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1 08:57:17
◎7月4日至7月8日,6家首發上會公司全部成功過會,再次出現周過會率達100%的情形。
◎半年節點前夕出現IPO受理數驟增之后,上周這一數字又急速下滑,降至0。
◎本周,將有7只新股迎來申購,高溫合金公司隆達股份值得投資者關注。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文多
注冊制大勢之下,更多企業擁有機會步入資本市場,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機遇。而對許多公司而言,A股IPO的闖關之旅也并非都是坦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周為單位,對上周IPO過會、被否及新增獲受理企業進行梳理,對企業價值進行辨析,同時觀察IPO市場節奏、政策動向等,以饗讀者。
上周(7月4日至7月8日,下同),A股市場總共有6家公司被安排首發上會,且全部成功過會,這也是自今年2月份第三周以來,再次出現周過會率達100%的情形。
從IPO受理情況來看,在半年節點前夕出現IPO受理數驟增之后,上周A股IPO市場受理企業數則降至了0。
本周,將有7只新股迎來申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國內少數幾家從事高溫合金業務公司之一的隆達股份值得投資者關注。一方面,高溫合金產品在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等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前景較好;另一方面,隆達股份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且公司自2020年以來兌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速。
上周,A股有6家公司迎來上會,其中3家擬上市上證主板,2家擬上市創業板,1家擬上市北交所,6家公司全部過會。
上述6家企業過會后,要做的也就是提交注冊,一旦完成注冊生效,接下來就能擇日招股上市。而隨著上會企業“6過6”,上周的過會率達到100%,這也是自今年2月第三周以來再一次出現100%的周過會率。
過會企業中,成立于2016年的圣暉集成,主要從事IC半導體、光電等高科技產業的潔凈室工程服務業務。
就企業優勢而言,圣暉集成專注于潔凈室工程行業的高端領域,而行業內只有少數企業具有在電子工業領域建造高等級潔凈室的技術水平。同時,圣暉集成在高端潔凈室工程領域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主要客戶涵蓋電子行業的全球知名企業,包括矽品科技、中芯國際、富士康科技集團、歌爾股份、華潤微電子等。
從業績情況來看,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三年一期間,圣暉集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3億元、9.34億元、10.96億元和8.87億元,其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47億元、0.80億元、0.89億元和0.53億元。
從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來看,潔凈室工程是高端制造的基礎性工程,與高端制造投資緊密相連。在下游中國高端制造業崛起的推動下,據相關咨詢機構(智研咨詢)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潔凈室行業增速可能放緩,但仍將維持二位數增長,到2025年中國潔凈室行業的規模有望達到3275.31億元。
不過,記者注意到,圣暉集成也具有應收賬款較高等問題。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圣暉集成的應收賬款為3.20億元,占同期公司資產總額的31.71%。
上周,總共有8家公司入列“黃榜”,包括萊恩精工等7家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的企業,以及終止注冊的新視云。
上述8家“黃榜”企業中,奧美森主要從事智能生產設備及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空調制造、環保新能源等下游行業,其中主營業務收入中來自空調領域的設備銷售占比達八成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奧美森的營業收入從2020年的2.81億元上升至了2021年的3.08億元,但其扣非后凈利潤則從2020年的4996.02萬元,稍下滑至2021年的4098.46萬元。
與此同時,奧美森的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之和,從2019年末的8561.90萬元,逐年上升至2021年末的1.24億元,其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從2019年的32.63%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40.39%。
此外,奧美森原本擬通過本次IPO募集資金3.65億元,其中包括補充流動資金4000萬元。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奧美森在2019年和2020年總共進行現金分紅5100萬元。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近期的報道《半年節點前夕A股IPO受理數驟增IPO在審企業數量近千家》,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總共有567家公司IPO獲得受理,其中6月份就占據了446家,尤其是在半年節點前夕,諸多企業“踩點”申報,使得A股IPO受理企業數驟增。
不過,在6月份之后,上周A股市場IPO受理陷入沉寂,無一家企業IPO獲得受理。
而從科創板IPO企業審核狀態來看,截至2022年7月8日,科創板審核信息披露,全部817家公司中,處于“注冊結果”的有471家,緊隨其后的是“終止”160家,“已受理”的有71家。
