中,3364只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69.45%;年內平均超額收益為-0.46%,2236只產品實現正超額,占比46.16%。
細分來看,今年來中證1000指增和中證500指增產品表現較好,整體收益率分別為12.23%和10.06%;今年表現墊底的是量化CTA產品,整體收益為-1.2%。
量化策略超額收益不盡如人意,有分析認為跟今年較為極端的行情、量化持倉特性等有關。
上周A股延續震蕩調整,主要股指跌幅均有所放大,滬指跌1.11%,滬深300周跌1.45%,中證500跌2.81%,中證1000大跌3.51%。兩市日均成交額11246億元,與前一周基本持平。
在前一周的震蕩市中超九成產品取得正收益后,百億量化私募旗下產品上周未能延續強勢,近九成產品虧損。不過,相對深度調整的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超額表現尚可。據記者對31家百億量化私募旗下產品的不完全統計,iFind截至4月26日的數據顯示,在有完整凈值數據的1116只產品中,上周實現正收益的僅130只,占比11.65%;超額表現方面,551只產品跑贏滬深300指數,占比近一半;跑贏中證500和中證1000的產品分別有962只和1102只,占比分別為86.2%和98.75%。
具體產品方面,因諾資產旗下“因諾CTA 1號”上周以超4.4%的收益領跑,充分發揮了其CTA策略優勢。接下來刷屏“紅榜”TOP10的是寬德投資旗下產品,以1.93%-2.2%的收益分別拿下第2-7位,足以顯現該私募扎實的功底。此外,幻方量化旗下3只500指增系列產品以1.9%左右的收益排第8-10位,后續還有多款該系列產品收益也不錯,在中證500周跌2.81%的背景下,幻方該系列產品能取得如此的超額收益也是非常難得了。
上周收益靠前的百億量化私募旗下產品(基于完整凈值數據的不完全統計)
百億量化私募業績“黑榜”方面,TOP10產品跌幅整體明顯放大。其中,進化論資產旗下“一平精選”上周跌超5.2%,收益墊底;穩博投資和洛書投資各有兩款入榜,其中“穩博量化選股匠心系列1號”和“洛書裕和延平”周跌幅均超4%,分列“黑榜”第二和第三。從上榜私募公司來看,金锝資產在“黑榜”TOP10中占據半壁江山,分別排在第5、7-10位,跌幅均在3.8%-3.9%區間,不過考慮到這5款產品均為跟蹤中證1000的指增系列產品,超額虧損程度也不是特別大。
上周收益靠后的百億量化私募旗下產品(基于完整凈值數據的不完全統計)
從絕對收益方面來說,上周公募量化遭遇了今年以來的“至暗時刻”:400多只產品中僅14只產品獲正收益,虧損產品占比超96%,跑贏滬深300指數(跌1.45%)的產品也不到三成。尤其在指數增強策略的“紅榜”TOP10中,竟有6只虧損產品。
量化多頭策略方面,上周業績遭遇今年來罕見的尷尬局面,在183只有凈值披露的產品(多份額產品僅以A份額參與統計)中,僅8只產品取得正收益,占比僅4.37%;與此同時,超額表現也表現一般,僅52只產品跑贏滬深300指數,占比28.42%;跑贏深度調整的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的產品要多些,分別為135只和161只,占比分別為73.77%和87.98%。
如前所述,僅8只產品獲正收益,要不是有兩只平盤產品,上周量化多頭策略“紅榜”也可能出現虧損產品了。其中,榜首西部利得量化價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周漲1.45%,僅前兩名收益率在1%以上。其余排在第三到第八的產品收益率多在0.2%-0.9%區間,風格上也無明顯特征,但多為混合型基金。可見在權益資產深度調整的上周,量化多頭策略也逃不過“泥沙俱下”的命運。
業績靠后的量化多頭策略產品中,“黑榜” TOP10平均跌幅較前一周明顯放大,且分布相對更密集,虧損幅度集中在3.9%-4.6%區間。其中,東吳安享量化混合A以4.59%的虧損領跌,這只產品前一周跌2.67%也進入“黑榜”前十,今年以來虧損超14%;德邦民裕進取量化精選靈活配置混合A和景順專精特新量化股票A類分列第二和第三,上周均跌超4.5%。黑榜前十有多達6只產品跌幅超4%,剩余4只產品跌幅也在3.9%左右,此外跌超3%的產品多達38只。
指增策略方面,上周整體業績的頹勢相比量化多頭有過之而無不及。iFind數據顯示,在211只(多份額產品僅以A份額參與統計)公募指數增強產品中,僅3只上周實現正收益,占比僅1.42%;跑贏滬深300指數的產品也僅49只,占比23.22%;分別有154只和191只產品跑贏中證500和中證1000,占比分別為72.99%和90.52%。
虧0.5%以上,居然能上公募指增策略上周“紅榜”TOP10,可謂今年以來頭一回。西部利得國企紅利指數增強A以1.16%的收益率領漲,也是上周唯一漲超1%的指增產品。華寶標普滬港深中國增強價值指數A和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A分列第二和第三,漲幅超0.4%。此外,指增“紅榜”TOP10剩下7席中有6席為虧損產品。整體而言,紅榜產品多為跟蹤紅利指數和滬深300類產品,因這兩類標的跌幅相對較窄,尤其紅利指數是上周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從上周指增策略業績“黑榜”來看,整體跌幅也較前一周明顯放大。其中,榜首東財消費電子指數增強A跌超7.47%,而該產品前一周跌2.28%也進入“黑榜”TOP10,兩周累計跌近10%,這樣的回撤對投資者而言可謂“傷不起”。此外, 銀華中證全指醫藥衛生指數增強發起式和匯添富中證芯片產業指數增強發起式A等7只產品跌超4%,分別排在第2-8位。跟蹤指數特征方面,上周指增“黑榜”多為跟蹤創業板指數及醫藥衛生指數類產品,較為符合市場調整的大類方向。
相比量化多頭和指增策略,公募量化對沖策略產品因數量少和對沖屬性,正收益產品占比較高且虧損幅度并不大,難得凸顯優勢。盡管如此,13只產品中3只產品正收益,對追求絕對收益的對沖產品而言難言可觀。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融智選對沖3個月定開混合以超2.37%的虧損領跌,這樣的周回撤在對沖類產品中也算較大了。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