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鄭眼看盤 | 降準溫和 無需過度反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7 19:33:22

          ◎下周一投資者無需對降準消息做出太過反應,也沒必要刻意采取“逢利好出貨”這一常規技術手法,可能“守拙”與觀望才更合適。

          每經記者|鄭步春    每經編輯|何劍嶺    

          Wqnbjglwmy1650175467547.thumb_head

          圖片來源: 攝圖網_500525635

          本周一A股下挫,其后震蕩反彈,但全周仍錄得些跌幅。上證綜指全周累計下跌1.25%至3211.24點,看上去跌幅不大,但實際上主要是銀行股上漲,掩蓋了多數個股下滑的事實。深綜指全周累計跌3.22%,創業板綜指周跌幅4.75%,科創50指數周跌幅達5.25%。

          權重股中白酒、煤炭、銀行等表現不俗,可寧德時代、中國移動等疲弱。整體來看,本周市場熱點不多,只有極少數醫藥股、統一大市場、物流、煤炭等相關品種活躍。但這類股持續性也不太強,如物流股、煤炭股周五回落,九安醫療之類的甚至上演“天地板”......

          新股破發愈演愈烈,本周共上市7只新股,分別是冠龍節能、瑞德智能、唯捷創芯、海創藥業、軍信股份、金道科技、安達智能,只有金道科技與瑞德智能這兩只新股小漲,其余5只破發。

          當前市場低迷,可新股發行價未見“隨行就市”,這有些不太正常,或者說有些“看不懂”,所以個人覺得新股發行相關問題已值得有關方面重視了。

          大家知道,網下參與定價的機構往往得鎖定配售的一部分籌碼。首日都會破發,更何況一年后了,這幾乎是明擺著的事。這些機構真的傻嗎?反正我絕不相信!

          除疲情仍然呈膠著狀態外,市場近期關注點相對有限。俄烏局勢當然也是市場關注點,但最近這方面消息變化并不是很大。幾乎一整周,市場都在預期降準,到了周末,果然降準,但不是常見的0.50個百分點,而是0.25個百分點。

          因市場預期充分,這條消息反可能構成些壓力。不過,個人覺得這個“溫和”降準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國內經濟狀況很大程度上是與疫情相關的,有些行業比如基建、房地產倒是可刺激一下。對這些行業,注入資金有用。然而,對于諸如旅游、酒店、機場、餐飲等其他聚集性消費行業來說,注入過多的貨幣可能是無用的,所以適度托底讓其活下去才是合理的。對于“需要人群聚集”的行業,民眾們并非沒有消費意愿,而可能是相反的,只不過民眾強大的“主觀需求”被疫情壓制了而已,所以砸再多錢“有效需求”也刺激不起來。

          下周一投資者無需對降準消息做出太過反應,也沒必要刻意采取“逢利好出貨”這一常規技術手法,可能“守拙”與觀望才更合適。A股中機構投資者力量與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在這種環境下對技術分析的看重程度可能得降低一些。大伙受的訓練是差不多的,環境越來越“卷”,誰也不見得真有優勢了。

          就多數投資者來說,信息來源是有限的,所以最忌“試圖去尋找所有機會”,而應“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耳” !在實戰中,就是努力去尋找那些“信息劣勢相對可控”的品種。

          打比方說,有個別上市公司位置并不高,且年報還算可以,或者未來季報“變數相對稍少”,那么這類公司就值得考慮優選。至于那些潛在漲幅大但對內幕消息要求太高的品種,普通投資者最好還是少伸手!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本周一A股下挫,其后震蕩反彈,但全周仍錄得些跌幅。上證綜指全周累計下跌1.25%至3211.24點,看上去跌幅不大,但實際上主要是銀行股上漲,掩蓋了多數個股下滑的事實。深綜指全周累計跌3.22%,創業板綜指周跌幅4.75%,科創50指數周跌幅達5.25%。 權重股中白酒、煤炭、銀行等表現不俗,可寧德時代、中國移動等疲弱。整體來看,本周市場熱點不多,只有極少數醫藥股、統一大市場、物流、煤炭等相關品種活躍。但這類股持續性也不太強,如物流股、煤炭股周五回落,九安醫療之類的甚至上演“天地板”...... 新股破發愈演愈烈,本周共上市7只新股,分別是冠龍節能、瑞德智能、唯捷創芯、海創藥業、軍信股份、金道科技、安達智能,只有金道科技與瑞德智能這兩只新股小漲,其余5只破發。 當前市場低迷,可新股發行價未見“隨行就市”,這有些不太正常,或者說有些“看不懂”,所以個人覺得新股發行相關問題已值得有關方面重視了。 大家知道,網下參與定價的機構往往得鎖定配售的一部分籌碼。首日都會破發,更何況一年后了,這幾乎是明擺著的事。這些機構真的傻嗎?反正我絕不相信! 除疲情仍然呈膠著狀態外,市場近期關注點相對有限。俄烏局勢當然也是市場關注點,但最近這方面消息變化并不是很大。幾乎一整周,市場都在預期降準,到了周末,果然降準,但不是常見的0.50個百分點,而是0.25個百分點。 因市場預期充分,這條消息反可能構成些壓力。不過,個人覺得這個“溫和”降準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國內經濟狀況很大程度上是與疫情相關的,有些行業比如基建、房地產倒是可刺激一下。對這些行業,注入資金有用。然而,對于諸如旅游、酒店、機場、餐飲等其他聚集性消費行業來說,注入過多的貨幣可能是無用的,所以適度托底讓其活下去才是合理的。對于“需要人群聚集”的行業,民眾們并非沒有消費意愿,而可能是相反的,只不過民眾強大的“主觀需求”被疫情壓制了而已,所以砸再多錢“有效需求”也刺激不起來。 下周一投資者無需對降準消息做出太過反應,也沒必要刻意采取“逢利好出貨”這一常規技術手法,可能“守拙”與觀望才更合適。A股中機構投資者力量與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在這種環境下對技術分析的看重程度可能得降低一些。大伙受的訓練是差不多的,環境越來越“卷”,誰也不見得真有優勢了。 就多數投資者來說,信息來源是有限的,所以最忌“試圖去尋找所有機會”,而應“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耳”!在實戰中,就是努力去尋找那些“信息劣勢相對可控”的品種。 打比方說,有個別上市公司位置并不高,且年報還算可以,或者未來季報“變數相對稍少”,那么這類公司就值得考慮優選。至于那些潛在漲幅大但對內幕消息要求太高的品種,普通投資者最好還是少伸手!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股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看免费的国产大片 | 亚洲人成网站综合 | 久久久这里全部是精品 |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欧美 |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