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8 22:51:57
◎中國作為世界上工業產值最大的國家,2016年至2022年,中國MRO采購服務的市場規模已從2.1萬億元增到3.0萬億元,預計到2027年MRO采購市場規模將近4萬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為5.8%。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3月7日晚間,工業用品采購服務平臺震坤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計劃于紐約證券交易所以美國存托股票(ADS)的方式上市,代碼為“ZKH”。高盛和華興資本擔任聯席主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此次募資用途為進一步發展平臺以擴大業務規模、增強供應鏈能力并提升履約效率、戰略投資和收購等。
據文件,發行完成后,股本將由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組成,該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龍作為個人股東持有16.6%普通股,并持有總投票權的50%以上。
震坤行由創始人陳龍創立,曾是一家從事工業化學產品的代理銷售公司,2014年提出服務制造業的“一站式工業用品超市”概念,震坤行正式更名為“震坤行工業超市”。
企查查數據顯示,在上市之前,震坤行累計融資7輪,集齊了包括鐘鼎資本、元生資本、騰訊、老虎基金、加拿大養老基金(CPPIB)、經緯創投、君聯資本、云鋒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中投海外、富達基金(FMR)、殼牌等明星資本。
招股書顯示,IPO前,鐘鼎資本相關實體持股占比14.7%,元生資本相關實體持股占比10.5%,騰訊持股9.4%。
國內一站式輔料和易耗品(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領域相較于國外起步較晚,但潛力巨大。根據CIC灼識咨詢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7年,中國MRO采購市場規模將近4萬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為5.8%。
3月2日,在河南省尉氏縣一家紡織企業車間里,工人在生產線忙碌。圖片來源:新華社圖片
隨著國內數字化建設的不斷加深,震坤行、京東工業品、西域機電等一眾MRO采購平臺開始涌現,并被資本押注。
從業務層面來看,震坤行主要服務B端客戶,為其提供一站式MRO采購和管理服務。
震坤行旗下包括兩個MRO平臺:服務大型企業的平臺“震坤行”(ZKH)、面向小微企業的“工邦邦”(GBB),后者于2018年12月推出。
在招股書中震坤行寫道,其以震坤行和工邦邦平臺混合的業務模式,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和互補性:震坤行平臺吸引企業客戶,并貢獻了大部分的銷售;工邦邦平臺使我們能夠利用眾多微型企業龐大但瑣碎的MRO采購需求,并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擴大我們的規模,并降低周轉資金要求。
在商業模式上,震坤行是產品銷售模式和市場模式并行。產品銷售模式即從供應商處購買產品,后管理庫存,并向客戶銷售。市場模式則是為供應商與客戶提供交易平臺,賺取傭金。后一模式于2019年6月推出,GMV及其占比也在逐年提升,從2020年的3.029億元(占比6.1%)提升至2022年的14.442億元人民幣(占比15.4%)。
目前,震坤行擁有備品備件、通用耗材、行政物資、加工制造、化學品等五大品類,共32條產品線,1730萬SKU。
據震坤行招股書,截至2022年12月31日,震坤行客戶數超過58000名,其中震坤行客戶4萬多名,工邦邦客戶1.7萬多名。此外,震坤行的客戶留存率可觀:2020年最大的500家客戶中約有91%在2022年繼續交易,2022年,其客均消費16.16萬元。
2020年至2022年,震坤行的凈收入分別為46.86億元、76.55億元和83.15億元,凈虧損分別為3.97億、10.94億、7.31億元。毛利率方面,2020年至2022年,此項數字分別為14.5%、13.6%和15.8%。
從運營成本來看,震坤行的運營費用來自履約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以及一般行政費用,2020年至2022年,震坤行的運營虧損分別為3.998億元、11.104億元、6.857億元,虧損收窄的原因是毛利潤的增加以及勞動力優化和成本控制。
MRO,指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直接構成產品,只用于維護、維修、運行設備的物料和服務,又稱非生產性物料。
艾瑞咨詢《2022年中國工業品B2B行業研究報告》表示,相較于生產性資料,MRO具有涉及范圍較廣與品類更為繁雜等特點,使企業在MRO采購中經常面臨耗時耗力的困境,且因企業通常缺乏對MRO的重視和有效管理,極易為企業帶來較大的隱性成本。
因此,MRO采購是企業采購與生產管理中具備潛在提升空間的領域之一,潛力巨大。
震坤行在招股書中提到了3點優勢。一是一站式MRO采購和管理服務,包括匹配生產和采購計劃、產品預篩選、智能推薦和庫存優化;二是數字化MRO采購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實現完全數字化和定制的MRO交易體驗,并兼顧透明和高效;三是端到端服務。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震坤行建設了30個配送中心、90個中轉倉庫和大約3600臺EVM智能自動售貨機、260多名服務經理組成的履約網絡。
根據CIC灼識咨詢發布的報告,中國作為世界上工業產值最大的國家,2016年至2022年,中國MRO采購服務的市場規模已從2.1萬億元增到3.0萬億元,預計到2027年MRO采購市場規模將近4萬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為5.8%。
自2017年以來,工業品B2B市場融資金額不斷增加。相較于行業初期,投資集中度明顯提升,投資方愈加青睞于規模較大、建立良性盈利模式的頭部工業品B2B平臺。
國內的MRO領域仍是藍海。鐘鼎資本、順為資本、經緯創投、紅杉中國成為自2020年以來在這一領域出手較多的投方。艾瑞咨詢報告顯示,自2020年1月起,4家資本參投次數達到3次以上,參投案例涉及震坤行工業超市、立創科技、易買工品等工業品B2B企業,其中震坤行工業超市的E輪融資囊括了鐘鼎資本、經緯創投兩家資本。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9107654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