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4 21:07:12
◎遭遇“取款難”后,河南省村鎮銀行的多位儲戶反映,其健康碼又被不明原因地賦紅碼。
◎一位儲戶近日打算前往鄭州溝通村鎮銀行嘗試線下取款,但她表示剛到達當地時被賦“紅碼”。甚至還有遠在沈陽的儲戶,健康碼也變紅。
◎事情原因尚不清楚,但網友關注點之一是:誰在管理紅碼?誰在如此賦紅碼?一位參與健康碼建設工作的從業人員,從技術方面談了此事。
◎14日早間起,有部分之前被賦紅碼的儲戶健康碼已轉綠。
每經記者 林姿辰 陳浩 每經編輯 文多
面臨“取款難”之后,河南省村鎮銀行的多位儲戶又遭遇不明原因的賦紅碼。
6月14日,一位儲戶近日打算前往鄭州溝通村鎮銀行嘗試線下取款,但她通過電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自己到達當地時被賦“紅碼”,原因目前仍未明晰。一位自述本身就在鄭州工作的儲戶也通過電話告訴記者,自己并未去線下取款,但健康碼也變紅了。
甚至,還有遠在沈陽的儲戶,健康碼也變紅,查詢結果顯示數據來源為“河南省”,原因為“無”。
6月14日下午,一位參與健康碼建設工作的從業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技術上看,健康碼“由綠轉紅”,主要是因為使用者觸達了某個特定的場所或其他特定條件。而修改健康碼狀態的技術也很簡單,關鍵在于權限的分配和設置。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廖藏宜則對記者表示,從屬性來看,個人健康信息碼屬于居民個人層面的隱私信息。應用健康碼的部門在使用和管理健康碼過程中,要依法依規進行,法無授權不可為。
儲戶“轉紅”的健康碼截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5月18日報道,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據了解,4家村鎮銀行股東——河南新財富集團通過內外勾結、利用第三方平臺以及資金掮客等吸收公眾資金,涉嫌違法犯罪,公安機關已立案調查。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4家村鎮銀行營業網點存取款業務正常開展,凡依法合規辦理的業務均受到國家法律保護。銀保監會與人民銀行將密切配合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嚴懲金融犯罪,依法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這一發聲給儲戶李麗(化名)吃下一顆定心丸。她與一名儲戶及一位儲戶家屬作伴,于6月12日坐上前往鄭州的飛機,計劃線下取款,卻沒想到此次行程又將節外生枝。
據李麗所述,抵達鄭州時,飛機廣播響起自己與另外一名儲戶的名字。在出口,二人被兩名警察模樣的人檢查了身份證,二人取完行李后出機場時,健康碼分別顯示為綠色和紅色。李麗的紅碼賦碼原因為“正在實施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入境人員”。隨后李麗被身穿防護服的人員帶走。健康碼顯示為綠色的儲戶則被一名警察模樣的人帶走,另一位同行的儲戶家屬則自行乘車離開了鄭州,其健康碼從始至終都是綠色的。
“我的護照都已經是三年前的了,沒有出入過境。”李麗感到很納悶。
隨后,工作人員由于沒有查詢到李麗近期存在出入境記錄,曾嘗試在其權限系統里進行“轉碼”,卻發現無法操作。而在系統后臺輸入李麗的身份證號碼后,一直顯示為“紅碼”及“入境人員”。
兩個多小時后,李麗得以離開,工作人員建議其通過社區等渠道嘗試“轉碼”。李麗也在輾轉多處打聽后,前往鄭州市人民醫院做核酸檢測。
在那里,她遇到了同為低風險地區前往鄭州的村鎮銀行儲戶。他們講述的經歷基本一致:希望線下取款,卻在抵達目的地時發現被“紅碼”纏身。
因紅碼限制,李麗等人在醫院等待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13日凌晨1點過,李麗沒有接受相關方面的“返鄉”建議。13日下午,她被安置于鄭州當地普通酒店,但被要求24小時內不要離開房間。
李麗自己查詢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時,發現其顯示是綠色的,但進入飯店等場所時掃碼顯示卻是紅色的。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儲戶發現自己的健康碼也莫名變紅。例如身在沈陽的居民在接受電話采訪時告訴記者,自己是河南村鎮銀行的儲戶,近期未去過河南,但沈陽健康碼“遼事通”也在13日轉紅,查詢結果顯示數據來源為“河南省”,原因為“無”。在聯系當地110、12345、衛健委、大數據中心、省公安廳等多處后,該儲戶目前仍未找到“轉碼”方法。
而另一位在鄭州長期工作的居民通過電話告訴記者,自己是河南村鎮銀行的儲戶,6月10日左右,當地相關部門給他打來電話了解此事。他并未前往線下取款,但健康碼卻在6月12日變紅。盡管該居民隨后做了多次核酸檢測,健康碼仍未變色。
“我現在工作場所去不了,超市(去不了),公交什么都坐不了。(健康碼紅碼)影響我生活,我前段時間身體不好,還要去做檢查,這醫院也去不了。”該居民抱怨道。
據記者采訪了解到的信息,至少數十位儲戶被賦紅碼,而自14日上午起,有部分儲戶的紅碼已轉綠。例如前述沈陽居民致電鄭州公安完成基本信息登記后,于中午接到鄭州警方回電,經查詢“遼事通”健康碼后發現已經轉為綠碼。不過,對于此前健康碼變紅的原因,相關方面并未給出答復。
沈陽儲戶的健康碼前(上)后(下)對比 圖片來源:受訪對象提供
誰能賦紅碼?
