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30 21:51:14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評論員 李玉雯
近日,海口農商行因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違規掩蓋不良等13項違法違規事實,被海南銀保監局處以罰款68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5.42萬元,該行時任行長等10人也同時被處罰。
筆者注意到,近年來在疫情沖擊下,銀行業整體貸款質量有所承壓,商業銀行掩蓋不良貸款的違規現象頻頻出現,且手段多種多樣。例如,人為操縱貸款五級分類形態,隱匿資產質量;違規延長貸款期限,以多次展期和借新還舊等方式延緩風險暴露,掩蓋不良貸款;違規通過第三方代持、為不良資產受讓人提供融資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非潔凈出表;直接或借道各類資管計劃在信用風險等未轉移或未完全轉移的情況下將不良資產移出資產負債表等。而這些都會導致不良貸款數據嚴重失真。
值得注意的是,花式掩蓋所美化出的經營數據,并不能真的讓銀行甩掉不良包袱,且這些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
一方面,掩蓋不良會導致銀行難以把握處置不良貸款的時機,造成風險積累,最終可能導致大量風險集中爆發,嚴重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另一方面,隱瞞行為會導致不良貸款長期得不到化解,降低銀行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不僅限制了銀行對正常企業的融資支持,也會對社會信用產生負面影響,增加了部分經營不善企業的賴賬風險。
此外,不良貸款數據失真也會影響到監管政策的制定,可能會導致監管決策的及時性與針對性不足,難以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最終久病難醫,影響金融穩定和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針對銀行掩蓋不良的亂象,筆者認為,一方面,監管要保持高壓態勢,嚴肅信貸風險披露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粉飾數據等造假行為予以嚴厲處罰。同時,監管需要加大金融政策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支持力度,適當擴大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自主權。對于真實反映的不良貸款,也可根據具體原因采取特殊政策,例如對于客觀經濟環境變化或政策變化導致的不良貸款,可考慮適當提升不良容忍度。
另一方面,銀行自身也要認識到,應對不良貸款壓力,掩蓋并非長久之計。想要提高經營業績,達到監管要求,可以從改善日常經營管理、提升風控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弄虛作假上。
銀行各部門更是要勤勉盡責,合規過程不能流于形式。例如,信貸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加強監測分析貸款形態的遷徙情況,如實反映貸款風險分類;內部稽核審計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發現掩蓋不良等問題及時糾正處理,防止風險積累。
此外,對于存量不良貸款的化解,銀行應當細化分解清收壓降目標,落實到人,并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制定一戶一策的清收保全措施,從而防止貸款質量深度惡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