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9 11:41:18
每經記者 沈溦 每經編輯 魏官紅
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基建”范疇。隨后,換電模式多次出現在相關政策文件中,一時之間,經歷近10年實踐的換電模式再次站在了風口,吉利、北汽、寧德時代等巨頭企業陸續曝光了換電模式的計劃。
換電,即為電動汽車更換動力電池。與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最大優點就是更加高效和快捷,并且對于用戶來說,無需擔心續航與充電時間問題,便捷程度甚至優于燃油車。
12月17日,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硅谷天堂旗下庫侖能網在杭州發布了公司首座第三代換電站和首座綜合性示范站。
記者注意到,近期換電站網點鋪設開始進入加速期,不少大型企業推出了相關產品,長安新能源汽車在重慶首座換電站示范站投入運營后,包頭智慧換電站緊隨其后,12月15日也正式投入運營。
蔚來與國網電動簽署深度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整合各自優勢資源,積極探索車輛及充電商業模式創新,開展充換電站共建、車網互動等合作。
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團智能換電站全國首發亮相,換電模式率先在重慶兩江新區落地,并計劃今年在重慶完成35座換電站建設。吉利集團目前在全國簽約的換電站已經超過1000座。
“目前來看,換電站模式應用車型仍然有限,網約車、出租車現在看來是最合適應用的車類型,此外,盈利模式、網點設置等均在初級階段。”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政策導向之下,換電模式會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熱點探索方向,未來仍會有不斷競爭和洗牌的過程,“還是要看綜合實力和模式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