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31 12:13:05
隨著基金年報悉數披露,趙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隱形重倉買入貴州茅臺、山西汾酒等消費股;
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對中國海油和片仔癀的持股大幅增加,同時減持了立訊精密、伊利股份;
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在華東醫藥、華潤三九、愛博醫療等個股的持股數都有明顯增加。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隨著基金年報悉數披露,更多知名基金經理的全部持倉浮出水面,記者注意到,趙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首次披露年報,在前20大持股中,出現了貴州茅臺、山西汾酒等消費類個股的身影。
此外,富國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對中國海油和片仔癀的持股大幅增加,同時減持了立訊精密、伊利股份。中歐基金葛蘭的多只隱形重倉股也都有明顯加倉,比如在中歐醫療健康上,華東醫藥、華潤三九、愛博醫療等個股的持股數都有明顯增加。
趙詣:買入貴州茅臺、山西汾酒等消費股
趙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披露了成立以來的首份年報,截至2022年底,該基金的持有人戶數超過了20萬戶,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高達99.09%。
除了此前已經浮出水面的前十大重倉股,在其它持股方面,第11位至第20位的持股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可以發現,趙詣在消費板塊也買了不少個股,其中包括了貴州茅臺、山西汾酒等白酒類個股,還有中國中免、美團-W等個股。
在年報中,趙詣表示,“判斷市場的底部對我們而言是相對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一直強調,當優質的公司出現快速調整并進入有性價比的階段,將加快建倉節奏。擁有良好護城河的企業并未因為一些宏觀因素改變他們的競爭力,而悲觀情緒會給我們機會,因此在11月我們加速建倉。本質而言,我們希望的是能選擇到優秀的公司,并伴隨其一起成長,因此我們會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組合里的公司。”
“短期來看,從2022年12月開始,以新能源為主的公司前期因為漲幅較大,疊加對未來預期出現分歧,導致出現持續的調整,股價的下跌也意味著風險的釋放,需要立足于基本面,選擇有競爭力的公司。投資方向整體上沒有特別大的變化,更加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個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另外一個是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定調下的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發動機、半導體為主的高端制造業,以及需求回暖的消費行業。”趙詣進一步表示。
此外,趙詣近日在回應網友提問時還進一步解釋,其投資操作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但底層邏輯保持穩定。泉果旭源在2022年11月初抓住了建倉窗口期,優先布局了跌幅較大的消費板塊,在慢慢積累安全墊的過程中,發現持續調整的高端制造領域性價比更高,于是加大相應的配置比例。
朱少醒:加中國海油、片仔癀,減立訊精密、伊利股份
再看富國基金朱少醒的隱形重倉股,富國天惠2022年報顯示,排在第11位至第20位的持倉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可以看出,主要的調整在于減持了立訊精密、伊利股份,而對中國海油、片仔癀的持股數則是明顯增加。
朱少醒在年報中表示:“展望2023年,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后新冠時期的投資應對。經過2022年的全面下跌,市場整體的估值大幅回落。部分經歷過多年考驗的核心資產公司估值已經相對合理。市場關注度較低的中小盤公司整體估值也依然有吸引力,翻石頭選股的環境依然友好。”
“除了甄選優質的公司之外,估值考量同樣重要。優質公司并不簡單等同于耳熟能詳的明星公司。我們并不具備精確預測市場短期走勢的可靠能力,理性的長期投資者應該做的是以合理的價格耐心收集前景遠大的優秀公司的股票,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回歸。”朱少醒進一步說道。
葛蘭:加倉華潤三九、愛博醫療、華東醫藥
中歐基金葛蘭管理的多只基金也披露了2022年報,從其管理的兩只醫藥主題基金來看,在中歐醫療健康方面,第11位至第20位的持股如下:
數據來源:wind
可以看出,主要的調整是增加了華東醫藥、華潤三九、愛博醫療等個股的持倉,其中僅有智飛生物出現了減倉。
而在中歐醫療創新方面,也有類似的操作,華東醫藥、愛博醫療的持股數明顯增加,不同的是,對于智飛生物的持股,也有增加。
數據來源:wind
葛蘭在年報中表示:“展望2023年,隨著疫情對于行業的擾動逐步減弱,相關公司將會回到長期增長的趨勢中。醫藥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創新依然是行業成長的最為重要的驅動力。經過多年的洗禮,國內創新企業整體研發管線布局更加理性,資源向差異化方向傾斜,甚至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品種誕生,國內多家企業將不同階段創新藥的部分權益授權給海外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內企業創新的價值。”
“目前,依然有大量臨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創新藥及器械都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與此同時,國內的創新藥服務企業也逐步形成了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部分細分領域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此外,我們認為相關服務商的競爭力更多的體現在平臺的技術和管理能力,龍頭企業的市占率大概率仍將持續提升,保持其較高的景氣度。”葛蘭繼續說道。
此外,葛蘭還表示:“伴隨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及認知水平快速提升,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且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空間依然巨大,這些公司的價值終將有公允的市值體現。整體而言,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但中長期而言,我們繼續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配置價值。”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66576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