目前,各地健康碼一般分為紅碼、黃碼和綠碼,紅碼意味著出行受限,一般需要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根據河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于2021年8月印發的《河南省健康碼賦碼規則(第二版)》,根據不同疫情防控風險分別賦予健康碼不同顏色,即紅碼、黃碼和綠碼,其中紅碼表示需要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需屬地疫情防控機構嚴格管理。
上述賦碼規則還規定,需賦紅碼的情況為:
確診病例住院期間及出院后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賦紅碼;
無癥狀感染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賦紅碼;
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賦紅碼;
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接的密接,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賦紅碼;境外來豫人員,自入境之日起,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賦紅碼;
高風險地區駐留人員,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賦紅碼;等等。
截至發稿,河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對上述情況未作公開回應。
據海報新聞,鄭州大數據管理局回應稱,鄭州疫情防控指揮部下屬社會防控部,是健康碼管理的直接機構,制定賦碼的規則,賦碼、解碼由該部門負責。而一位鄭州市衛健系統的內部人士也在14日上午在電話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衛健委在疫情防控中的主要工作是患者救治、流調、核酸檢測等業務性工作,賦碼不屬于衛健委的職能范疇。
隨后,記者多次撥打河南省疾控中心公開電話,并根據對方提供的電話撥打省疫情防控辦電話,但均未接通。
14日下午,河南省政務服務熱線12345一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省外低風險地區到鄭州后,健康碼會顯示黃碼,但只要三天兩檢就可以消除。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個人被賦紅碼的原因比較多,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若健康碼有異常,其可以記錄相關信息并轉到處理單位,再具體核實被賦紅碼的原因。
健康碼是口罩、核酸檢測、新冠疫苗之外疫情防控的一大利器,但也需要警惕過度防控。記者注意到,6月11日,交通運輸部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國交通網絡總體暢通,主要物流指標穩中向好,重點樞紐逐步復工達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與此同時,個別地區疫情防控通行過度管控、重復核酸檢測等問題仍零星散發。
6月14日早間,“河南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一碼通行全??!“升級版”河南健康碼上線》的文章,其中寫道:目前,在河南任何城市掃描場所碼,都能做到掃碼結果展示全省統一,各項數據互聯互通,真正實現掃碼結果全省互認,一碼通行全省。
該系統是在省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指導下,由正數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建設而成。14日下午,記者撥打正數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啟信寶等平臺所留電話,均無人接聽。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作為后疫情時代的社會通行證,健康碼的存在如此重要,但公眾未必了解它。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廖藏宜在14日下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特別強調了健康碼存在的背景和意義。
廖藏宜指出,健康碼又名疫情防控健康碼系統,初衷是政府用于非常態下的個人涉疫狀況判定的電子憑證。目前,健康碼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包括交通出行、重點場所出入管理、看病買藥等。在大數據賦能下,健康碼對政府部門精準、高效地進行疫情防控和人員管理,提升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2020年,國家出臺了健康碼開發的技術規范,對健康碼使用單位的授權、管理、應用范圍等做了統一規范和要求,并發布了《個人健康信息碼》系列國家標準。
廖藏宜表示,從屬性來看,個人健康信息碼屬于居民個人層面的隱私信息,受《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法律保護。應用健康碼的部門在使用和管理健康碼過程中,要依法依規進行。法無授權不可為,如果不按國家規定,隨意轉黃碼、紅碼,超國家標準范圍進行使用,屬于政府部門的權力濫用和侵權,應該及時改正。
為了深入了解河南儲戶在此次事件中面臨的“紅碼”困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14日下午電話采訪了一名參與健康碼建設工作的從業人員張華(化名)。
張華表示,居民反映的“健康碼為紅,場所碼為綠”的情況是可能存在的。這是因為場所碼是全國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的新產物。很多地方之前只有健康碼系統,今年才有場所碼系統。如果兩個系統的承建方不是同一家公司,就會存在兩個系統相互獨立,數據雖通過某一平臺流轉,但兩家系統的結果不完全一致的可能。
張華告訴記者,從技術上看,健康碼“由綠轉紅”主要是因為使用者觸達了某個特定的場所或其他特定條件。而修改健康碼狀態的技術也很簡單,關鍵在于權限的分配和設置。
在正常情況下,健康碼狀態修改權限不會由某一個部門或者某一環節的工作人員單獨負責,而是會內置一個不隨意變更的規則,會隨著各級疫情防控部門的要求變動。
“技術人員在后臺想改(碼)就改的情況很少出現,但肯定是能改的。這取決于每個地方的內部審批流程、權限流程、修改流程,以及特殊要求。“
張華認為,與之前的版本相比,目前國內的健康碼管理流程肯定是更完備的,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健康碼系統也會暴露更多不足之處,需要循序漸進地完善,而這也是健康碼系統建設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期。
“這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一定是可以反推政府各部門去優化健康碼系統建設的。”張華說。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