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3 21:23:14
中國145家上榜企業,共分布在39座城市。對比上一年,長沙、長治及高雄新上榜,南京和陽泉則掉出榜單。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84049
8月3日,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正式揭曉。根據統計,今年上榜企業總營收達到37.8萬億美元,凈利潤總和達3.1萬億美元,均創下該榜單有史以來新高。其中,中國上榜企業營收占500家上榜企業總營收31%,首次超過美國(30%)。
今年,中國上榜企業數量由上一年143家增至145家,繼續位居榜首;美國今年共計有124家企業上榜,同樣比上一年增加2家。榜單前五名中,美國沃爾瑪連續第九年排名第一,亞馬遜上升至第二位,中國國家電網位居第三位,中石油、中石化則分別位居第四、第五位。
具體看中國145家上榜企業,共分布在39座城市。對比上一年,長沙、長治及高雄新上榜,南京和陽泉則掉出榜單。
北京仍然一騎絕塵,今年共有54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雖然相比去年減少5家,但仍然超越東京、紐約、倫敦和巴黎等城市,連續第10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上海、深圳、杭州緊隨其后,分別有12家、10家、8家企業上榜,分別比上年新增3家、2家、1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船舶集團總部、中國電子集團總部從北京分別遷往上海、深圳,也壯大了兩座城市世界500強企業陣容。另外,比亞迪和順豐也是深圳今年新上榜企業。
香港、臺北、廣州位列第五、第六、第七位,入圍企業數量分別位7家、5家、4家。其中,香港、廣州相比上一年分別減少2家、1家,臺北與去年持平。此外,成都、濟南及烏魯木齊也各新增2家、1家、1家世界500強企業,入圍企業數量由此追平蘇州、廈門,均達到3家。
必須指出的是,世界500強企業“以規模論高下“,比拼的指標是營業收入,不能絕對衡量企業和區域經濟實力。
從行業層面來看,對比中美行業結構可以發現:中國有19家金屬制品企業上榜,美國只有1家。同時,中國有12家建筑工程公司和6家煤炭開采公司入圍,美國在這些類別下無上榜企業。另外,榜單上的房地產企業均來自中國,但今年入圍企業只有5家,比上年少了3家。
不僅如此,中國公司的盈利能力與世界500強公司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拉大。中國145家上榜企業平均利潤約為41億美元,雖然與自身相比有所提升,但同期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利潤上升至62億美元。而且,今年進入榜單的10家中國銀行,利潤占全部上榜中國大陸企業利潤總額41.7%,上榜銀行利潤占比仍然很高。
浙江“第四極”,如何崛起?
市場主體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據浙江日報報道,截至6月底,金華市場主體總量達151.1萬戶,同比增長10%,增幅居浙江全省第一;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6.5萬戶,新增數量全省第一。
市場主體活,則經濟大盤穩。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金華上半年GDP達到2641.5億元,同比增長3.4%,居浙江第二位,僅次于舟山。其中,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居浙江第二;規上服務業營收增長18.7%,居浙江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9%,居全省首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3.3%,居全省第三;進出口總額增速23.3%,超出全省近6個百分點。
解讀:金華地處浙中盆地,不沿邊、不靠海,作為一座典型的“小馬拉大車”的城市,在很多人眼中,其地位略顯尷尬:下轄的義烏擁有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永康建筑、五金產業一枝獨秀,東陽橫店影視、紅木等也名聲在外,相比之下,金華本身的存在感要弱得多。
不過,從“浙中城市群”“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到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在浙江全省發展格局中,金華一直被委以重任,因為這 “不僅是金華的大事,也是優化全省城市空間的大事”。
浙江四大都市區示意圖 圖片來源:浙江發改
早在十多年前,《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就把金華-義烏都市區列為杭州、寧波、溫州之后的第四大都市區。今年浙江“兩會”期間,省委書記袁家軍參加金華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金華推進全省第四大都市區的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對全省大局具有戰略意義。
但正如當地媒體所說,很長時間以來,金華不僅沒有改變在省內“老七”的位置,“更無法擺脫離第二梯隊前列的差距越來越大、領先第三梯隊的優勢越來越小的困境。”
今年初,金華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實現“崛起浙中”。如何崛起?關鍵還在于金義一體化。
根據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琳的研究,金義都市區成立以來,人流和經濟流都十分活躍,呈現向核心區集聚態勢,但金華市區與義烏兩地之間的互動交流仍顯不足。
對此,有分析認為,金華要實現“內陸開放”,首先要實現“內部開放“——即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推進城市各區域間市場、產業融合,進而放大發展優勢,共同提升城市能級。
廣州擬新增30條軌交線路
8月2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向社會征求意見。規劃提出,構建以廣州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60分鐘交通圈,協同高鐵、城際,實現廣州與大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其中至佛山、東莞30分鐘可達。
實現市域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60%,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80%。軌道交通線網由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三個層次構成,共規劃線路53條,規劃總里程2029公里,其中高速地鐵5條、452公里,快速地鐵11條、607公里,普速地鐵37條、970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廣州將新增30條、1004公里線路。
深圳要加快培育總部經濟
近日,深圳市委召開專題會議,加快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會議強調,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實施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努力為企業經營和市民、游客消費最大可能提供便利。要加快培育總部經濟,積極吸引全國全球性企業總部和區域總部入駐,布局更多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為企業搭建更多應用場景,形成產業、資本、人才集聚效應。
四川擬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紅星新聞3日消息,四川省住建廳聯合六部門起草《關于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其中提出,共有產權住房將重點面向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但買不起商品住房的城鎮無房群體供應,申購人個人產權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其余產權為政府委托代持機構持有份額。
承購人享受與購買商品住房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權利。原則上承購人在取得共有產權住房不動產登記證滿5年的,可按初始購買價格,通過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代持機構持有的產權,直至最終擁有完全產權,增購后住房性質轉為商品住房。
長沙二孩及以上家庭增加1套購房指標
長沙晚報消息,長沙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工作方案》,對依法生育兩個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增加1套購房指標。根據家庭未成年子女數量在戶型選擇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夫妻雙方共同依法生育三個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兒補貼1萬元。
全國十大運動活力城市出爐
8月2日,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和人民網發布《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綜合城市中參與健身的人數、健身習慣分析和健身環境友好程度等因素,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鄭州、重慶、深圳、杭州、西安、武漢等10個城市成為“活力十足”“動能無限”的城市。
中國升溫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3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顯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最近20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01℃。2021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0.81℃,為1901年以來的第七高值。
中國升溫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1951~2021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升溫速率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中國的最暖時期,2021年,中國地表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0.97℃,為1901年以來的最高值。
藍皮書顯示,中國高溫、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1961~2021年,中國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極端高溫事件明顯增多,登陸中國臺風的平均強度波動增強。2021年,中國平均暖晝日數為1961年以來最多,云南元江(44.1℃)、四川(富順41.5℃)等62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上半年全國新增130萬臺充電樁,是去年同期3.8倍
8月2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能源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5.9%。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已經全面開工建設,與此同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推進,1-6月全國新增130萬臺充電樁,是去年同期的3.8倍。截至6月底全國已建成加氫站超270座。
上半年,我國能源供需總體平衡,呈現出能源消費短期下行后回升態勢明顯、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提升、能源領域有效投資力度加大等特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