從北交所來看,截至2022年7月7日,全部316家處于審核狀態的公司中,有109家公司處于注冊階段,79家終止審查,71家處于已問詢狀態。
本周,滬深兩市及北交所將迎來13家公司上會,其中,擬上市創業板公司8家,擬上市科創板公司3家,擬上市深市主板公司2家。
在上述13家公司中,擬上市創業板的展新股份,主要從事LCD觸控顯示、AMOLED柔性顯示、半導體制造等行業用膠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包括OCA光學膠膜、AMOLED柔性顯示器件、半導體制造用膠膜及其他膠膜、膠帶等。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展新股份并不穩定,甚至充滿挑戰。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展新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8億元、7.78億元和7.17億元,其凈利潤分別為4505.75萬元、7984.31萬元和5776.38萬元。
而展望2022年,展新股份在對交易所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中預測,其在2022年的營業收入將同比下降2.49%至9.46%,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1.23%至33.35%。
在這背后,記者還注意到,在2018年和2019年,展新股份對其第二大客戶歐菲光分別銷售金額達1.12億元和1.48億元,占到展新股份當期營業收入的20.87%和19.02%。然而,當歐菲光在2021年3月被蘋果公司移出供應鏈之后,也不再出現于展新股份2021年的前五大客戶之列。
與此同時,截至2021年末,展新股份的應收賬款和應收款項融資額分別為2.06億元和2929.22萬元,而這還是在展新股份當年將部分應收賬款轉讓后的情況下。可見,展新股份面對下游客戶時較為弱勢。
上周,總共有11家公司上市,其中6家來自創業板,3家來自科創板,2家來自北交所。11家公司中,上市首日漲幅最高的是N中科環(SZ301175,股價8.03元,市值118億元),其股價漲幅區間為84.29%~137.43%。與此同時,分別來自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的N思科(SH688053,股價53.8元,市值53.8億元)、N元道(SZ301139,股價37.87元。市值46億元)和則成電子(BJ837821,股價9.98元,市值6.9億元)3家公司則在上市首日破發,跌幅分別為3.12%、1.53%和7.13%。
而在本周,則有隆達股份、國博電子等7家公司將迎來申購。
將上市科創板的隆達股份值得關注,其主要從事合金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正由合金管材(銅基合金)向鎳基耐蝕合金、高溫合金逐步拓展。其合金管材業務產品主要應用于船舶、石油化工、電力、軌道交通和制冷等領域,高溫合金業務產品則應用于航空航天、能源電力、油氣石化、船舶、汽車等行業。
從收入占比來看,2021年上半年,隆達股份的高溫合金業務和鎳基耐蝕合金業務收入占比已分別達到34.38%和5.65%。
從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來看,隆達股份在鑄造高溫合金行業已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在變形高溫合金行業以及該行業的代表性產品GH4169方面均處于國內進行水平。
尤其在高溫合金領域,由于進入壁壘高,隆達股份是國內少數從事該產品生產的企業之一,其重點面向“兩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領域,目前已進入中國航發商發、東方汽輪機等重要廠商的供應鏈體系。
從業績情況來看,盡管隆達股份的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5.82億元下滑至2019年的5.66億元以及2020年的5.40億元,但隨著公司高溫合金業務收入在2020年的快速增長,隆達股份的扣非后凈利潤由2018年和2019年的虧損,轉變為2020年的盈利898萬元。2021年,隆達股份的營業收入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達到7.26億元和0.28億元。2022年上半年,預計隆達股份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24%至50.81%,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595.52%至794.24%。
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作為國防建設、航天航空、能源、船舶等行業的關鍵戰略性材料,高溫合金未來具有較為強勁的需求。例如,中信證券研究部曾預計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對高溫合金需求量,將從2021年的1.16萬噸增長至2025年的1.66萬噸。
近期,多家處于上市審核階段的北交所IPO企業對公開發行方案進行了調整,包括朗鴻科技、則成電子、一致魔芋、眾誠科技和海能技術等公司均下調了公開發行底價,其中,一致魔芋和眾誠科技的發行價下調幅度均超過三成,受到市場關注。
“北交所公司由于是之前已經掛牌了的公司,好多公司上市前已經大漲,發行價被推高,上市后容易破發,所以才下調發行底價。”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有意思的是,另一邊,禾邁股份(SH688032,股價936.05元,市值524億元)在7月7日股價突破了1000元大關,收盤價達到1040元。而禾邁股份曾因IPO發行價高達557.8元,被市場稱為A股史上最貴新股。
對此,王驥躍向記者表示,上述兩種現象并不能簡單類比,因為部分北交所公司在上市前已是有市價的,其發行和滬深IPO定價機制是不一樣的。不過,對禾邁股份單獨來說,也可以說明本身是質地不錯的公司,就不會害怕發行價高。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395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