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0 12:47:20
◎由于元旦假期的因素,上周安排上會的公司只有博隆技術1家。然而,這根“獨苗”也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博隆技術也成為2022年首家被否的IPO企業。
◎鑫甬生物IPO為何被否決?證監會認為,首先鑫甬生物核心產品、募投項目、主要原材料均涉及“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且無法提出有效的壓降方案。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梁梟
一家公司從上市資料獲受理,到發行,是一條漫漫長路,也是一次修行之旅。有的公司速度空前,20多天就過會;有的公司在半途,就主動撤回申報材料,打道回府;還有公司因各種不規范操作被曝光,最終被扯下畫皮……
目前,A股實行注冊制的是科創板和創業板。一般來說,注冊制下,“問詢-回復”會經歷多輪反復,之后有倒在上市委會議上的,也有提交注冊不成功的,更有主動撤回申報材料,終止上市路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周為單位,對上周過會、被否及新增材料獲受理的公司進行梳理,以饗讀者。上周(1月3日~1月9日,下同),是2022年開年首周,由于元旦假期的因素,僅安排了上海博隆裝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隆技術)1家公司上會,但慘遭否決。
而上周首家被證監會正式“否決”,不予注冊的創業板擬IPO公司正式出爐,那就是鑫甬生物。而鑫甬生物被證監會否決的關鍵原因之一,便在于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嚴重錯誤”。除鑫甬生物外,上周還有7家公司IPO宣告終止審查或終止注冊。
而在IPO新增受理方面,或許由于元旦假期的緣故,上周只新增了2家擬IPO公司,其中一家為擬登陸北交所的鑫匯科;另一家為擬登陸科創板的湖北萬潤。
在新股表現方面,最高募資560億元的中國移動(600941,SH)上周回A股上市。上市首日,中國移動一度高開9.41%,隨后漲幅有所回落,截至首日收盤收報57.88元/股,漲幅0.52%。同樣是上周上市的亞虹醫藥(688176,SH)則出現破發,上市首日下跌23.41%,投資者中一簽虧損約2690元。
本周,安排了8家公司上會,其中主板2家,創業板和科創板各3家。在新股申購方面,本周有4只新股申購。其中,誠達藥業的發行市盈率為83.1倍,遠高于38.9倍的行業市盈率,而近期醫藥股頻頻破發,已經出現破發潮。
由于元旦假期的因素,上周安排上會的公司只有博隆技術1家。然而,這根“獨苗”也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博隆技術也成為2022年首家被否的IPO企業。至于博隆技術為何被否,證監會發審委在《2022年第2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中說得比較清楚。
首先便是博隆技術的歷史遺留問題,即涉嫌集體資產流失的問題。具體而言,2001年博隆有限(博隆技術前身)設立時,周浜村村委會曾出資255萬元入股,但投資短短2年后,便按原投資額退出。對此,證監會發審委要求博隆技術說明,周浜村村委會2001年入股時是否對退股事項進行了約定,是否有相關支持性政策文件;同時周浜村村委會是否有權決定本次股權轉讓,是否符合集體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是否存在訴訟、爭議或其他風險。
證監會發審委還要求,博隆技術說明,周浜村村委會以原出資額轉讓所持股權是否存在集體資產流失的情況,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相關事項是否取得有權機關確認。
博隆技術被否還牽扯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博實股份(002698,SZ)。博實股份是博隆技術單一最大股東,博實股份董事長鄧喜軍曾任博隆技術執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目前仍擔任博隆技術董事。1月6日晚間,博實股份也公告了博隆技術IPO被否的消息。1月7日,博實股份下跌4.69%。
在證監會發審委公告中,也有問題問及博隆技術與博實股份的關系。證監會發審委要求博隆技術說明鄧喜軍及博實股份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決策情況,雙方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是否存在通過實際控制人認定規避同業競爭或潛在競爭的情形。值得一提的是,博隆技術實控人之一陳俊與鄧喜軍配偶間存在大額資金往來,對此,證監會發審委也要求公司說明原因及合理性。
而隨著上周0家公司過會,1家公司遭否決,IPO周過會率為0。不過,由于上周屬于特殊情況,周過會率為0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
上周終止IPO的公司數量較多,達到8家,鑫甬生物便是其中一家。1月6日晚間,證監會官網公告了“關于不予同意鑫甬生物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決定”,這也使得鑫甬生物成為注冊制下首家被證監會否決的擬創業板上市企業。
