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0 10:25:01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趙云
2023年,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簡稱“中特估”)的指引下,中字頭板塊席卷A股市場。中國移動帶領三大運營商新高不斷,中字頭軍工股、中字頭基建股全線走高。
最近一個月,基建類ETF,國企開放共贏ETF,成為指數型基金里最炙手可熱的產品,業績也領漲市場。
就在3月中旬,9家基金公司正式上報了三大央企指數ETF。業內人士預計,9只央企主題相關ETF有望在4月成立,屆時將為央企相關板塊帶來可觀的增量“援軍”。
然而,對于想要參與央企主題機會的投資者來說,如果等待相關ETF的發行,或許還將等待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相關個股可能還會繼續走高,而現有的ETF產品已經有較大漲幅。
那么在現階段,還有哪些潛在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實際上,在主動型基金產品中,一些長期專注央企投資機會的基金經理,已經前瞻性的布局了央企龍頭個股,這類產品由于“潛伏”較早,而隨著援軍的隨后到來,有望借勢獲得增量資金“抬轎子”的機會。
2023年的春天,中國特色估值體系這一全新概念,無疑在整個市場參與者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鳴。
“中特估”這個提法,最早出現在2022年11月21日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當時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盡管理論提出之初,“中特估”并未獲得市場足夠的反饋。但是,隨著中國聯通去年11月22日漲停,市場開始認識到,中特估的核心就在于央企。因為央企普遍估值極低,但紅利回報豐厚,同時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央企理應獲得充分的價值重估。
2023年,中特估迎來爆發,中國移動總市值突破2萬億,帶領三大運營商新高不斷,大有取代貴州茅臺,成為第一大市值公司的趨勢。
隨后,中國石油帶動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桶油”三箭齊發,重新走上價值回歸之路。
接下來,中字頭軍工股成為央企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中國衛星、中國衛通、中船科技等掀起強勁升勢。
再往后,一帶一路一發不可收拾,央企基建股一路狂飆,基建類ETF成為近一個月漲幅最大的指數基金。
今年以來,中國移動累計漲幅45%,中國電信累計漲幅66%,中國石化上漲28%,中國石油上漲17%,中國衛通大漲118%,中國交建大漲47%、中國西電大漲25%、中鐵工業大漲34%……中字頭個股普遍大漲,國企改革、基建類型ETF領漲市場。
目前看,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無論買股票還是ETF,都還不是最友好的時期。要想繼續分享中特估帶來的機會,只有等待援軍的到來。
剛好這時,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證監會官網顯示,3月14日,9家頭部基金公司上報了央企主題ETF。9只央企主題ETF主要跟蹤三大指數,包括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指數、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其中,易方達、南方、銀華申報的是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匯添富、廣發、招商上報的是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嘉實、博時、工銀瑞信上報的是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ETF。9只央企主題ETF已獲受理。
基金公司普遍認為,央企主題相關ETF的推出,一方面將為投資者配置相關上市公司股票提供優質的投資工具,另一方面也有望給相關板塊帶來增量資金,支持央企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優做大,央企板塊的投資也將受益于基本面和估值的雙重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ETF產品從申報到進入發行階段,需要一個過程,時間長的時候可能超過一個月,時間短的,從申報到發行,最少可能需要一周到兩周時間。
因此可以預計的是,3月14日上述9只央企主題ETF申報材料之后,如果一切順利,進展較快的話,未來一到兩周時間,這些產品有望進入發行階段。一旦順利募集完成,屆時關于央企的增量“援兵”就將入場。
當前階段,中字頭板塊已經漲了一波,央企主題ETF的援兵尚未到來,在這個“空檔期”,一些提前布局、早已埋伏央企板塊的主動權益產品,或許能夠在未來增量“援兵”入場之際成為受益者。
那么,有哪些提前重兵埋伏央企個股的主動權益產品、或者對央企板塊有較深研究的基金經理值得關注?
