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9 14:28:41
經濟格局在變,商業環境在變,以指導商業實踐為本源與初心的商學教育,也應順勢而變。9月23日,在“EMBA20周年暨安泰視界年度峰會”上,交大安泰發布EMBA全新項目定位:“新商學·新科技”,雙循環驅動商學新生態。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冷雪婷
《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說:“未來人類要準備好,每十年要重塑自己一次,扔掉自己過時的知識、技能、經驗、假設和人脈,重新來過。”
身處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無論是全球商業格局還是中國商業社會的發展模式,都正在經歷著深刻變革。這也讓身處于新挑戰中的中國企業家們,在新變局中必須不斷提升自我的“識變之智、求變之法、應變之能”。
經濟格局在變,商業環境在變,以指導商業實踐為本源與初心的商學教育,也應順勢而變。9月23日,在“EMBA20周年暨安泰視界年度峰會”上,交大安泰發布EMBA全新項目定位:“新商學·新科技”,雙循環驅動商學新生態。
重塑全新的EMBA項目定位、重塑全新的商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路徑,交大安泰這所扎根中國的商學院對于時代變局的最新回應。那么,這一新定位究竟“新”在何處?又將引領商學教育走向怎樣的未來?
迎接新變局 應對新挑戰
從15世紀開始,全球化從以西班牙、葡萄牙為中心的航海時代,到以英國為中心的殖民時代,再到以美國為中心的霸權時代,過去以西方為中心的全球化發展,深刻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如今,全球多極化的世界格局正向我們走來,這個時代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中國的崛起。2000年,中國GDP占世界比重只有3.6%,而到了2021年中國GDP達到17.73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世界占比已經達到了18.5%。作為世界經貿大國和全球多極化的重要支柱,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正愈發重要。
而與此同時,人類科技發展進入了智能化時代。十八世紀中葉,僅僅一部蒸汽機就開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代替手工勞動引領了一場深刻的技術與社會變革。而現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納米技術等眾多前沿技術同時交織疊加應用,快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
眾多突破想象的科技應用新場景,引領的是產業的變遷與升級。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當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從實驗室真正走進行業實踐之后,行業結構、產業鏈與供應鏈開始加速重構。
身處當今時代之中,商業領袖與企業家們面臨的是世界格局之變、科技創新之變、產業結構之變和商業模式之變。如何理解變局、理解技術、理解行業?這是當今商業領袖與企業家所面臨的時代課題、時代之問。同樣,對于商學教育而言,也到了謀變、求變之時。
正如交大安泰EMBA校友會輪值會長、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云中國區總裁黃海清所說,未來的企業競爭關鍵,在于能否勇敢擁抱新科技:“通過在交大安泰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據交大安泰EMBA項目主任周穎介紹,商學教育的發展幾經變革,每次變革的背后,都是與實踐的要求密切相關:“1.0時代是“你說我聽”的理論傳授,2.0時代是案例教學的“你問我答”,3.0時代是實境教學的“師生互動”,4.0時代是沉浸性教學的“AR/VR虛擬場景”。而在她看來,當今世界格局、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的變化,讓如今的商學教育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傳統商學面臨著理論落后、課程老化、師資匱乏和范式傳統等問題,如何才能迎接新變局?應對新挑戰?
