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5 22:31:53
受利好消息影響,12月5日(周一),A股大幅高開,盤中多空爭斗,收盤主板股指上漲,“雙創”指數略跌。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1.76%至3211.81點,深證綜指漲0.88%至2062.63點,創業板綜指微跌0.01%,科創50指數小跌0.45%。盤后數據匯總顯示,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58.93億元,為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凈買入。
多數權重股表現較好,央企表現更好。上證綜指稍強與保險股、銀行股、電信股普漲相關,因滬市中這類個股權重明顯更高。中國聯通幾乎漲停,中國移動漲7.11%,中國平安漲5.96%,中國太保漲6.25%。
上述權重股上漲部分得益于外資近期明顯趨向更積極,外資通常更偏好大市值個股。此外,上周末上交所制定新一輪《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和《中央企業綜合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亦對權重股、央企構成較強大支撐。
對于同樣的利好消息,外資明顯更加樂觀。以周一為例,A股漲幅不大,港股恒指大漲4.51%,恒生科技指數甚至暴漲9.27%。還有,離岸人民幣匯率升回7.0下方,單日升幅高達1%左右。
由人民幣匯率走勢看,這波升回7.0大關并非偶然因素,比如并非因為美元指數忽然大跌,人民幣這波大漲明顯是有基本面預期支撐,所以大概率就是有效的。事實證明,之前人民幣匯率跌至7.0上方也只是階段性的,中國經濟韌性及中長期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幣過度疲弱。我國通脹可控,這在平時也許沒啥,但在全球范圍內惡性通脹情況下其實相當難得,也具有較深刻的提示作用。
當我國通脹壓力明顯更小時,若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本身就比較容易反彈,更何況如今又疊加疫情防控措施“大幅”優化這一關鍵因素。
許多非權重個股的表現與疫情相關消息明顯相關,也有些個股看上去關聯度不是很明顯。周一新冠檢測、抗原檢測板塊下跌,醫藥商業板塊上漲,這部分的邏輯是相對清晰的。在其他對疫情相關消息比較敏感的個股方面,市場的反應可能就稍稍有些混亂,比如機場、航空等個股上漲,酒店餐飲、旅游類個股卻表現較弱。
市場對疫情相關消息作出并不太一致的反應也蠻正常,因有些投資者重視防疫政策調整優化后市場的中長遠前景,有些投資者可能更在意手中持股短期業績波動。
疫情防控優化意味著中國經濟擺脫疫情困擾已“看得見”,不再“遙遙無期”,不過短期內疫情反復也是難免,即“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只是有些投資者特別在意短期的曲折而選擇暫時離開。投資者回避短期坎坷或曲折無可厚非,但也應明白過度頻繁的操作或帶來更多出錯機會。
如今既然見到曙光,那么就可視為“系統性機會”。對于這樣的機會,投資者理應珍惜,即使有時也可進行一些短期操作,應記得始終維持一定數量的底倉。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