在本輪中字頭行情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行情是非常重要的一條主線,其重要炒作邏輯,除了央企改革、價值重估之外,還有數字中國等多重題材。
其次,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桶油”行情,則是另外一條主線。
而8年價值投資老將、景順長城基金經理鮑無可,則是牢牢抓住了兩條投資主線的重要機會。
首先,景順長城能源基建混合,是鮑無可管理時間最長的產品,時間長達8年,目前規模22.88億元,鮑無可任職收益309%,今年以來收益10.79%,在3541只同類產品中排名107%。
根據去年四季報,景順長城能源基建混合重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兩只個股,持倉占凈值比例分別為8.15%和5.2%。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A股是2022年1月上市,鮑無可也是從去年一季度,就將中國移動納入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而且始終維持8%以上的配置比例,而中國電信是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配置。
而去年中國移動A股上市以來,股價上漲了接近1倍,中國電信A股從去年三季度末到現在,累計漲幅也是接近翻番。
再看另外一只產品,鮑無可管理的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不僅重倉了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還重倉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的H股,今年以來,該產品同樣取得超過10%的收益。
通過閱讀景順長城能源基建的季報可以發現,鮑無可早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經看到了低估值中國企業的長期投資機會。
鮑無可在去年三季報中表示,隨著市場調整,當前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具體理由如下:
1. 長期來看(以十年計),現金是相對較差的資產,特別是在股票市場估值較低的時刻。現金類資產將受到通貨膨脹的侵蝕,而股票資產天生跑贏通貨膨脹。這個結論在過去100多年,各個主要國家都是成立的,其中一些國家經歷了二戰這樣災難性的事件。
2. 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還在不斷提升,在很多高端領域中國企業開始嶄露頭角,不斷提升全球市占率。
3. 當前中國部分股票資產的估值比較低,特別是本基金持倉的一些公司,這些公司基本面穩健,估值偏低,長期來看有較大的上漲潛力。
(注:去年三季度,中移動、中電信等尚未啟動,但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到今年,鮑無可開始豐收了。)
此外,鮑無可當時指出,盡管一些熱門賽道股的股價有所回調,但他并不認為這些賽道有機會,相反其中一些公司還包含較大的風險。
(注:現在回過頭看鮑無可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市場應驗)
而且在去年第四季度,鮑無可延續了去年第三季度對市場的判斷,并且進一步對股票倉位有所提升。
姜誠管理產品重點買入的央企個股為中國建筑和工商銀行。長期以來,參與中國建筑的基金多為基建類ETF產品,而工商銀行由于多年股價缺乏彈性,也一直缺少主動型產品的關注。那么,姜誠究竟處于怎樣的理由,對中國建筑和工商銀行如此青睞?
中泰資管基金經理姜誠,可以說是一位深度價值投資者。他目前管理總規模175億,管理時間最長的中泰星元靈活配置,任職時間4年,任職回報148%。
該產品在2019年到2022年度維持每年正收益的業績,歷史最大回撤是2020年3月20日的-16.27%。能夠實現每年正收益,姜誠的秘訣在于他買股的唯一標準:物超所值,有安全邊際。
姜誠表示,市場的主要矛盾似乎在于需求側的預期變化,但我們的關注點卻在供給端的競爭格局。估值,是稱重,是穿越周期對長期紅利水平進行折現的稱重,所以需求的周期性波動不重要,長期的分紅水平才重要。即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不重要,長期的結構性因素才重要。最重要的長期結構性因素是行業內的競爭格局,競爭格局的決定因素是企業間競爭力的差異,而非需求側的斜率。
再看中泰星元靈活配置的重倉股,中字頭公司中國建筑是第一大重倉股,配置倉位接近10%。此外,還重倉持有工商銀行這一中字頭板塊最后的估值洼地。
