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3 19:24:01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文多
對希瑪眼科(03309,HK)執行總裁李肖婷而言,忙碌似乎已是近期的常態。10月11日凌晨1點多,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配著幾張夜景圖的動態:“開完會,夜游成都!人很少,別有風味!”但幾天前的“雙節”假期里,她則是在江蘇等地出差。
近日,“天府健談·CHS 2020第五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會”在成都舉行。會后,李肖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她談了自己怎么看待近年來民營眼科行業在資本追逐下的發展,也提到了希瑪眼科自身的發展戰略。
李肖婷表示,目前民營眼科市場競爭激烈,而中國的民營眼科發展模式在世界其他地方絕無僅有。“未來中國民營眼科將發展成什么樣,關鍵取決于對醫療品質和服務的把控。”李肖婷認為,這其中優秀的醫生必不可少。
李肖婷。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眼下,民營眼科已然成為資本追逐的風口。10月13日,國內民營眼科龍頭——愛爾眼科(300015,SZ)的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收盤價為58.05元。
自2009年登陸A股以來,愛爾眼科市值便一路攀升,最新公司市值逾2390億元,在國內上市民營醫療集團中處于第一方陣。目前,愛爾眼科的動態市盈率超過176倍。
資本競相追逐下,一眾民營眼科醫院也打算“扎堆”上市。今年7月,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何氏眼科)、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廈眼科)和成都普瑞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瑞眼科)均對外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開啟沖擊IPO的征程。
針對諸多同行紛紛欲上市,李肖婷認為,一方面國內眼科市場空間很大,另一方面,“國內的民營眼科,本身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展望未來國內民營眼科格局,李肖婷認為,未來的格局取決于對醫療品質和醫療服務的把控——而這又都離不開優秀的眼科醫生。
其實何止于優秀的眼科醫生重要,如今好醫生已經成為醫院最核心和稀缺的資源。“對于醫生資源,我個人覺得,整個中國的醫生都不太夠用。”李肖婷認為。
在10月11日的峰會上,愛爾眼科副總裁、董秘吳士君也談起了好醫生。他透露,目前公司眼科醫生有6000多名,約占全國的1/8。愛爾眼科之所以能擁有足夠的醫生以支撐高速發展,在于其重投入。“這些年來,我們做了大量的醫教研平臺,比如中南大學愛爾眼科醫院,武漢大學愛爾眼科研究院等,都是舉集團之力來做。”在吳士君看來,公司總部就是個大學校,醫生在這兒能得到持續的成長,這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瑪眼科由香港眼科醫生林順潮于2012年在中國香港創立,定位較高端。林順潮本人此前是香港許多明星富豪的私人眼科醫生。2018年,希瑪眼科登陸港股市場,上市之初,公司聚集了一批富豪股東。
“現在,我們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區域做較深入的發展。”李肖婷稱,目前希瑪眼科主要通過自建、收購和合伙人模式,在中國內地進行擴張,公司在深圳、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均有布局。
所謂合伙人模式,主要針對已有骨干管理人員的醫院或已建好的民營眼科醫院,上市公司先不全資控股,只收小比例的股權,然后幫助這些醫院發展起來。等醫院成熟,盈利較好了,再并入上市公司體系。
愛爾眼科方面,則依靠合伙人模式,近年來實現門店數量大增,已經超過400家。“到目前為止,我們大部分的地級市已經覆蓋了,省會城市和一線城市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吳士君透露。
相比華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等正在IPO的民營眼科機構,門店數量只有約51家、18家、13家。
目前,希瑪眼科擁有的門店數量也不多。對此,李肖婷介紹稱,公司并沒有追求擴張的速度,或者覆蓋的面。
“現在希瑪眼科做的相對精品一點,小而精。我們是做醫療出身,沒那么著急說一定要做到覆蓋多少范圍。”李肖婷透露,一方面是創立之初,公司的理念便是希望與公立醫院形成互補的關系;另一方面,如果擴張過多、過快,而團隊建設又沒有跟上,會導致管理成本很高。
(實習生王重月對此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