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7 23:04:46
◎從進度上看,三個被暫停的項目進展不一,其中SCB-808已經進入臨床后期但仍被叫停,或與越進入臨床后期所需投入的資源或研發費用越高有關。
◎截至2021年底,三葉草生物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7.67億元。而公司的2021年研發費用為18.26億元,這意味著按照去年的研發開支水平,公司的現金流將吃緊。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梁梟
2021年10月登陸港交所的創新藥企業三葉草生物(HK2197,股價3.72港元,市值43億港元)開始“砍項目”了。
6月5日,三葉草生物公告稱,為全力推進新冠疫苗成功上市,暫停一個腫瘤項目和兩個生物類似藥項目的繼續投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三葉草生物2021年年報披露的賬上現金(27.67億元)及研發費用(18.26億元)金額,如果今年仍維持去年的研發開支水平,公司今年的現金流將吃緊。喊停三個研發項目的同時,公司還計劃3億美元貸款授信用于未來新冠疫苗上市后的商業化運營。
在資本市場熱度降低、融資難度上升的背景下,優先推進目前最接近上市的新冠疫苗,可能是“缺錢”的Biotech(初創創新藥)企業的最佳選擇。
三葉草生物在公告中稱,在完成內部科學、財務和戰略評估后,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CpG 1018╱鋁佐劑)的注冊申請是公司當前的首要任務。因此,公司決定將資源優先分配給新冠相關的產品及早期項目,減少對非新冠相關項目和新建基礎設施的投入,暫停對SCB-313(TRAIL-三聚體腫瘤產品)、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項目)的繼續投入。
同時,為了支持新冠疫苗相關產品上市的潛在資金需求,三葉草生物還申請了一筆最高3億美元的銀行授信。
而此次暫停投入的SCB-313(TRAIL-三聚體腫瘤產品)為三葉草生物的腫瘤管線在研項目,適應癥包括惡性腹水(MA)、惡性胸水(MPE)和腹膜癌(PC),三個適應癥均處于臨床I期階段。
圖片來源:三葉草生物年報截圖
2021年12月,三葉草生物與亞盛醫藥(6855HK,股價17.6港元,市值46億港元)達成合作,共同開展1b/2期研究,以評估SCB-313聯合APG-1387治療原發性或繼發性腹膜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藥效學(PK/PD)和療效。
而SCB-808(依那西普預充式注射器制劑)和SCB-420(阿柏西普)的適應癥分別為強直性脊柱炎(AS)和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wAMD)。截至公司披露2021年年報時,二者分別處于臨床III期和臨床前研究階段。
從進度上看,三個被暫停的項目進展不一,其中SCB-808已經進入臨床后期但仍被叫停,或與越進入臨床后期所需投入的資源或研發費用越高有關。
另一方面,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項目)均為生物類似藥。前者為恩利的生物類似藥,恩利早在2010年就獲得我國藥監局批準用于治療RA和AS,同適應癥的治療藥物還包括“藥王”修美樂等等。而后者是阿柏西普生物類似藥,阿柏西普和另一款原研藥雷珠單抗早已在國內獲批上市,國內藥企康弘藥業(002773SZ,股價14.47元,市值133億元)的同類藥物康柏西普也已經在國內市場銷售多年。
換言之,即使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項目)最終走向上市,也不具備市場的獨占權,且其上市時的競爭格局可能比當下更為復雜。
新冠疫苗市場競爭格局復雜。目前,國內接種率已經達到較高點,又有多個在研項目競逐加強針市場。三葉草生物的候選新冠疫苗“勝算”幾何?
按照三葉草生物此前披露的新冠疫苗進展,SCB-2019(CpG 1018╱鋁佐劑)的確是目前公司最接近上市的產品。其中用于新冠基礎免疫的適應癥已經進入BLA(申報上市)階段,用于新冠通用加強針的研究則正處于III期臨床。
三葉草生物曾表示,已就SCB-2019(CpG 1018╱鋁佐劑)的申請提交計劃及長興和CDMO生產基地的狀態與監管部門進行溝通。公司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洲藥品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3個監管機構的注冊申請提交,并將在獲得附條件批準后將疫苗上市,并向包括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在內的全球市場供應疫苗。
同時,公司還計劃于2022年完成新冠疫苗通用加強針的開發。三葉草生物方面表示,初步數據表明,SCB-2019(CpG 1018╱鋁佐劑)對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變異株(VoC)可以誘導顯著且廣譜的中和免疫應答。
但在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三葉草生物也遇到了挑戰。根據公司披露,在一項于巴西進行的由研究者主導的試驗中,受試者傾向于接種其他的許可疫苗,造成該試驗在招募受試者方面遇到了較大挑戰,研究者及資助者進而決定停止該項研究。
另外,受到國內疫情影響,三葉草生物方面表示,一些生產原材料和設備發貨延遲、合作實驗室的特定測試服務暫停、以及前往生產基地的差旅受到限制。
在競爭者方面,三葉草生物的新冠疫苗屬于重組蛋白路線。而據智飛生物(300122SZ,股價88.52元/股,市值1416億元)方面今年6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的回復,智飛生物新冠病毒重組蛋白疫苗已在國內獲批附條件上市,并獲批作為新冠滅活疫苗的序貫(異源)加強針。
但眼下,除了盡快將新冠疫苗推動上市以外,還沒有產品銷售的三葉草生物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截至2021年底,三葉草生物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7.67億元,主要由去年3月的C輪融資和11月的首次公開發行所得。而公司的2021年研發費用為18.26億元,這意味著按照去年的研發開支水平,公司的現金流將吃緊。
今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相關采訪問題通過微信發送至三葉草生物工作人員處,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司發布新聞稿內容為準。截至今日收盤,三葉草生物報3.72港元/股,當日下跌1.59%,市值43億港元。年初至今,三葉草生物股價跌幅達到72.61%。
封面圖片來源:三葉草生物年報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