鑫甬生物是一家主營丙烯酰胺類單體和聚丙烯酰胺功能高分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2021年8月21日,鑫甬生物成功通過創業板上市委審議,但此后數月,遲遲未能通過證監會的注冊,最終等來了證監會不予注冊的決定。
鑫甬生物IPO為何被否決?證監會認為,首先鑫甬生物核心產品、募投項目、主要原材料均涉及“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且無法提出有效的壓降方案。
另一個原因在于,鑫甬生物的“信息披露存在嚴重錯誤。”實際上,此次引發鑫甬生物信披問題的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具體而言,鑫甬生物在招股書中,一度將中國臺灣省與其他國家并列。如此低級的錯誤,負責此次IPO保薦的中天國富證券也難辭其咎。
鑫甬生物外,天威新材也成為2022年首家創業板撤回IPO的公司。1月5日晚間,據深交所官網顯示,天威新材的IPO已變更為終止狀態,這也是2022年以來創業板首單IPO終止的項目。
縱觀天威新材的IPO之路,早在2020年9月28日,深交所便受理天威新材IPO申請,并同時披露招股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天威新材IPO就進入問詢階段。時隔一年多后,天威新材卻主動放棄了IPO的機會,這意味著天威新材沖擊A股失敗。為何主動撤單、背后有何隱情呢?
天威新材主要從事數碼噴印功能性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分散墨水、UV墨水、水性墨水和活性墨水和其他種類數碼噴印墨水產品等。而天威新材前后經歷了4輪問詢,其中交易的真實性問題則被反反復復的問詢。
據披露,天威新材2020年第五大銷售客戶晟彩科技實控人孫蓬曾為公司關聯方珠海天威泛凌貿易有限公司員工,并且晟彩科技也在2021年上半年成為天威新材第三大客戶,而在天威新材的主要銷售客戶中還有多家公司實控人也曾為公司關聯方員工。
此外,天威新材實際控制人賀良梅控制的其他10家企業也從事辦公打印耗材及周邊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中,7家企業與天威新材存在主要客戶重疊,4家企業與公司存在主要客戶和供應商重疊。此外,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貿易企業也與公司存在著客戶重疊。
而在IPO申報端來看,上周出現IPO申報的數量較少。只有兩家公司申報IPO并獲得受理,分別是擬登陸科創板的湖北萬潤和擬登陸北交所的鑫匯科。
本周將有盤古智能、菲菱科思、維海德、宏英智能、五芳齋、隆達股份、中科藍訊、宣泰醫藥等8家公司迎來上會。這其中,宣泰醫藥已經是第二度上會。此前在2021年11月11日,宣泰醫藥曾迎來首次上會,但公司科創板IPO遭暫緩審議。
宣泰醫藥主要從事仿制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CRO服務。公司擬募集資金6.00億元,分別用于制劑生產綜合樓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高端仿制藥和改良型新藥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在財務方面,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宣泰醫藥的營收分別為6092.59萬元、1.41億元、3.17億元、1.55億元;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3748.12萬元、453.52萬元、1.23億、3699.93萬元。
而前次上會,科創板上市委主要對公司業績真實性提出質疑。具體而言,根據申請文件,宣泰醫藥通過海外經銷商LANNETT銷售泊沙康唑的權益分成收入按季度遞延結算,在當期確認上一季度的權益分成收入。不過,宣泰醫藥的權益分成收入與當期銷售數量及成本不完全匹配。
對此,科創板上市委要求公司說明,上述權益分成收入的截至性差異對各期財務報表是否構成重大影響,該部分收入是否屬于合同中存在的可變對價,發行人于收入確認時點未對該部分可變對價進行合理估計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等。
截至1月9日,科創板審核信息披露,全部710家公司中,處于注冊生效(注冊結果)的有410家,緊隨其后的是“終止”146家,“已問詢”的有64家,提交注冊的有46家。
截至1月9日,根據北交所官網顯示,新三板精選層已有84家公司已注冊。而終止審查的有49家公司,中止審查的有16家,已問詢的有35家,已受理的有16家,已通過上市委審議的有2家。
A股上周有5只新股上市,其中最受關注的要數中國移動了。1月5日,中國移動正式掛牌上交所。此次中國移動A股IPO最高募資560億元,取代中國電信(601728,SH)成為A股第五大IPO。
在申購階段,中國移動受股民追捧的程度超出市場預期。根據申購結果,共發行9.73億股,其中網上發行4.36億股,有效申購倍數達805.68倍,是A股主板歷史上100億元以上非金融企業IPO項目的最高認購倍數。不過,中國移動的棄購金額也創紀錄。最終發行結果顯示,網上、網下合計棄購1313萬股,棄購金額達7.56億元,為A股史上之最。
