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馬克龍宣布法國將退出這個條約!此前西班牙、荷蘭已退出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2 23:34:48

          每經編輯|程鵬 易啟江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布魯塞爾宣布,法國將退出《能源憲章條約》,原因是該條約被認為與《巴黎協定》的目標不符。此前,西班牙和荷蘭已經退出該條約。

          CFF20LXzkOwm0jib7DyEicL2Nk32Amf0qI0xnj5KvImLPc26nj6S6t1ehqC4JjoHUGSljoBGbcuTx0qK7k6nRIeg.jpg

          資料圖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一些權威人士認為1994年簽署的《能源憲章條約》過于保護石化燃料能源。

          此前法國氣候高級委員會已在10月20日的一份意見書中給出評估,認為法國與歐盟應該退出《能源憲章條約》,因為這個已有30年歷史的條約與《巴黎協定》中規定的“脫碳時間表”不符。

          《能源憲章條約》于1994年簽署、1998年生效,成員包括多個歐洲及亞洲國家、歐盟、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員國等,是國際能源領域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條約。該條約旨在確保地區能源供應,為跨國能源公司,特別是化石燃料公司提供保護。該條約賦予了能源公司就危害其投資的政策起訴東道國政府并索要賠償的權利。

          新聞多看點》》》》》法國陷入罕見的“油荒”

          據中國青年報21日報道,隨著煉油廠員工罷工升級,10月18日,法國煉油產能減少了六成。此前,法國政府宣布釋放部分原油戰略儲備應對危機。隨著罷工持續,法國人越來越感到憂慮:幾周后,法國的原油戰略儲備可能耗盡,屆時,他們將面對“滴油不剩”的窘境。

          前所未有的罷工被認為是歐洲能源危機的又一次體現。“法國從北到南都在上演同樣的場景:許多加油站關門。在開門迎客的加油站外,等待加油的隊伍排出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燃油短缺,價格也在上漲。”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寫道。

          上法蘭西大區是燃油最緊張的地區之一,當地一半的加油站燃料短缺。法國北部大城市里爾只有一家加油站還在營業,門口從早到晚都有人排隊。50歲的市民埃蒂里告訴RFI,前一天晚上他連著跑了11個加油站,“一滴油都沒找到”。

          隨著危機持續,法國政府發言人奧利維耶·韋朗向公眾承認“形勢緊張”,但他表示,法國各地都不缺汽油庫存,消費者不必因恐慌而加油。這番勸告加劇了恐慌性購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10月10日以來,法國能源公司的供應提高了30%至50%,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意味著人們正在搶購。

          法國缺油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罷工。

          隨著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多家石油巨頭賺得盆滿缽滿,它們的員工卻在為物價上漲一次次勒緊褲帶。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石油巨頭道達爾能源公司日前根據估算向投資者支付了80億歐元紅利,這點燃了該公司普通員工的怒火。

          工人們要求道達爾漲薪10%,以應對不斷攀升的生活成本。道達爾的解決方案是“破例補償工人1個月的工資”,并同意“適當條件下,在2023年為法國員工漲薪6%”。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法國政府左右說和,石油公司軟硬兼施,但法國勞工總聯盟態度強硬。隨著罷工潮持續,危機延燒至埃森克美孚公司,進一步降低了法國的燃油產量。RFI稱,石油企業與工人們進行的是一場“聾人和聾人的對話”,由于談判僵持不下,法國“缺油”的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告訴RFI,燃油只是借口,罷工的真實原因是人們無處宣泄不滿。分析人士告訴德國“德國之聲”電臺,罷工背后,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近日,在巴黎市中心,一群抗議者舉著標語和旗幟。參與者大多是中老年人。“我們反對政府的政策——他們只收窮人的錢!”一名身穿牛仔夾克、圍著黃圍巾的男子坐在車里對麥克風大喊。人群應和道:“是的!”

          在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的政治學家布魯諾·考特斯看來,罷工持續意味著抗議行動將越來越頻繁。“這表明,許多人認為我們的制度是不公平的,特別是當他們看到一些員工的工資比其他人高得多時……煉油廠的罷工過后,有些員工將獲得數千歐元,另一些人兩手空空。”

          研究抗議運動的巴黎歷史學家丹妮爾·塔爾塔科夫斯基指出,罷工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凸顯了法國“困難的社會氛圍”。“‘進攻性’罷工的數量持續增加。人們不再為了防止被裁員而進行‘防御性’罷工,他們罷工是為了要求更高的待遇。”她說。

          在地緣沖突背景下,不僅法國,整個歐洲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能源困境。據法新社報道,法國天然氣輸送運營商10月13日稱,隨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減少,法國首次向德國輸送天然氣,以兌現其“確保歐盟能源團結的承諾”。

          法國自顧不暇,還得支持盟友。在能源危機的寒冬中,歐洲各國或許只能相濡以沫。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美國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6.5%。據歐洲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公司每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賺取超過1億美元利潤,讓業內人士大呼“瘋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冬,歐洲為天然氣支付的價格將達到以往的10倍。

          一邊是美國大發橫財,一邊是歐洲叫苦不迭。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在巴黎的一場企業家大會上忍不住抱怨美國天然氣太貴。“我們要告訴我們的美國朋友,你們(向我們)提供了能源,但我們卻要支付四倍的價格,看在友誼的份上,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馬克龍表示,在七國集團會議上要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除了法國,德國也在抱怨“天價”賬單。日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也在專訪中暗指美國等“友好”國家以過高的價格向德國供應天然氣,借俄烏沖突發戰爭財。

          此情此景下,歐洲無法繼續“裝睡”。匈牙利國會主席克韋爾·拉斯洛日前表示,“無論俄烏沖突結局如何,歐盟都是最大的輸家”。“屈從于外部的政治、能源和經濟利益,正讓歐洲變得脆弱。”他說。

          編輯|程鵬 易啟江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高靜攝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報、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 在线香蕉y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