除了姜誠外,杜洋管理的工銀瑞信戰略遠見、工銀瑞信戰略轉型等主動型產品也重倉中國建筑。
除了姜誠外,王崇管理的交銀新成長、王東杰管理的建信甄選混合也都持有較多的工商銀行。不過,上述產品同時重倉茅臺、寧德時代等行業龍頭公司,今年均表現不佳,因此產品業績表現受到一定拖累。
莫海波重倉的中字頭公司主要是一帶一路板塊,包括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從莫海波多個季度的投資偏好看,其更加偏愛農業、軍工和地產行業。從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的布局時間看,都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并在今年開始享受收益。
萬家基金的基金經理莫海波,目前一人管理六只產品,今年以來全部正收益,業績確實非常牛。而他管理的這些產品,任職時間都比較長,其中萬家和諧增長混合、萬家品質生活混合、萬家新興藍籌,任職時間都超過7年;他管理的萬家甄選混合任職時間超過5年。而從任職回報來看,都是時間越長,業績越香。其中,管理時間最長的萬家品質生活,莫海波的任職回報高達282%。
在加入萬家基金之前,莫海波是券商宏觀、策略分析師出身,兼具行研背景,這樣的從業背景使得他在投資上不僅擅長宏觀、周期分析,也具備行業分析和挖掘個股的能力。
投資上,自上而下,左側逆向,周期輪動是莫海波最鮮明的標簽,但從持倉上看,除了上述三個標簽外,莫海波在有些成長性、景氣度高的個股上,也會根據個股價值,自下而上,通過右側買入。
莫海波曾多次表示,自己70%是以自上而下投資為主,注重左側逆向投資,也還有30%-40%也會進行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也有一些偏右側的投資。
此外,莫海波也善于捕捉一些短周期股為投資增厚收益,靈活投資,充分體現出莫海波均衡、全面、立體的投資能力。
再看莫海波的持倉,比較偏重農業、房地產和軍工。不過,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兩家中字頭公司進入莫海波的視野,一只是中國中鐵,一只是中國鐵建。
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是當前“一帶一路”板塊中,走勢最強的兩家中字頭公司。而從這兩家公司的基金持股情況看,普遍億基建類ETF基金為主,主動型公募產品持股相對較少,而莫海波管理的產品,這對這兩家公司情有獨鐘。
其中,萬家品質生活持有中國中鐵3378萬股,萬家品質生活也是持有中國中鐵最多的主動型公募產品。
其次,中國鐵建的基金股東名單來看,萬家甄選混合持有919.4萬股、萬家和諧增長混合持有388.49萬股。
實際上,不論是中國中鐵還是中國鐵建,2015年大起大落之后,兩家公司都陷入到了長達8年時間的慢慢雄途。而2023年以來,不到3個月時間,兩家公司都大幅上漲,中國中鐵累計漲幅38%,中國鐵建上漲了27%,反轉之勢已經形成。
而莫海波在去年第四季度大舉殺入這兩只個股,相信他管理的幾只產品,都將從“一帶一路”行情中收益頗豐。
除了莫海波之外,韓冬燕、李曉杰管理的諾安低碳基金也同時重倉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且是第一、第二大重倉股,今年收益近7%。
中海基金許定晴重倉了中國鐵建,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今年最熱的板塊,幾乎她都買了,比如信創、中藥、黃金和中字頭。
許定晴管理的中海優質成長表現相當出色,今年以來已經取得15.81%的收益,2276只同類產品中排名32。
具體看重倉股,其持有中國軟件、金山辦公、博思軟件、草突然間等軟件股,同時也重倉持有中國鐵建。看一下中海優質成長的重倉股,確實配得上這樣的業績。
而這些布局,都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對行業進行了明顯的調整。去年第三季度,該產品布局方向主要是公用事業,第四季度突然大幅調整方向,重倉軟件和中字頭的中國鐵建,不知道是突然的靈光一現,還是沉淀依舊的實力大爆發。總之,今年中海基金這只實力不俗的產品也值得關注。
許定晴在去年四季報中表示,基于對未來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的看好,本基金四季度主要增配了計算機 板塊,同時還增加了調整充分,長期仍然具備優秀成長能力的醫藥企業的配置。 截止報告期末,本基金行業配置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醫藥生物、建筑裝飾、電子、交運和軍 工等板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980907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