在A股上市前夕,中國移動(00941,HK)宣布了涉資最多近千億港元的股份回購計劃。1月4日晚間,中國移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計劃回購不超過20.48億股股份,即在港發行股份的10%。
而在上市表現來看,中國移動的表現一般。上市首日,中國移動股價收漲0.52%,截至1月9日收盤,中國移動的股價為57.62元/股,略高于57.58元/股的發行價。
上周新股中,表現最差的亞虹醫藥,其上市首日開盤價為全天最高價。而截至收盤,其股價為17.60元/股,相較于22.98元/股的發行價,下跌約23.41%,投資者中一簽最高虧損2690元,其也成為2022年首只開盤破發的新股。
本周,新股申購的數量較少,只有萬朗磁塑、奕東電子、希荻微、誠達藥業等4只個股將迎來申購。其中,誠達藥業的發行市盈率高達83.10倍,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1月9日,Wind資訊顯示,今年已有5家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融資額達到617.27億元。不過,這主要還是由于中國移動回A上市的因素。中國移動回A募資560億元,貢獻了年內IPO融資額的絕大多數。
從5家完成上市的公司省份分布來看,3家來自江蘇、2家來自北京。從保薦機構分布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做的項目較多。這其中,中國移動由招商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銀國際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聯合保薦承銷。
上周在IPO政策方面,也有所動作。1月7日,北交所轉板制度正式出爐,具體而言,當日證監會對《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進行修訂,形成了《關于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轉板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北交所上市公司申請轉板,應當已在北交所連續上市滿一年,且符合轉入板塊的上市條件。
《指導意見》明確上市時間計算,北交所上市公司申請轉板,應當已在北交所上市滿一年,其在原精選層掛牌時間和北交所上市時間可合并計算。在股份限售安排上,明確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后的股份限售期,原則上可以扣除在原精選層和北交所已經限售的時間。
在轉板程序上,轉板屬于股票上市地的變更,不涉及股票公開發行,依法無須經證監會核準或注冊,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據上市規則進行審核并作出決定。轉板程序主要包括企業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提出轉板申請,上交所、深交所審核并作出是否同意上市的決定,企業在北交所終止上市后,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交易。
上周,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接受了媒體的專訪。易會滿表示,2022年證監會將把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把握“穩”與“進”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實現“三穩三進”,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積極貢獻力量。
易會滿稱,堅持穩字當頭。突出市場“穩”,將會同有關部門綜合施策,多措并舉促進市場平穩運行,堅決防止大上大下、急上急下。突出政策“穩”,穩慎評估資本市場重大政策措施出臺的條件和時機,主動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突出預期“穩”,積極強化與相關部門的政策協同和信息共享,多推出有利于穩增長、穩預期的政策措施,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防止個體正確、合成謬誤。
另外,易會滿還稱,要繼續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建設好創業板,扎實辦好北京證券交易所,規范發展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引導資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制造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同時,發揮好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發揮好商品期貨市場功能,抓實抓細資本市場支持振作工業經濟18條舉措。易會滿還透露,目前,全面實行注冊制條件已逐步具備,正抓緊制定改革方案。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504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