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30 15:41:17
◎3月27日,康龍化成(300759.SZ)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營業收入74.44億元,同比增加45%;歸屬凈利潤16.61億元,同比增加41.6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約13.41億元,同比增加67.46%。
◎過去一年,在高瓴資本等機構對行業公司減持,業內公司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名單”等事件的沖擊下,醫藥外包行業估值動蕩,康龍化成也難獨善其身。截至3月30日收盤,公司股價118.77元/股,總市值943.24億元,距離2021年6月份的最高值1649.15億元,縮水42.80%。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實習編輯|楊夏
3月27日,康龍化成(300759.SZ)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營業收入74.44億元,同比增加45%;歸母凈利潤16.61億元,同比增加41.6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約13.41億元,同比增加67.46%。
作為行業內為數不多布局全產業鏈的醫藥外包企業,2021年康龍化成擴張步履不停,此前通過自建、收購布局的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尚未盈利,實驗生物飼養、繁殖企業又成為公司新一輪收購對象。與此同時,公司負債同比增長172.07%飆至80.94億元。
過去一年,在高瓴資本等投資機構對行業公司減持,業內公司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名單”等事件的沖擊下,醫藥外包行業估值動蕩,康龍化成也難獨善其身。截至3月30日收盤,公司股價118.77元/股,總市值943.24億元,距離2021年6月份的最高值1649.15億元,縮水42.80%。
作為提供藥物發現和藥物開發全流程一體化服務的醫藥外包公司,康龍化成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4.44億元,同比增長45.00%,實驗室服務、CMC(化學和制劑工藝開發及生產,亦稱小分子CDMO)服務、臨床研究服務、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構成四大收入來源。
其中,實驗室服務營收45.66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超六成,同比增加41.09%;實驗室服務中生物科學業務進一步發展,收入占比較去年增長5.77個百分點,達到46.62%。
康龍化成營業收入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作為公司中長期的發展戰略,康龍化成通過自建和并購布局的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表現出最猛的增長勢頭,2021年實現營收1.51億元,同比增加466.58%,但處于虧損狀態,毛利率為-13.84%。公司將其歸因于投入階段和新收購的基因治療藥物開發與生產服務(CDMO)較高的運營成本。
對于該項業務,康龍化成內部人士表示,從全球市場看,CGT(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技術正在快速迭代當中。CGT方面客戶需求較多且很多需求還沒被滿足。作為中長期戰略發展的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板塊,公司會保持繼續投入,實現盈虧平衡的時點可能會延后一段時間。
此外,CMC服務、臨床研究服務營收分別為17.46億元和9.56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2.90%和51.96%。其中,CMC服務約八成收入來源于臨床前至臨床II期階段,毛利率為34.92%,相較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但由于公司在人員方面超前投入以滿足業務發展,臨床研究服務毛利率10.31%,同比降低8.48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康龍化成國內收入和國外收入均實現同比增長,但去年17.13%的收入來自國內,相較上年的13.64%,收入結構正向國內傾斜。
從費用端看,康龍化成去年管理費用8.67億元,在各項費用中數額最大,同比增加32.69%;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分別為1.56億元和1.52億元,前者同比增長67.97%,較后者的44.07%增長更多。
具體來看,團隊擴充是公司費用的一大去向。截至2021年底,實驗室服務業務員工數量達7136人,同比增加1579人;CMC服務員工數量為2621人,同比增加687人;臨床研究服務的員工3357人,同比增加1149人;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的員工共計341人,同比增加213人。
與此同時,康龍化成各業務板塊產能建設馬不停蹄,其中營收貢獻最大的實驗室服務業務最為突出。2021年,公司寧波第一園區的第一部分12萬平方米實驗室已于2021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的第二部分4.2萬平方米已開始進行內部安裝,寧波第三園區一期工程的14萬平方米實驗室開始建設并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此外,過去一年康龍化成還新設5家子公司用于擴展公司實驗室服務產能。
而根據康龍化成2022年A股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擬以58.38元/股的價格,授予包括核心管理人員、中層/基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干等在內的403人合計154.88萬股。該股權激勵的業績考核目標為:以2021年營收為基數,2022-2025年營收增長率分別不低于20%、40%、60%、80%。
根據沙利文預測,2021年全球醫藥市場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總體規模約為1403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該規模將達到2477億美元,中國的藥物研發及生產外包服務規模將達到3424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有率有望從2021年的11.9%提升到21.4%。
中國醫藥外包行業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以康龍化成為代表的頭部公司遭遇市值滑坡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截至3月30日收盤,公司股價118.77元/股,總市值943.24億元,距離2021年6月份的最高值1649.15億元,縮水42.80%。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發股價過山車的各大事件中,無論是高瓴資本等機構在第二季度對醫藥外包公司減持,抗腫瘤藥物研發新規發布,還是業內公司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名單”,公司股價變動幾乎與市場共振,暴露出行業高估值招致的“泡沫”隱憂。
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業內為數不多布局全產業鏈的醫藥外包公司,康龍化成選擇繼續走全產業鏈的收購兼并道路。
年報發布當天,康龍化成披露了一份關聯交易公告,擬以自有資金收購北京安凱毅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安凱毅博”)100%股權,收購對價約為8360萬元,較安凱毅博賬面價值1420.83萬元增值率高達488.39%。
安凱毅博以飼養、繁殖實驗動物等為主營業務,從財務數據看,公司2021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2020年均出現下滑,而康龍化成欣然買單,在于公司認為該項收購能加強公司對實驗動物的質量控制,優化公司的實驗動物供應體系,強化公司在藥物安全性評價等生物科學方面的能力。
這是公司2021年持續收購的延續。過去一年,為了保障實驗動物供應,康龍化成還取得肇慶創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權,并收購中科靈瑞(湛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為了加強公司在定量藥理學、藥物警戒、醫學監查、醫學策略和醫學撰寫方面的能力,收購恩遠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德泰邁(杭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并通過收購位于英國的Pharmaron Biologics UK,進一步加大對基因治療服務的布局。
年報顯示,康龍化成2021年底負債合計80.94億元,上年同期為29.75億元,同比增長172.07%;其中非流動負債51.12億元,上年同期為9.93億元。
前文所提的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負債增加主要因素是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發行3億美元于2026年到期的零息可轉換債券,及人民幣19.16億元于2026年到期的零息美元結算可轉換債券。本次發行是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第一次人民幣和美元雙幣種同時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同時,公司預計未來的業務需求和機會持續增加,所以也在積極增加實驗室和生產設施的投入。
具體來看,公司非流動負債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應付債券增長34.67億,系本年發行可轉換債券;長期借款增長5.6億,同比增加142.17%,主要系新增項目借款。
該人士還表示,公司會持續投入資源以開發新技術,升級服務平臺。如果未來出現擁有對公司具有吸引力的新技術標的公司,公司亦會通過考慮收購的方式來為平臺注入新的服務能力。此外,目前公司資金充足并有良好的經營現金流,暫時沒有融資計劃。
對于CXO(醫藥外包)行業的發展,該人士表示,從目前反饋看,海外市場業務需求仍然較大,未來趨勢暫時沒有看到變化。國內市場正在調整階段,但屬于短期情況,隨著國內研發質量與國際接軌,國內客戶的研發也不只關注國內市場的可能性,而是全球范圍的創新藥,將為CR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供應商提供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50296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