基于這樣的思考,交大安泰EMBA提出了“新商學·新科技”,雙循環驅動商學新生態的項目新定位。這一定位,既是商學教育對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新回應,也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新研判和新思考。
新商學生態 新科技引擎
新商學是指扎根行業實踐,創新管理理論、賦能科技發展。新科技是指策源創新理論,推進行業升級、驅動商學變革。交大安泰EMBA提出的“新商學·新科技”這一定位,希望打造的是“新商學”與“新科技”這兩大理念相互交融、交互和交叉的內外雙循環模式。
具體而言,“新商學”和“新科技”首先分別建立各自良性發展的“內循環”生態,進而相互賦能、相互促進,最終形成“新商學里有新科技,新科技里有新商學”的雙向聯動的“外循環”。
一方面,在“新商學”內循環中,交大安泰EMBA從設計理念到培養范式,最終到落地模式,搭建了一整套“內循環”框架。
在新商學循環中,包括新理念、新范式和新生態三個維度,新理念是全球化視野、本土化實踐案例,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商學永續化發展;新范式是將“融合”的思想貫穿其中,包括產教融合、行研融合,多學科融合;新生態是通過政產創投研的多元化主體參與;全球課堂、線上線下多層次場景的支撐;教授、科研、企業家多維共創構成,最終形成以“三化”新理念為指導的頂層設計、以“三融”為落地范式,以“三多”為目標的新商學內循環良性生態。
而另一方面,在“新科技”內循環的打造上,從國際競爭維度看,各國競爭的核心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競爭推動了技術迭代和新興行業的出現;從國家戰略維度看,中國提出了科技興國戰略,推動了產業升級、企業創新和復合型人才培養;從交大安泰EMBA項目看,提出科技+行業、科技+商業、科技+金融新路徑等等,目標是培養能夠應對技術競爭、應對科技迭代、應對產業結構轉型的復合型人才。這些人才能夠適應企業創新的節奏、能夠適應技術發展的變革,也能服務于國家發展的戰略。
正因如此,“新科技”框架是以國際科技競爭為背景,以國家科技興國戰略為引擎,依托上海交大雄厚的工科背景、大國重器專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實力,交大安泰EMBA探索科技+創新和融合,最終形成“新科技”另一內循環生態。
總體來看,“新商學”的起點是從實踐開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和創新管理理論,再去賦能科技發展;而“新科技”的初衷在于從“創新”出發,在創新中尋找新引擎、新動力,不斷提升科技與產業融合的高度,再去賦能商學的發展。
相輔相成的兩大理念,將智力、資本、技術、信息等各類生產要素有機融合到一起,通過直接和間接的“化學反應”,從而完成整個閉環的搭建,形成“新商學”與“新科技”的雙循環生態,回答了商學發展與科技發展的時代命題。
而不斷將各行業新技術成果凝練于新商學教育、不斷更新商學教育的內涵外延從而指導行業實踐,也正是交大安泰“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發展戰略的體現。
站在新起點 創造新未來
新的品牌定位下,交大安泰EMBA站在“新商學”的起點,沿著“新科技”的發展趨勢,勾勒出一幅嶄新的商業領袖培養體系。這個體系由“一體兩翼三支點”聯合組成。依托上海(長三角)、深圳(大灣區)和新加坡(一帶一路)三大支點,在“EMBA項目全景圖譜”這一主體下,撐起“知”與“行”的兩翼。
一體是指交大安泰EMBA6.0課程體系,是“EMBA項目全景圖譜”的核心,從四大學習模塊(核心模塊、方向模塊、特色模塊、國際模塊)和五大課程方向(綜合方向、金融科技、智能科技、創新創業、國際方向)構建了一張布局未來的系統化“知識圖譜”。這張“知識圖譜”,將賦能中國商業領袖們形成系統化知識體系。
在交大安泰EMBA全周期領導力系列課程中,課程將通過全景深潛式的教學方法,將窮理與務實緊密結合,培養開拓領導力、文化領導力、融合領導力、反思領導力,助力同學們提升認知維度、重構知識圖譜、賦能商業實踐。
兩翼是指以上海交大中銀科技金融學院與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為“知之翼”,提供了起飛的升力,以“大零號灣”與“贏利模式大賽”則為“行之翼”提供了前進的力量。
作為交大師生創業、技術合作的核心區域,“大零號灣”已經匯聚交大師生校友企業約550家。未來,這里將肩負起科創中心建設更為重要的使命,同時也將成為交大安泰EMBA師生校友轉化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和基地。
而由贏利模式大賽、海峽兩岸邀請賽、思源匯校友大賽、融匯兩岸大賽所組成的贏利模式系列賽事活動,未來也將為安泰EMBA校友提供思想碰撞交流的舞臺,構建起全周期實戰型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交大安泰EMBA校友會主席,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副董事長徐家平認為,“新商學·新科技”響應了四大功能建設要求,即全球資源整合功能、科技創新的策劃功能、高端產業的引領功能和開放樞紐的門戶功能。“新商業與新格局相互驅動、相輔相成,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技賦能將推動商學教育成為智適應的終身學習平臺。”
此外,交大安泰EMBA還深度融合行業實踐,開創“行業社群班”。通過構建汽車生態、金融科技、創新創業、人工智能、大健康、新零售、智慧能源、智能制造、大文創等九大社群,以跨學院、跨項目、跨學科、跨產學研創的方式,打通了學科、組織與行業的壁壘,開創了行業研究與商學改革互通互融的新局面。
“新商學·新科技”,交大安泰EMBA,正在夢開始的地方,未來已來,就等你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