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1 19:07:41
上個月末,達哥提到的芯片和汽車零部件,在今天都創出了階段新高,成為這輪調整中的主線。在更早之前,元宇宙和農業,達哥也經常提。其實還是想告訴大家,達哥不是光說不練,要仔細讀每天的投資手記。對大盤指數的看法,正在轉暖;但一根陽線不能改變信仰,觀點暫時不變,先把即將到來的壓力沖了再說,希望“一直吃肉一直爽”!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1654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今年的“雙十一”,A股不打折!
今天,A股擺脫美股市場的影響,穩步推升。上證指數收出近兩個月的最大陽線,普漲格局,看似輕松,但想想昨天上午,還在被恐慌籠罩。情緒,真是像霧像雨又像風。
今天就一句話,地產股扛起了大旗。今年最慘板塊之一——地產股掀起漲停潮,直接帶動銀行保險、建材、家居家電、建筑和工程等板塊,把難看的大盤K線給盤活了。股民賬戶紅了,然后消費也有信心了,吃喝玩樂也都跟著上來了。
地產股一漲,段子又出來了:房地產企穩,股市才能反彈;而不是房地產不好,股市就上漲。好家伙,原來股民和炒房客是同一戰壕的!
不過,達哥覺得,這只是跌多了的反彈,“房住不炒”的政策是不會變的,對地產股暫時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為什么呢?因為格局不會變,新基建+制造業才是“顏值”擔當。
只是一天時間,地產行業的暖風就撲面而來,難道這次又讓外資抄對底了嗎?有地方傳出放松限購限售的消息,但目前沒得到官方正式確認。
▲新京報貝殼財經的報道內容
房地產市場到底怎么樣,最靠譜的還是用數據說話。昨晚央行的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貸款增加8262億元,同比多增136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64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2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221億元。
住戶中長期貸款,有相當一部分可以理解為房貸。當然,這次央行還特意公布了個人住房貸款的數據。2021年10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
信貸數據回暖,宏觀情況也在改善。重磅會議結束,從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到房地產發債政策松動預期,相對寬松的預期正在呈現。
微觀市場上看,在經歷了一波小破發潮后,近期新股和次新股的表現又活躍了,而次新股通常是市場情緒的風向標,代表著市場中最活躍、也是嗅覺最敏銳的一批資金的情緒取向和做多欲望。次新股的高度活躍,說明“場子”已經開始暖起來了。
除了地產股,券商股今天表現不錯,帶動了市場人氣,和北交所消息有關。有券商進行了測算,北交所預計明年能為證券行業帶來接近5%的業績增量。
業績增量有限,券商上漲有消息刺激,更多的還是在于估值修復。從情感上說,大家都希望券商股強勢,帶領指數沖鋒。但眼下,證券板塊沖到了壓力位附近,就得看強度和力度了。
不過,今天市場的成交量,并沒有放大多少,所以板塊之間有些“內卷”,綠電、新能源、部分消費股表現反而一般。
梳理最近的市場表現,一個“高低切換”的邏輯格外清晰。從豬肉到機場航運,從消費電子、元宇宙到近端次新股,從創新藥到“銀地保”,一些資金的風險偏好在下降,開始追逐低位板塊和個股。
這幾天,不少大券商都公布了2022年的A股投資策略,中信證券喊出了優質藍籌股崛起的口號,消費主線都將全年占優。會不會實現呢?只有交給時間驗證了。
經常有人說“銀地保”是夕陽行業。事實上科技公司換代好幾次了,保險、地產、銀行龍頭公司還活得好好的。到底誰是夕陽行業,那也難說得很。不是說讓大家放棄對科技行業的追求,而是告訴大家,傳統公司低估到一定程度,也會有較高的投資價值。科技股泡泡大了,也會跌得很慘。萬物皆可為周期,就是這個道理。
達哥一直都在看市場各方機構的觀點,但最終買賣的策略,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對于別人的策略,我們可以抱著一個開放的態度去觀察,最好記在電腦或者筆記本上,萬一市場驗證了,可以拿出來看一看,邏輯怎么樣,哪些可以買,一目了然,做到有備無患。
普漲格局,資金去高就低,就像一群瘋狂的野馬,東奔西突。亂花漸欲迷人眼,確實一個“亂”字了得,但有一點不能丟——守住現在市場的主線。對于主線,達哥之前提過好幾次了。
▲達哥10月28日、10月31日的文章截圖
上個月末,達哥提到的芯片和汽車零部件,在今天都創出了階段新高,成為這輪調整中的主線。在更早之前,元宇宙和農業,達哥也經常提。其實還是想告訴大家,達哥不是光說不練,要仔細讀每天的投資手記。
對指數的看法,正在轉暖;但一根陽線不能改變信仰,觀點暫時不變,先把即將到來的壓力沖了再說,希望“一直吃肉一直爽”!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快速閱讀道達投資手記專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