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7 08:04:17
To B江湖硝煙彌漫但格局未明。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不同于往年著重強調技術,今年的JDD大會,“供應鏈”成了主角。
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以下簡稱“JDD大會”)上,京東首次系統性地闡釋了面向未來十年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長期目標分別為賦能實體經濟、提升社會效率、促進環境友好三個方面。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表示,京東一直在做產業互聯網的事。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王郁彪 攝
這與今年5月京東集團更新后的戰略定位——“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相吻合。
在外界看來,過去的十幾年間,京東主要圍繞零售業務,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在消費互聯網形成了自己的壁壘。而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則認為,“京東一直在做產業互聯網的事”,核心和關鍵在于供應鏈方面布局的深度性。
從To C到To B,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無論是頂層戰略決策還是具體實施布局,巨頭間的明爭暗斗在不斷持續,優勢與打法又都不太一樣。
騰訊以此前在C端沉淀下來的王牌應用為依托,不斷向B端數字化市場發起進攻;阿里在電商業務之外,構建起了企業服務產品生態;圍繞“商品供應鏈+物流供應鏈”,京東以數智化技術為底層邏輯,構建起了一整套供應鏈基礎設施,如今面向B端,開放、共生、賦能。
To B江湖硝煙彌漫但格局未明。不過殊途同歸,在長期的儲備與積淀下,巨頭之于內功的修煉,都在不斷拓寬、穩固自己的護城河。
疫情“黑天鵝”的到來,使得各個行業的供應鏈都在加速重構,而在眾多不確定性中,數智化似乎是一個巨大的確定性。
首先是伴隨供應鏈全場景全渠道化趨勢日漸明顯,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復雜度與日俱增,特別是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的出現,線上線下、全渠道全網絡銷售也向供應鏈提出了更高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特別是當下仍處于野蠻生長期的直播帶貨,虛假、泡沫式的流量與銷售增長,最終受損害的除了消費者權益,更是背后整個供應鏈的平穩運行,最終會使整個底層邏輯發生變化導致供需兩端的“震蕩”。
其次是越來越多新消費需求的誕生,如消費者圈層化、多元化現象,會傳導至上游商家以增加商品品類對其予以滿足,這就對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服務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戰略與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傅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舉例道,“許多企業此前一直是訂單驅動模式,即基于代理商訂單驅動計劃,再傳遞到工廠排產。此模式下,遇到促銷、上新等營銷場景變化后,難以對后續運營進行相關預測,只能盲目增加庫存。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庫存周轉天數居高不下,流通成本不斷增加。”
最為關鍵的是疫情也讓我們認識到了不確定性的增加,會造成供應鏈的“斷鏈”、供應鏈管理的波動等。而在眾多不確定性與相應變化中,更加智能化、柔性化、精準化的數智化供應鏈建設是行業更是各企業的“剛需”。
數智化供應鏈建設離不開技術在各個環節的連接。
從技術層面來看,廖建文認為,未來技術的變化將呈現4個Deep:Deep Connectivity深度鏈接、Deep Data深度數據、Deep Tech深度技術、Deep Intelligence深度智能,四個Deep將驅動產業智能化與政企服務的機會。
整體技術的升級一定是布局To B相關業務時巨頭無法忽視的重要一環。
“2030年,所有的企業都將成為技術企業。”在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云總裁周伯文看來,“京東是被互聯網改造得最為徹底的企業之一。”
在介紹京東零售的技術底色之時,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列舉了一組數據:京東零售目前管理著超過500萬個自營SKU,但能夠將庫存周轉天數降至34天。
而全球零售業巨頭Costco的庫存周轉天數也在30天左右,但其僅管理幾千個SKU。
“在今年雙11期間,京東零售以數智化能力為3.3萬個品牌、超過500萬種商品進行智能預測、自動調撥和智能履約,有13532個重點品牌的銷售增速超300%。”另外在徐雷看來,京東零售前三季度在收入、用戶等核心指標上能夠取得高質量的增長,也是得益于零售數智化轉型。
除零售外,同樣作為京東的“三駕馬車”之一的京東物流,今年10月發布了京東物流科技品牌,并且已經成為繼一體化供應鏈之后京東物流的第二增長曲線。前不久,京東物流再傳2021年IPO消息,估值約為400億美元。技術勢必將成為撐起京東物流未來的關鍵所在。
巨頭從To C戰場向To B不斷延展,但B端最終服務的仍是C端消費者,因此To B也是To C。
換言之,一切都是為了用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教授認為,“數智化供應鏈最主要的是讓用戶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讓用戶的成本盡可能降到最低。一切為了用戶,減少中間環節,讓信息更加透明,這樣產業和社會才會更好。”
“今年,我們很明顯感受到來自于品牌廠商的需求迅猛增長,越來越多的廠商在轉變觀念,打造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反向供應鏈體系,而洞察用戶需求成為了產品開發的最核心驅動因素。”據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生態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介紹,今年上半年,京東C2M平臺的需求承接量超過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今年至今累計孵化的C2M商品數量也接近去年同期的10倍,這其中不僅包含3C,甚至相對傳統的酒水、家裝建材、汽車行業也呈現爆發式增長。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技術委員會負責人顏偉鵬則認為,技術驅動的數智化更具實踐性。“在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難題時,京東零售將全鏈路技術體系化對外輸出,主要考慮的依舊是如何抓住C端用戶的‘心’。”
在需求變化快、品質要求高以及日趨豐富的營銷玩法等消費趨勢下,如何解決流量獲取貴、有效盤活內部資源等經營難題,其實是在研究如何更好地To C,從而去更好地To B。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